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调查
  • 8:特别报道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全球涌动增强央行决策透明度改革潮
  • 晒“诚信报告” 倒逼企业自律
  • 股权众筹破冰,券商们准备好了吗?
  • 在“大象起舞”之后
  • 岁末冲贷:今年银行既无心又无力
  •  
    2014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全球涌动增强央行决策透明度改革潮
    晒“诚信报告” 倒逼企业自律
    股权众筹破冰,券商们准备好了吗?
    在“大象起舞”之后
    岁末冲贷:今年银行既无心又无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大象起舞”之后
    2014-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丁 峰
      □丁 峰

      近期资本市场中字头大盘股以令人瞠目的方式连创新高,市场各方惊呼“大象开始起舞了”,“猪也飞起来了”,真可谓“‘大象’与‘肥猪’齐飞,沪深共长阳一色”。不少人想当然地以为,能推动这些超大市值股票上涨的必定是超级强大的资金,但从实际成交金额来看,并非如此。“大象起舞”仅需要“刍狗”的力量就可以了。

      本周一,“大象起舞”行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盘中一度上涨6%以上;“四大行”中农行、中行收盘涨停,工行、建行也近乎涨停。但那天占据成交金额三甲的却是中信证券、民生银行和中国平安,而且自本轮行情以来一直就是这样的格局;比如上周,中信证券日均成交金额约308亿,民生银行约116亿,中国平安约135亿,而同期中石油日均仅约21亿,中石化仅约32亿,工行仅约26亿,建行仅约30亿,中行仅约39亿,农行仅约29亿。前一群体和后一群体日均成交金额相差5至10倍。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两者的市值也相差5至10倍,前者市值约在3000亿至5000亿之间,后者市值普遍高达1万亿至2万亿。也就是说,就个股而言,如果我们用当日成交的流通股市值除以总市值,得出的数值两者相差达几十倍。这是什么原因呢?

      翻看股东结构就会一目了然。目前国有垄断行业巨无霸如“两桶油”、“四大行”等,其国有股在A股中的占比普遍超过了90%,如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国有股占比分别约为93%、97%,中石油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约98%。换句话说,这些超级大盘股中的绝大部分A股股权虽享有“流通股”待遇,但被国资委、财政部等持有,平时是不交易的。剩余的极少量的流通股,才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持有,这部分比例很低,所以,不需要很多资金,就可以让“大象们起舞”。

      如果是简单起起舞也就罢了,问题是其后果还带来了指数的失真。众所周知,与以40个样本股作为计算依据的深成指不同,上证综指由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加权而成。也就是说,谁的盘子大,谁的市值高,谁对上证综指的贡献就大,指数上涨相应就快。所以,如果大盘的升势主要得益于这些大盘股的上涨,那么其结果就是占绝大多数股权比例的国有股获得了“纸上财富”,而绝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只能落得“满仓踏空”。

      截至本周一,今年四季度以来上证综指上涨了约32%,同期沪市总市值(包括B股)累计增加了约5.7万亿。而“两桶油”、“四大行”和中国人寿这7家巨型公司普遍跑赢了大盘,同期上涨了20%至70%不等,合计市值增加了约2.7万亿。可见,沪市约一半的市值上涨被这7家巨无霸公司吃掉了。就连这轮行情的明星股券商,在实现普遍股价翻倍、市值翻番的情况下,其整体总市值在沪深总市值占比也不过仅5%左右,整体上在这轮行情中仅贡献了不到1万亿的市值增量。

      在经济学范畴里,金融是核心研究对象;而在金融市场中,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得最彻底、最市场化、最有效率的领域就是股票市场。邓小平曾说过,“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与商品市场一样,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是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即在资本收益的指挥棒下,借助于个股股价的涨跌,把稀缺的生产要素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资本流动是表象,资本背后所对应的生产要素的整合才是决定的力量。但目前国有股占大头的资本结构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大打折扣。就拿沪市来看,截至2014年6月30日,沪市国有企业(含金融类)市值高达约12万亿,约占沪市总市值的79%;查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这些国企的净资产、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规模约占沪市整体的89%。而且,国有股分布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规模越大,国有股比例就越高;达到50%以上的比比皆是,可以说做到了绝对的控制。

      与此对照,世界500强公司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但其股权结构却极其分散,大部分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5%,比如微软、苹果、可口可乐、IBM等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在美国,养老基金、公募基金及保险公司是主要投资主体,合计持股约占股市总市值的50%。在此情况下,财富基本实现了证券化和公众化,持有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广大民众。

      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方方面面都需要财政支持。如社保资金的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来源和农民工的城市化安置成本等,都可通过国有股在资本市场的减持变现来逐步解决。按照目前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哪怕减持一半,仍可保持相对控股地位,不会丧失国有资本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方式,国有企业不但在形式上实现了混合化、公众化和全民化,而且国有资本的增值和收益也用在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民生领域,这本来就是国有资产属性的应有之义,是其社会价值的回归,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独立投资分析人士,著有《消费品股票投资标准和实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