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中证登新规发布+央行继续暂停正回购 债市上演“过山车”
  • 资金冰与火
  • 大中型银行看淡小微金融债 小银行成发行主力
  • 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上接封一)
  • 牛市警钟(上接封一)
  •  
    2014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新闻·市场
    中证登新规发布+央行继续暂停正回购 债市上演“过山车”
    资金冰与火
    大中型银行看淡小微金融债 小银行成发行主力
    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上接封一)
    牛市警钟(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冰与火
    2014-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个别券商营业点的融资融券业务开通需要预约,投资者热情高涨

      ●据反映,包括去年12月30日、今年资金紧张的个别时点和最近几日,均有不同基金公司的货基停止了快速赎回业务

      ●银行融出资金的意愿在近期开始下降,说明很多机构预计资金面未来将会日渐趋紧,并开始未雨绸缪地留住资金

      ⊙记者 涂艳 金苹苹 丁宁 ○编辑 长弓

      

      即便昨日A股变脸露出“暴脾气”,然而1.26万亿的两市成交量却足见市场的火爆劲头。与动则万亿的股市相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及P2P平台却在年末来临之际感受到了阵阵寒意,纷纷“耍手段”、“保饭碗”。

      

      股市万亿成交量“刷屏”

      “市场不到1000亿,我看都没戏。”一位老股民此前一直念叨着他的投资纪律,成交量太低一概不玩股票。然而,近日市场连创新高的成交量和热情的爆棚让越来越多人感慨“别问我有多穷”。

      10月底以来,股市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成交金额不断放大,历史的天量也被不断刷新,近万亿的成交量似乎成为股市的常态。而昨日,沪深两市成交12664.94亿再创新高,其中沪市单边成交近8000亿,一举将上周刚刚“爆表”的日内成交量刷新。

      股市的牛气也让机构加快了产品发行节奏,10月8日以来的两个月内,共计有102只新基金成立,募集规模超过1121亿元,其中股票型和指数分级基金超过80只,占比近八成。而许多私募产品也出现一日售罄甚至“秒杀”。大量资金借道公私募产品急速入市。在11月24日至28日的一个交易周内,基金新增开户数为25.67万户,创下近7年新高,基金账户总数也突破5000万户,达到5013.45万户。

      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入市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同样在11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内,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新增A股开户数分别为190265户和179132户,合计高达36.9万户,环比猛增58.15%。

      此轮行情被解读为场外增量资金的推动,虽然日内波动幅度急速放大,短期出现大幅回落,但似乎并没有把投资者热情浇灭。

      “个别营业点的融资融券业务开通需要预约,投资者热情一下子上来了。”北京一家营业部的小李透露,几天以来,客户突然非常亢奋希望急速入市,这与此前一年才几十单开户的情况大相径庭。

      

      货币基金收紧裤腰带

      与风风火火的股市相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及P2P平台却在这段临近年末年的时点遭遇了阵阵寒意,不仅有资金从上述品种撤出的尴尬,部分P2P平台甚至传出挤兑“噩耗”,正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期保险资金赎回压力比较大,我们的一只货基份额缩了40%。”上海一位与记者相熟的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虽然该案例较为极端,但保险资金作为货币基金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部分盘子本就不大的货基来说,单是一家机构资金撤出的冲击就不能小视。

      也正因为股市挤出效应明显,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基金公司近期分别制作针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紧急预案”,希望留住客户保下规模。

      “听说副总亲自带队拜访机构,年底资金本来就紧张,一方面谈年末保规模冲刺,一方面债市或将受日前政策影响有巨大杀跌,也算稳定人心。”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机构部透露,日前中国结算登记公司发布的关于企业债回购风险的通知可能影响整个债市,“接下来预计会有较大规模的赎回。”

      而对于个人,业内人士透露有基金公司通过短期兑现收益,做高万份收益的方式“晃点”客户,尤其是在市场暴涨暴跌的行情下,部分投资者或会留在稳健的货币基金份额中。

      记者同时发现,市场中有货基T+0的实时赎回因触碰“额度上限”转为T+1,有公司直接关闭该功能,短期的赎回压力尽显。

      11月28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其快速赎回业务适用的基金产品缩减为中银活期宝一只基金,网上直销平台对持有中银货币 A 的投资者停止提供“T+0 快速赎回”业务,相对应的“现金宝 快速取现”业务也同时关闭。

      而申万菱信近日同样发布公告,旗下收益宝货币市场基金在招商银行直连渠道、第三方支付机构汇付天下、支付宝停止支持快速赎回业务。

      而据了解,货币基金快速赎回都是基金公司自己垫资或透过银行授信完成的,如果赎回量太大基金公司肯定无力承担。

      据投资者反映,包括去年12月30日、今年资金紧张的个别时点,和最近几日均有不同公司的货基停止了快速赎回业务。

      

      银行、P2P温度骤降

      与基金同样遭遇冬天的似乎还有银行理财产品,一位大行的理财师透露,其所在银行的存款近来流入第三方存管的现象十分明显,甚至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也因股市资金分流而受到了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尴尬,已经有部分银行开始为年末资金提前谋划,发行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回收资金,这也成为银行“攒人气”的主要手段。

      如招商银行在近期发售的一款代码为300663的理财产品,期限为32天,预期收益率已达5.4%;而此前期限在1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83%。

      “近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将会维持在5%以上,降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的负面影响暂时会被股市的吸金浪潮推迟。”银率网理财师牛雯指出。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指出,尽管当前的资金面相对平稳,相关利率也没有太多的涨幅,“但是银行融出资金的意愿却在近期开始下降,这说明很多机构预计资金面未来将会日渐趋紧,并开始未雨绸缪地留住资金。”

      除了银行理财,原本动则用年化收益率十几点“吸睛”的P2P网贷项目,如今在股市的暴涨之后却遭遇了不少资金的流出。

      记者采访多个平台负责人了解到,上周资金流出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例如,原先经常被“秒杀”满标的项目周期拉长,部分平台的债权转让标的增加等。而目前各家平台为留住资金可谓各出奇招,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调高收益率。

      “平台寻找潜在投资者的最有效方式便是潜伏在各大股民的Q Q群中,所以此前很多客户都是从股民中转化而来,现在的市况似乎变了,很多客户重拾A股的美好。”一家上市公司背景的P2P平台负责人分析。

      

      机构淡定看市

      冰火两重天是否延续将受制于市场下一步的表现,对于昨日的调整,机构似乎也颇为淡定。

      星石投资认为,降息之后A股持续大涨,在短时间内累计了较大涨幅,有所调整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以往牛市初期阶段也都有这种现象发生。他们认为大类资产配置转移刚刚开始,资金仍会流入继续“呵护”市场;同时改革进一步明朗才是本轮牛市的核心基础,因此牛市趋势没有改变,行情远未终结。

      而泰达宏利基金认为,此时资金面、市场情绪指标已成为影响短期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牛市的逻辑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不改,同时他们也认为大类资产配置切换到股票市场的大方向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