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暗战“第二银联”
  • 证监会官员:
    期货公司要转向全能型
  • 深交所基金产品指引
    鼓励市场创新
  • 保险四巨头备战明年“开门红”
  • 宁波摘得
    巨灾保险试点第三单
  • 保监会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
  • 上海拟启动金才工程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新闻·财富管理
    暗战“第二银联”
    证监会官员:
    期货公司要转向全能型
    深交所基金产品指引
    鼓励市场创新
    保险四巨头备战明年“开门红”
    宁波摘得
    巨灾保险试点第三单
    保监会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
    上海拟启动金才工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暗战“第二银联”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要么自己建网络,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来做;要么自己加入其中一个网络,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来做……

      ⊙记者 颜剑 ○编辑 枫林

      

      在一片热切期待中,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于上月底获得了国务院批准。

      尽管市场准入的细则尚未公布,但市场人士多认为,“第二银联”的活未必会很好干,而此前市场所关注的外卡组织即使很快获批成为清算机构,真正要做相应的人民币清算业务,还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国际支付业巨头第一资讯(FDC)大中华区总裁陈启彰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的意义在于,大家更加应该遵守游戏规则。

      “要么自己建网络,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来做;要么就是自己加入其中一个网络,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来做。你不能转接别人的卡,但又不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来做,这样无助于行业的进步。”他说。

      

      不是想干就能干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一方面将终结银联作为唯一的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历史,在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将使得支付业的生态发生巨大变化。

      对于获取清算牌照,成立自己的清算网络,在业内看来也并非易事。业内人士认为,到真正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之时,不会有那么多机构拼抢这块牌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清算牌照对于很多机构来说,是个烫手的山芋,活很不好干。”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如此认为。

      该人士认为,就成本投入来看就已经不菲,建立一套新的清算网络,需要连接这么多银行,然后说服银行来发行自己的卡,再铺设数量众多的POS机具,“连ATM机都要重新整一次,还需要建立一套灾备中心。”

      该人士表示,清算机构已经建立起来的清算网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先期成本,从现实角度考虑,同一个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之间,要达成共享协议也非常困难的,不太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好像也没有看到过同一张卡既支持VISA又支持MASTER,而现在银联可以与VISA或MASTER同时出现,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他还认为,有些机构实际已经在干清算的事情,如果申请牌照的话,还不如不要牌照。“这是因为他必须建立自己网络的规则,要有自己的BIN号,一套规则可能会把自己给套住,行为会受到限制。”

      此前,媒体称工行有意成立自己的银行卡清算网络。业界人士认为,如果工行要成立自己的清算网络,有可能是联合几大行建立一个联盟;还可能参考美国运通的模式来做,做一个封闭的卡产品。

      这位人士分析,大型卡组织早期都是由大银行所建立起来的联盟机构发展而来,一般来说,很少有从银行分离出来单干的模式。在上世纪末,曾有大型外资行想自建但没有成功。“银行转做卡组织,不是那么容易,得看工行自身的战略布局。”

      他补充道,“还有就是,它是银联卡的第一大发卡机构,如果他单干的话,会给银联带来什么影响呢?这也许会是监管层所要考虑的问题。”

      而一位业界人士称,包括VISA、万事达等外卡组织进入到中国市场,成立自己的银行卡清算网络之后,也并不能马上从事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业务,“按照此前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法人金融机构要在国内连续经营三年以上才能从事人民币的业务。”

      

      难打擦边球

      随着市场开放,陈启彰认为,过去由于银行卡组织独一家的存在所导致的行业灰色地带与乱象,将无法持续。

      目前,一些大型的支付机构实际上就已经扮演了清算机构的角色。凭借与诸多银行的直联,支付机构通过绕开银联来实现支付过程中的转接清算。

      有的支付机构认为,银行账户归属于银行,所以与银行直联不需要给银联付费,而银联则认为,银联卡的品牌管理权在银联,涉及银联卡的转接清算,就应该接入银联的网络,成为其会员,并向银联付费。

      陈启彰认为,在国外,银行账户、借记卡和信用卡区分得很清楚, 而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过去十年高速增长以及借贷混营的情况下,与银行账户的管理体系上变得很难区别,这就成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型支付机构与银联在争执直联银行之时扯皮的一个因素。

      “如果客户的支付账户是银行存款账号形式存在,没有附带银行卡实体、卡标和卡BIN, 可以说这个账户如何接入支付体系是由银行决定的。但如果发行了卡片,那么卡片的在跨行网络交易管理权则属于卡组织,此时转接清算银行卡则必须遵守相应的市场规则。”陈启彰认为,在未来颁布的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中,肯定会对此有清晰的规定,而随着市场的开放,对市场参与者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VISA、万事达进来后,也更会如此要求。”

      

      支付创新或提速

      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通过良性竞争有助于提升资金清算的效率,最终活跃的是金融服务市场。

      “而对于支付公司来说,可以合作的清算机构从单一到多选必定对降低支付成本,创新支付产品有一定益处,我们乐见市场开放。”

      另一家国内排名居于前列的支付公司中层人士认为,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对支付产品的创新带来积极的因素。

      中国的支付业创新在过去的几年中蓬勃发展,有支付业高管就表示,就目前的支付手段和技术而言,中国支付业创新速度与能力已经超过国际同行。

      而根据第一资讯 (First Data) 去年针对全球 10 个国家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的消费者在对于跨界商务的接受性,使用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分享消费交易信息,折扣和心得等多项数据方面,都领先其他被调查国家,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于新支付科技的狂热与支持。

      面对新竞争环境,银联感受到的压力不小,有银联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银联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开放市场环境之下,能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

      陈启彰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自由竞争的市场将使得支付业创新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