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受益蓝筹及可转债行情
    指基混基各显神通
  • 险资未来“新宠”
    夹层基金投资路径前瞻
  • 卢布危机难撼人民币
  • 2015年可选择哪些主题投资基金
  •  
    2014年12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受益蓝筹及可转债行情
    指基混基各显神通
    险资未来“新宠”
    夹层基金投资路径前瞻
    卢布危机难撼人民币
    2015年可选择哪些主题投资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卢布危机难撼人民币
    2014-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A1版)  

      卢布危机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虽然人民币不会因卢布危机而急剧贬值,中国经济也不会因为卢布危机而遇到大麻烦,但卢布危机对中国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卢布危机不可避免地对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产生一定程度的传染效应。人民币汇率自不例外。自卢布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明显增加了,有时一天达到200个基点左右的下跌,确实让一些人感到担忧。例如,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到了6.2162,贬值188个基点,创下5个月来的新低,且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贬值2%左右,成为五年来首次年度下跌。2014年人民币汇率波动虽然有中国扩大汇率浮动区间、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中国国内一些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因素,但近期的波动,显然主要是受以卢布为首的新兴市场汇率动荡的影响。

      其次,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卢布急剧贬值会对中俄经济往来带来一定的影响。2014年前11个月,中俄贸易总额达到了867.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488亿美元,从俄进口380亿美元,对俄贸易顺差108亿美元,中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23%,中国对俄贸易顺差占中国顺差总额的比重为3%。从积极的因素看,卢布贬值使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更有利,极大地降低了赴俄旅行的成本,但使对俄的出口商增加了困难。例如,吉利汽车称,预计全年利润因卢布危机而大幅缩水50%,结果也导致吉利汽车的股票价格大跌20%。由于卢布大幅下跌,将使得中国对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价格大幅上涨,而从俄罗斯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大幅下挫,可能会改变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顺差格局。

      第三,可能对中俄两国金融合作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金融合作不断深化。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普京时表示,要扩大中俄金融合作,共建金砖开发银行。毫无疑问,中俄金融合作是扩大双方“相互支持、相互开放、相互给力助力、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实现各自发展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中俄金融合作已迈出了重要步伐。中俄两国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通过互换机制促进中俄贸易融资。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均已在俄境内开展业务。此外,中俄还签署协定,边境贸易以本币结算,随后又将本币结算范围扩大到了一般贸易。今年8月,俄中两国又进一步简化本币结算步骤,加强结算能力。随着中俄之间经济金融往来日益密切以及两国政府推动的本币结算服务,使得俄对人民币需求大幅增加。但是,随着更多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走向俄罗斯,这些机构的货币错配问题就会日渐凸现,加剧其资产负债、损益的汇率风险。卢布汇率的高波动性、俄罗斯经济应对外部风险的脆弱性,都将使中国那些准备出海到俄罗斯开展业务的机构和企业,不得不掂量再三而后定。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油价下跌引爆的卢布危机,中国确实应当积极应对。首先,中国可能对俄罗斯施以援手,共克时艰。事实上,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不仅竭尽所能地帮助危机国家走向困境,而且在危机之后还与多国合作探索防范与应对危机的新机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遇到了麻烦,中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12月20日,外长王毅就表示,如果俄方需要,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必要协助。其次,为了将卢布危机对人民币传染性影响最小化,央行积极的汇市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自12月以来,在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不断下跌之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保持相对稳定的政策,无疑发挥了重要功效。第三,此次卢布危机进一步告诉我们,若两国间经济金融往来主要以第三国货币计价、结算,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风险,应借此次卢布危机,扩大中俄之间经济金融往来的本币计价和结算,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当然,更重要的战略是,适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国经济面临的任何国别汇率风险。

      (彭兴韵系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怀军系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