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互联互通铺路亚太一体化
  • 构建海外发展援助机制
    正逢其时
  •  
    2014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互联互通铺路亚太一体化
    构建海外发展援助机制
    正逢其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联互通铺路亚太一体化
    2014-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 张洁

      ■在亚洲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不难发现,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是各个区域组织的合作重点,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建设规划。互联互通可以减少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成本,增强地区经贸联系,也会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国别研究,区分不同国家的情况,确定优先投资的国家与领域,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引导,在对外投资中了解当地国的民情、社情,提升中国的软实力,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各国的民心相通、政策相通,使“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腾飞。

      

      ■“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长期性,是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逐渐展开。“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也要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集中资源,联合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从建设倡议的提出,到理念设计、总体框架设计、战略规划发展,直至以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有关备忘录的签署为标志,进入务实合作的阶段,用时不过短短一年多。作为一项牵动国内经济整体布局、影响辐射众多国家的大战略,这样的进展速度相当惊人。

      以丝绸之路命名中国这一大战略,并非简单地遵循海上、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路径或是贸易方式,而是传承与提升其蕴涵的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精神,更多地强调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现代理念。

      

      “一带一路”并非另起炉灶进行区域合作

      建设“一带一路”,并非是另起炉灶进行区域合作,而是充分依靠既有的、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推动沿线国家参与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和泛亚能源网络体系的构建,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办好亚投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的工作。会议要求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说,这是有关“一带一路”规划最新的、最全面的、最高级别的会议,确定了近中期“一带一路”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

      

      互联互通是首要发力点

      “一带一路”是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将中国优势产业和沿线国家的区位特征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一路”的沿线国家多是海洋国家,因此理应以海洋经济合作为重点,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构建稳定与安全的海上通道,充分利用和共同开发海洋资源等。

      在亚洲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这里的互联互通,强调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不难发现,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各个区域组织的合作重点,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建设规划。例如,2014年的APEC的三个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回溯2013年在印尼召开的APEC,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加强各经济体间基础设施的连接和通达,因为互联互通可以减少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成本,增强地区经贸联系,也会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又如,东盟在2010年就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文件,促进东盟地区全方位联通,并为东亚地区互联互通铺平道路。

      根据统计,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开发远未满足需求,融资面临很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10年至2020年间,本地区需要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才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国发起并同这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11月8日,在APEC会议期间,中国又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彰显了中国利用资金实力大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勃勃雄心。

      印尼: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支点国家

      “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长期性,是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逐渐展开。在“一路”建设中,东南亚、南亚地区是必经之地,也是重点方向。在2013-2014年间,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印尼、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各国也做出了积极回应。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也要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集中资源,联合推进。目前,蒙古提出了草原之路、韩国提出了亚欧构想,新一届的印尼政府也提出了海洋之路的发展目标。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的发言中明确指出,在“一路”建设中,联通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铁路和公路,应该优先部署,从而实现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

      印尼应成为“一路”建设中的支点国家。首先,印尼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加强对印尼投资符合中国长期的国家利益。其次,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等国际机构的评估,印尼的全球竞争力、主权信用评级都有明显的提升,这为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发展机遇。再次,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印尼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1年,印尼政府宣布《2010-2025年加速与扩大印尼经济建设总规划》,2014年10月新成立的印尼政府又提出了海上之路的目标,即连接东西两端的海上通道,增添大型船只,新建深水港,改善现有的港口设施,以及开采海上资源等。

      从重点投资地区和领域来看,中国企业可以依靠印尼主要岛屿的大型港口,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经济开发区,进行钢铁业、造船业、矿产加工业等产业的转移。首先,根据新的国家经济规划,印尼政府已经开始外岛地区(相对于爪哇岛的其他岛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铁路、公路,以及港口改善。其次,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岛国家,但岛际交通落后,缺乏大型船舶,对造船业、钢铁业建设需求量大。再次,外岛地区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石油、天然气、煤、铝土矿等。而印尼宣布,从2014年开始禁止原矿出口,新法规适用于镍矿、铁矿石、煤炭、铜、铝土矿、锰矿及其他资源的生产,这意味着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矿商必须在印尼国内投资建设冶炼厂,而非简单地出口原矿。因此,以印尼为“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国家,既可以转移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又可以满足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印尼扼守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等,重点投资印尼的港口建设,将有利于保障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

      

      推进“一带一路”应重视国别研究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合作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势头也给周边国家带来重要的合作机遇。“一带一路”是中国中长期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它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同时,政治与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一带一路”的推进。

      目前,一些国际媒体与专家对“一带一路”的目的提出质疑,进行“零和博弈”式的解读,将“一带一路”视为大国的势力争夺。同时,由于领土领海争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一些国家还试图通过引入投资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必须重视国别研究,区分不同国家的情况,确定优先投资国家与领域,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引导,在对外投资中了解当地国的民情、社情,注意维护中国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各国的民心相通、政策相通,使“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腾飞。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太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