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传奇前传
  • 另类颠覆者马斯克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传奇前传
    另类颠覆者马斯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另类颠覆者马斯克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特斯拉汽车火了,特斯拉概念股在A股市场也风生水起。但大多数中国人对其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的认识显然有所不够。殊不知,在特斯拉之前,马斯克已多次经历完全不同领域的成功创业过程。近日,马斯克又准备继续颠覆互联网行业,他计划用猎鹰火箭发射700颗小卫星,实现全球的卫星通信。

      最近,年轻的中国学者罗庆朗为其作传——《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探索马斯克创新之路》,也让中国的读者对这位多次创业正值当年的创业领袖有了一个系统认识。为此书作序的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坦言:“马斯克颠覆传统的创新精神,是本书论述的重点。书中博引中美不同领域的创业故事,既有思想,又接地气,看似个人传记,实则描绘的是初创公司的创新生态。”

      ⊙记者 浦奕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不仅是励志心灵的鸡汤妙语,更是“美国梦”新一代圭臬、科技狂人、创业领袖——伊隆·马斯克的真实人生写照。

      马斯克用十年时间,实现了自己学生时代关于互联网、永续能源和航天探索的三个梦想。他是技术改变世界的笃信者和躬行者,身上烙着跨界创新和伟大梦想的标签,他被誉为当代“钢铁侠”。物理学信仰、互联网思维和行星际移民是他心之所向和斩棘利器。

      在员工眼中,马斯克是“半人半神的人物”,在媒体看来,他是超越乔布斯的存在,《时代周刊》毫不吝啬对马斯克的溢美之词,“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马斯克改变了一切”;在他自己看来,却颇为质朴:“我首先是一个工程师”。

      牛刀初试

      1995年,马斯克与弟弟金巴尔联手创立了Zip2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媒体电子业务的企业,将电话簿、电子地图、大型企业介绍等信息放到网上供人查询。

      度过初期的举步维艰后,一家公司出资360万美元购买了Zip2接近一半的股权。1999年,康柏公司用3.07亿美元现金和3400万股票收购了Zip2,马斯克从中获利2100万美元。

      那一年,马斯克28岁。他用这笔巨款购买了一套160多平米的公寓,一辆价值百万美元的迈凯伦F1跑车和一架私人小飞机。外人看来,马斯克已经可以享受奢豪人生了。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马斯克并未停止脚步,将下一站瞄向了金融支付。

      1999年,亚马逊4岁,eBay 4岁,互联网购物在美国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但马斯克发现,“银行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效率太低,一笔交易就要花好几周时间,(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金融创新有很大前景。”

      识破天机的马斯克迅速注册了X.com公司,将线下金融服务全盘整合到在线系统,并为用户提供个人对个人(P2P)的电子转账特色服务。创新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用户,X.com很快就拥有了超过100万的客户群,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支付网络。

      2000年3月,X.com与马克斯·莱文奇恩等创立的Confinity公司合并。新公司仍沿用X.com的名字,并由马斯克出任CEO。两家在线支付公司合并后,业务开始火箭式攀升,新X.com很快就突破了400万P2P用户。

      好景不长。两个创业团队间的文化不兼容和技术理解差异导致矛盾不断,公司董事会站在了马斯克对面。他黯然退出公司决策层,遭遇创业“滑铁卢”,X.com也很快更名为贝宝。

      2002年10月,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拥有1.1亿用户的贝宝公司。手握大量股票的马斯克从这笔收购中收获3.28亿美元现金,让他成为2002年硅谷明星级创业者。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英豪。”贝宝的那段不愉快经历很快烟消云散,多年以后,硅谷出现了一个无形的“贝宝帮”,马斯克等贝宝核心成为这个团队的执牛耳者,而他们的帮规就是创新。

      成为亿万富翁以后,马斯克并没有像贝宝帮的其他小伙伴那样,转行去做天使投资人,相反他选择了继续创业,而且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实体经济中最时尚、最高端同时也最具神秘的感的两个领域:能源和航天。

      汽车颠覆

      “汽车业太久没有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是时候了。”发出这样的喟叹后,马斯克一头扎进了汽车行业。

      2003年,马斯克向特斯拉公司注资630万美元,成为这家日后风靡全球的电动汽车公司的新任掌门人。

      “在大学读物理专业时,我思考什么最能影响人类的未来,一个是互联网,第二个是可持续能源生产和消费,再一个是外星移民。”当“马”遇上“车”,马斯克觅到了梦想的载具。

      在首款电动汽车Roadster历经研发瓶颈、交货期延迟和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危机时,马斯克选择了坚持。正如特斯拉员工所说的:“他个性很强,虽然有时像个‘暴君一样’,但是认准的事情他一定干。”

      2008年2月,特斯拉成功交付第一辆Roadster。从启动加速到时速96公里只需3.7秒,续航距离接近400公里,这些完爆传统燃油跑车的特质,吸引了来自硅谷的拉里·佩奇、杰夫·斯科尔,以及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和施瓦辛格等大批名流拥趸。

      2009年3月,特斯拉发布新款车型Model S。这款被业界誉为“几乎完美的汽车”,集外形、性能、智能操控于一体,犹如汽车业的“iphone”——17英寸触摸式操控屏幕、与互联网实时互联的云服务等,让马斯克再获成功,一场席卷全球的特斯拉风暴就此诞生!

      2010年6月29日,马斯克带领特斯拉完成IPO,净募集资金约1.84亿美元,并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2013年,特斯拉公司年营收超过20亿美元,美国底特律则在同年以170亿美元的负债宣告破产,“汽车城”颓然轰塌。传统与创新之间,冰火两重天。

      特斯拉对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冲击早已引起各方重视,通用汽车公司前CEO丹尼尔·埃克森就提醒:“我们要注意特斯拉的颠覆,历史的垃圾箱里堆满了忽视颠覆者的胆魄。”

      追赶者尚未起步,后来者仍在观望,马斯克却已加速前行。2014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发布会,将于今年12月推出新款车型Model D,据传这款双电机四驱跑车百公里加速3.2秒,并搭配有自动驾驶系统和360度扫描声呐系统等高科技。

      在这段梦想照进现实的旅程上,马斯克永不停歇。正如他所言,“在我们看到所有路上的车都是用电驱动之前,我们不会停止努力。”

      光伏新贵

      2004年,马斯克入主特斯拉公司未满一年之际,投资了表弟林登·赖夫创立了光伏公司“太阳能城市”(SolarCity)。

      “未来看太阳。”这是马斯克送给赖夫的箴言,也是对自己梦想的许诺。而现实是,全球光伏产业一片哀鸣。在全球太阳能行业的愁云惨雾中,马斯克并非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惨情怀而来,他天才般的商业头脑再次迸现灵光——与其在光伏制造业战场厮杀,为何不在能源提供领域寻觅战机?

      《孙子·军争》曰:“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马斯克这个运筹帷幄的智帅,再次选对了方向。

      SolarCity公司以光伏租赁为切入点,通过与终端消费者签订20年期的能源采购合约(PPA)收取租赁费,用户以支付月费的方式租赁太阳能电池板,省去了购买设备和安装的大笔开支。

      凭借此创新商业模式,名不见经传的SolarCity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光伏产业新贵。目前,SolarCity已经控制了美国超过25%的住宅太阳能安装市场,并计划在2018年发展100万客户。自2012年12月上市以来,SolarCity股价从8美元一路上涨,最高涨至近90美元。

      善于布局谋势的马斯克创建Solarcity显然另有妙用,与特斯拉强强联合才是他的根本初衷。2009年,SolarCity公司建造的首批5个超级充电站在旧金山至洛杉矶之间的101高速公路上投入使用,特斯拉汽车用户可以免费充电。至此,马斯克麾下一个宏伟的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蓝图就此跃然呈现给世人。

      太空极客

      马斯克有句名言,“在火星上死去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在他看来,去火星是他的终极航天梦,也是他踏足航天的缘起。

      2002年6月,马斯克创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这个仅有物理学学士学位、胆大包天的“门外汉”就此闯入航天工业,决意要研究出便宜又可靠的火箭,实现他的火星梦。

      造火箭很难,去火星更难。跨界创业之路绝无坦途,即便强如马斯克者也要历经磨难。2006年、2007年和2008年,SpaceX公司连续三次试射“猎鹰”火箭失败。航天工业高昂的成本让马斯克及SpaceX公司迅速陷入经济危机和信任危机。

      那是一段灰黯无光的日子,马斯克个人濒临破产,首段婚姻也亮起红灯。

      挺过黎明破晓的黑暗,方能得窥旭日渐升的瑰美。2008年9月28日,猎鹰一号火箭终于成功入轨,马斯克飘悬的心也悄然着陆。随后,马斯克带领SpaceX公司又相继研制猎鹰九号和猎鹰重型火箭,瞄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实施“蚱蜢”垂直起降试验。

      运载火箭是手段,载人航天才是目的。2008年12月,SpaceX公司和轨道科学公司共同获得NASA授出的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合同。2012年5月25日,SpaceX公司“龙”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成为有史以来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2014年9月17日,NASA宣布分别授予SpaceX和波音公司价值26亿美元和42亿美元的商业合同。从2017年起,两家公司预计将分别执行6次和2次正式载人航天任务。

      “我的太空梦是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我们应该在火星上或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有个自我维持的文明。”前路漫漫,马斯克扛着人类的未来执着前行。

      事实上,能够在互联网、电动汽车、光伏发电和航天,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互通互联,随心挥洒创意,马斯克成功的秘诀就是互联网思维。拥有硅谷经历的马斯克,是互联网思维最早的践行者。

      马斯克深刻洞察了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以全新理念创新了航天、汽车和能源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他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不按常理出牌,只做颠覆和取代。“我倒不是说一定要破坏,搞颠覆性的创新,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是需要实现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有些颠覆的话,我是会做的。”

      创新和颠覆者,会永远走在领先时代的行列。正如他的员工所赞叹的,“马斯克总是处于不断向前奔跑的状态,我们很难跟上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