•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当产消融合,比免费更重要的是共享
  • 看透华尔街的贪婪
  • ■披沙录
  •  
    2014年10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书评
    当产消融合,比免费更重要的是共享
    看透华尔街的贪婪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透华尔街的贪婪
    2014-10-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汪晓波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格雷格·史密斯 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读《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汪晓波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一本似乎很简单的书,浅浅的,有许多生动的细节,但缺少想象当中华尔街的波澜壮阔。但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写的一本浅浅的书,却触及了华尔街致命的问题。

      他叫格雷格·史密斯,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在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来到美国上学之前,从未听说过“投资银行”这回事。但这个幸运的非洲青年,在斯坦福读了四年书后,谋得了在华尔街的实习机会,人生从此与华尔街的巨鳄、被称为“投资银行中的劳斯莱斯”的高盛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实习生要拿到高盛的offer并不容易,需要通过重重挑战。史密斯如愿以偿,在史密斯眼里,文化是高盛成为一个伟大公司的秘诀。

      在高盛扎下根来,史密斯在纽约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对他个人,是他在高盛的职业生涯中一路成长的十年。从实习生到分析员,再到部门副总裁,史密斯的成长之路是顺畅的;这十年,也是高盛的企业文化悄然改变的十年。世人都知道,经历过金融风暴之后,高盛仍是证券公司中的领导者,屹立不倒,但是公司内部的文化却发生了变化。但史密斯告诉大家,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海啸还未卷来之时,高盛原先的团队协作、正直、谦逊,以及永远为客户的利益考虑的企业文化就已经改变了。

      史密斯的这本书,基本上没有鸿篇大论。他只是在写故事,写细节。他写到了个人奋斗,写到了金融界的种种轶闻,也写到了“9·11”给华尔街、给美国带来的创伤。当然,他落笔的重心是在高盛的转变上。他的立场全藏在故事和细节里。所以他笔下的那些细节很值得玩味,比如他提及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2005年主政高盛时写过的一封年度致股东的信。史密斯觉得这封信件很有些符号意义,标志着高盛在对待客户的态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保尔森当时写下了如下几句话:“认为我们可以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经营未免过于天真。这些冲突嵌入在了我们这些作为有价值的中介的角色里,存在于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也存在于那些想摆脱风险与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中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盛正在抛弃以客户利益至上的文化与传统。

      高盛是这么去操作的。这家在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行,通过利用自有资金参与交易,即自行交易。如此,高盛不可避免地卷入自身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之中。高盛的改变抑或说堕落,首先是从文化的堕落开始的。这家在他人眼里伟大而光鲜的企业,与他们的华尔街同行并没有本质分别。在骨子里,高盛同样充满了贪婪。他们并不真正在乎客户的利益,也不在乎自身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保尔森的方法,是用文字的游戏,来回避关于利益冲突的诘责。

      读史密斯的这本书,你会发现你以前似乎熟悉的华尔街又展现出它更真实的一面。比如这个亨利·保尔森,就是那个自称憎恨贪婪文化的保尔森吗?就是声称在美国的“峭壁边缘”与伯南克们一道力挽狂澜的保尔森吗?真相往往比鸿篇大论更让人触动。所以,我以为史密斯所写下的这些文字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试图告诉世界一个关于高盛、关于华尔街的真相。史密斯痛心地写道:华尔街讨厌透明度。在他看来,真正的赌场实际上可能还要比华尔街的银行巨头们更加规范些。

      华尔街的贪婪最直接的后果,是客户们成了“提钱木偶”,而高盛们则成了“吸血乌贼”。可是,当一个企业不再被信赖,当客户们的利益不断被侵蚀,当华尔街四处弥漫着贪婪与背叛的气息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史密斯的话来说,这是“最有毒和最具破坏性的”,没有人永远是傻瓜。迷失的华尔街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到的打击,足够沉重。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华尔街该如何寻回自己的方向。格雷格·史密斯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将他所认定的真相告诉世界;二是用脚投票,选择离开高盛。他已经足够勇敢,且富有责任心,但这并不够。高盛是华尔街的代表性企业,高盛的问题是整个华尔街的问题。

      史密斯在书里写道:金融界高出其他行业数十倍的薪水的诱惑,是一些火箭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本行投奔金融业的原因。华尔街依然有自己的逻辑,利益也永远充满了诱惑。但是华尔街不能为所欲为。一个真正有前途的金融界,必须要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在则须恪守“金融的王道”。概言之,华尔街需要从里到外,刮骨疗伤。在奥巴马的第一个总统任期里,“沃尔克规则”问世。“沃尔克规则”的名字起源于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亦是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法案的一部分。该规则的职责是减少引发本轮金融危机的风险投资行为,曾一度促使高盛等银行关闭其自营交易业务。这个规则至今仍有争议,但也的确有相当的针对性。无论在哪种意义上来讲,制度的约束都是必要的。

      不过,华尔街致命的问题是贪婪。如果说高盛的主要问题,是忽视客户利益,忽略利益冲突,那么,华尔街后来的那些更令人咋舌的金融衍生产品,则是走得更远了。贪婪源自人性深处,光靠外在约束并不够。对于华尔街的贪婪,很多人曾经有过深入剖析。比如在英国汇丰银行前主席葛霖看来,今天我们正处于充斥着“浮士德”的世界。浮士德通过与魔鬼订下契约、出卖灵魂,以交换世界所有享乐。华尔街的文化,是一个激进、极端的典型。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监守自盗》(Inside Job),曾深刻地作过揭露。

      人性的自律及对伦理和道德的追求,显然是另外一个话题。什么是有伦理的金融?这恐怕很难回答。或许,世人只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哲学、宗教的维度上思考这些命题。道德的堕落跟华尔街有关,但绝不只是华尔街独有的问题。

      回头来看史密斯写下的心灵轨迹,他对高盛的抨击足够尖锐,但没有刻意泼脏水,而是依然对这个服务了多年的金融巨头怀有感情。这种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所以,他的文字是中肯的,写作态度是真诚的。世人从他所写的故事与细节里,看到了华尔街的贪婪,高盛们的堕落,促使整个社会为此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