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专版
  • 9:艺术资产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互动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募集火爆 冷热变迁背后的投资经
  •  
    2014年12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焦点
    基金募集火爆 冷热变迁背后的投资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募集火爆 冷热变迁背后的投资经
    2014-1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A股的持续走强令市场似乎出现难得的“好发又好做”的机会,公募、私募基金抓住该契机高调发行权益类产品入市,券商融资和P2P股票配资的热情也一下被点燃,而与这份热情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和其他各类理财渠道门庭冷落,正苦练修行。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者,专家建议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找到尽量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切忌被“一场奋不顾身的投资”伤身。

      ⊙本报记者 涂艳

      基金赶上“好年份”

      2014年末,股票基金一扫以往 “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尴尬,在备受冷遇后迎来“春天”。而在近日市场的持续放量走强下,很多投资资本市场的基金似乎赶上了多年不遇的好年份,不仅绩优基金获得持续净申购,新基金更是备受眷顾,牛市中“日光”的场面更是不再陌生。

      据上证资讯统计数据,10月8日以来的两个月内,共计有102只新基金成立,募集规模超过1121亿元,其中股票型和指数分级基金超过80只,占比近八成。

      其中,12月3日-4日,汇添富外延增长主题基金2天募集近50亿,最终提前结束募集;而中欧睿达定期开放混合基金3天卖空30亿份额,也颇为抢手。

      “公募基金注册制的推行令发行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简易程序一走,基本上还能赶上好行情。”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部门负责人李总透露。

      另外,今年以来股债的双双走强令很多基金本来就累积了较高的收益,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基民申购意愿强烈。例如,所有传统权益类开放式基金中,今年以来累计收益超过50%的达到45只,其中工银金融地产基金已经达到80.11%,工银旗下另外一只信息产业股票基金则为75.87%;宝盈核心优势则排名第三达到74.28%。

      也正因为市场的推动和基金业绩的品牌优势,宝盈核心优势在“双十二”淘宝理财平台上当日销售破2000万,位列聚划算平台基金类目销量首位。

      在公募基金之外,今年荣升基金正规军团队成员的私募基金也正在为火热的行情添砖加瓦。据了解,不少私募正奋力发行新产品火线入市。

      最具代表性的前公募“一哥”王亚伟和“一姐”王茹远,他们均在最佳时点发行新产品扩容,王亚伟的第二只产品千纸鹤1号募集20亿元,王茹远的首只产品更是受到抢购。而就在本周一,圈内盛传某家知名私募基金发行的20亿新基金在券商代销机构遭遇“秒杀”,从采集的各路信息来看,该消息的真实性非常高。

      据统计,阳光私募今年新发行的私募产品达到1281只,前三季度发行的新产品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0%左右。光是上周新成立的产品数量就超过48只,发行节奏明显提速,其中股票策略更是占到90%以上。

      对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星石投资认为除了市场对明年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失速风险的担忧,A股2015年牛市进一步确立。

      “改革实质性推进、A股处于估值洼地和宏观经济基本稳定是决定2015年A股牛市的三个核心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这三大因素中唯一不十分确定的就是宏观经济,中央经济工作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明年首要工作目标,基本消除了市场对明年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失速风险的担忧。”星石投资杨玲认为。

      

      银行理财遇冷落

      与资金纷纷透过权益类品种入市不同的是,有迹象显示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纷纷遭遇投资者的“背弃”,相关市场显露出阵阵寒意。

      “市场盛传某宝宝类产品出现百亿级别的赎回。”一位市场人士透露,近日货币基金尤其是宝宝类品种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压力。

      近日,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持续回归4%的水平,有些产品甚至跌至4%以下,这对习惯了货币基金动辄6%甚至7%收益的持有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今年因为收益率的持续回落确实出现过持续的赎回,但是直到近日赎回的级别明显放大,这其中股市的火爆可能是吸引资金的一部分原因。”该人士表示。

      而对于市场颇为关注的余额宝,记者采访得到的答复是:余额宝规模很平稳,用户数还在不断增加。天弘基金表示,从资金性质来看,余额宝对接的资金主要是基于客户生活需求的资金,而非纯理财需求的资金,无论股票市场如何,他们都需要基于购物、转账、还信用卡等生活需求的现金管理工具,基于购物属性和现金管理的需求是比较清晰、独立的。

      然而,近日沪上一家公司旗下货币基金则没有这么幸运。有业内人士透露,该基金规模近日锐减40%。也正因为股市挤出效应明显,不少基金公司近期分别制作针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紧急预案”,希望留住客户保下规模。

      “年底资金本来就紧张,公司领导忙着拜访机构,一方面谈年末保规模冲刺,一方面债市或将受日前政策影响有巨大杀跌,也算稳定人心。”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机构部透露。而对于个人客户,有基金公司则用传统的做高万份收益的方式短期业绩水平。

      或许与货币基金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银行理财,有迹象表明,数万亿的银行理财市场也面临着被挤压的风险。

      “近日,银行的存款近来流入第三方存管的现象十分明显,甚至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也因股市资金分流而受到了影响。”一位大行理财师透露。

      也正因为如此尴尬,已经有部分银行开始为年末资金提前谋划,发行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回收资金,这也成为银行“攒人气”的主要手段。

      如招商银行在近期发售的一款代码为300663的理财产品,期限为32天,预期收益率已达5.4%;而此前期限在1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83%。

      据银率网统计,12月6日至12月12日共有794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投资期限为120天。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77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9%,较前一周上升0.02个百分点。

      “近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将会维持在5%以上,降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的负面影响暂时会被股市的吸金浪潮推迟。”银率网理财师牛雯指出。

      确实,在业内人士看来,年底资金本就紧张,加上股市的吸金效应,银行理财或提高收益率留住客户。

      

      资金配置有窍门

      截至12月5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5754.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股票配资P2P也为股市杠杆“加码”,一些股票配资P2P短时间内就为投资者配资数亿、甚至十几亿元。然而专家告诉记者,投资者即便看好市场,也应该搭上适合自己的那条“船”,尤其是大资金更是需要合理配置资产。

      “融资或配资都使用了杠杆,风险较一般股票投资大得多,适合拥有长期股票投资经验、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投资者,经验和能力不够的投资者不要轻易尝试。”银率网分析师吴静淼表示。

      记者打开部分专门做股票配资P2P的网站发现,一般平台均能提供5倍杠杆,有些甚至高达8-10倍,对于融资配资的投资者而言,一旦股市发生拐点,就容易扩大亏损,乃至出现爆仓。

      除了投资风险之外,目前P2P平台并不在正式监管范围之内,而平台跑路情况也不时发生。即便投资者盈利了结,如果平台发生信用风险,投资者的本金都有损失殆尽的风险。

      而对于公、私募基金而言,投资者也该审慎投资,首先需要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和使用的主要投资策略,例如,今年成绩斐然的对冲量化私募基金多是运用股指期货等高风险套利工具,对投资人的风险控制能力要求颇高,某些产品的短期业绩并不代表产品持有到期或开放日时的实际收益水平,累积好一定的安全垫才能更有在日后波幅加大的市场中游刃有余的资本。

      而对于有大额资产配置需求的投资者而言,中信私人银行CFP邹仙民告诉记者,包括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私人银行的客户对资产保值的需求要优先于快速增值。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资产规模排名首位的基金子公司——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去年末推出了定期开放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左右,但到目前为止实现了全部到期兑付。

      与投资到房地产、基建类的类信托产品不同的是,这类固定收益类产品不需要承担基础市场的波动风险或融资方的信用风险。

      “在市场暴涨暴跌的行情下,部分投资者或会留在稳健的货币基金份额中,毕竟当下债券市场行情已经转向,股票投资的波动幅度加大,客户的投资属性不一样,我们也不建议投资者的资金也全部放到股市中。”邹仙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