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青 ○编辑 邱江
虽然挨过了“史上最严IPO财务核查”,但仍有拟IPO公司因“不能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而被发审委否决。11月3日,证监会公布不予核准湖北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祥粮机”)、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鸟高新”)IPO申请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永祥粮机被认定为“公司内部控制(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未能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
永祥粮机
成套设备中单机均价贵得离谱
据证监会披露,创业板发审委在对永祥粮机的审核中关注到:公司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成套设备中的单机均价分别是单独单机均价的1.99倍、2.71倍和2.66倍,成套设备毛利率高于单机产品毛利率。同时,公司对需要交付并投入运营的“成套设备”,在该成套设备中的各批次单机设备单独签字确认验收后,即确认该单机的营业收入。而公司未能对上述事项的合理性提供充分可靠证据。
根据永祥粮机预披露文件,公司主营大型碾米机械和成套碾米设备。2011年至2013年,成套碾米设备的销售均价分别为83.13万元/套、164.77万元/套和183.93万元/套,单机的销售均价分别为3.05万元/台、2.96万元/台和3.19万元/台。公司称,因成套设备的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较高,故公司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
然而,若平摊至单机价格进行比较,成套设备中的单机价格比单独单机的售价高出不止一倍。据披露,2011年-2013年成套设备中单机均价分别为6.07万元、8.01万元和8.49万元,分别是单独单机售价3.05万元、2.96万元和3.19万元的1.99倍、2.71倍和2.66倍。对此,公司解释称,两种单机概念存在差异,成套设备中的单机概念范围较大,为单独销售的单机概念加上单机外延;公司通常会选择技术含量较高、处理能力大、单价较高的单机运用于成套设备;并且,成套产品具有客户定制化特性,对整合工艺要求较高,这种整合价值也必然要体现于成套设备的均价之中。
显然,该解释并未说服发审委,故发审委认为:上述事项说明永祥粮机内部控制(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99号)第十九条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公司运行效率、合法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规定。
“虽然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IPO财务自查及抽查,但有些公司仍有可能铤而走险,或许当初逃过了证监会的抽查,不过最终还是没能闯过发审会。”有市场人士表示。而永祥粮机正是财务抽查时未被抽到的公司之一。
天鸟高新
原材料采购高度依赖中间商
除永祥粮机之外,证监会于8月披露的对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岱美汽车内饰”)的IPO否决意见也与财报有关,而岱美汽车内饰也是未被抽查的企业之一。
发审委认为,岱美汽车内饰主要从事汽车方向盘、遮阳板、换挡手柄、坐椅总成和内饰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的占比约为80%,其中化工原料、工程塑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占比在报告期内出现一定的变化。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未按主要产品类别充分披露成本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和具体原因。公司和保荐机构在初审会后的告知函回复以及聆讯现场均未能对上述变动情况和具体原因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根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的成本信息,无法印证公司报告期内成本变动的合理性。
故发审委认为,上述情形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2号)第三十条有关“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规定不符。
而在证监会11月3日披露的有关天鸟高新的IPO否决意见中,发审委认为,公司对进口原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有较大依赖,2013年度进口碳纤维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47.70%和48.96%。境外生产厂商在出口高性能碳纤维时,对其数量、型号及用途有明确的约定。公司基于行业现状和经营模式的特殊性,未直接向境外生产厂商采购,而主要采取向中间商采购的方式。上述事项导致公司的采购渠道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并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该情形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61号)第十六条关于“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的规定不符。
其实,证监会指出的采购渠道风险,是公司在预披露招股书中提示的首要风险,即原材料供应风险。公司表示,其对进口碳纤维有较大的依赖风险。公司的碳纤维供应商主要包括国内贸易商及国内碳纤维生产商。如果未来国内碳纤维供应市场发生变化,碳纤维贸易商由于货源不足无法及时供货,或者国内碳纤维生产商供应短缺,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纵览目前披露的上述3家公司IPO被否原因,财报问题仍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