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路演回放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杠杆基金连续大涨 申万证券分级基金触发向上折算
  • “食强险”呼之欲出
  • 国内首只上折分级基金将暂停大额申购
  • 投资最重要的事
  •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 期指强势明显
  • 法院保护被告获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斯基林诉美国案
  •  
    2014年1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杠杆基金连续大涨 申万证券分级基金触发向上折算
    “食强险”呼之欲出
    国内首只上折分级基金将暂停大额申购
    投资最重要的事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期指强势明显
    法院保护被告获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斯基林诉美国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2014-1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沪港通之后迎来降息,接连不断的利好让市场亢奋,也让很多人忐忑不安,此时更需要明趋势、跟主流。

      降息为系统性利好,带来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无风险利率下降,都是支持股市逆转的决定因素。这个时点的降息,进一步强化了A股的强势,也加大了向牛市转移的力度。周一大盘整体并没有出现过度飙涨,维持扎实向上的节奏,整体气氛保持良好。虽然牛市会创历史新高而且会不断创新高,但大多数人也不容易把握机会。要做到每次回档调整买入,每次飙升减持,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所以,一轮牛市结束时,不断折腾的投资者,其投资收益率可能不如“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 Strategy)的。牛市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强调“买入并持有”(B&H)策略,前提的是要从海量信息中确定3-5条投资主题并构建组合或重点标的。

      投资主题在一轮大行情中并不会不断转换,转换的往往只是市值结构。核心主题也总是与经济增长主线直接关联。以港股投资为例,1995-2000年,联想集团上涨50倍;2003-2007年中国移动涨10倍;2008年至今腾讯涨20倍。基于此,笔者认为,降息、沪港通或注册制等消息,带来的只是局部性扰动,不会改变原有趋势和热点主题。

      像地产产业链,虽然降息对地产是利好,但这不是主流,与转型升级有关的投资主题才是主流趋势。站在全球视野来看也是这样,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核心是美国“再工业战略”推动其经济进入上升期,当前已开始强烈影响全球性资本流动,并开始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中,支撑过去数十年经济增长的地产产业链已转入长期衰退期。而进入长期上升周期的,必然是与我国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相关联的产业。概括起来,可关注两大焦点。

      首先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还有就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按麦肯锡的研究,全球科技方向是移动互联网、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等。我们可以攻克的核心技术呢?像北斗、军工、高铁、通信、核电、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是有优势的。当然,国家安全战略也全面推动芯片、软件等产业的成长拐点。小幅调整后的新产业主题,近期有望再度升温。

      另一个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战略。表面上,受益于基础建设传统产业,但最核心的是金融、文化的输出,包括生产性服务、科技服务、健康体育等第三产业,隐含巨大机会,而且这些也是受益于国内需求挖掘的群体。受中纺投资(安信证券)、东方明珠(上海文广)等并购刺激,近期券商、文化传媒还将持续炒作热度。

      经济转型期最需要牛市,就像美国1982-2000年期间,着力于经济转型,GDP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出现了持续18年的大牛市,成就了一大批新产业蓝筹。这也是我们当下的中长期策略。投资者应继续坚定选择军工、TMT、大服务(金融、文化、科技服务、健康体育)等,构建股票池,适度波段交易。未来1-2个季度,要调整的只是相关核心主题的标的,由低市值股向中市值股(100-300亿)转移。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