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调查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牛市:迅猛而“凶险”
  • “蛮牛”之后 基金投资回归基本面
  •  
    2015年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牛市:迅猛而“凶险”
    “蛮牛”之后 基金投资回归基本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牛市:迅猛而“凶险”
    2015-0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一位券商资管大佬在其朋友圈感慨,“此轮行情的结果我们可能半对半错,对于行情的原因,我们可能全猜错。”

      即便是历经牛熊的私募大佬也感慨,“市场永远都是对的,在这轮全新的行情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

      华泰策略分析师徐彪则更为直接,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猜对结果的人,论据都是错的。无论持‘企业盈利上行说’,还是持‘无风险利率下行’说,都是瞎说。”

      回顾这轮行情,其行情的火爆程度和速度,远远超出机构的预期,期间的分化也是异常巨大的,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有个股飙升几倍,也有个股大幅折损,将“冰火两重天”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市场虽处牛市,但也非常“凶险”。此轮市场呈现了新兴市场特征:波动加大、个股背离,于是去年12月开始出现满仓踏空、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局面。

      其原因在于,互联网与微信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观点达成共识的速度都呈几何级别加快,导致板块、个股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新均衡”区间。此外,市场对部分政策和领导层态度的过度解读在得到快速传播后,令整个市场在情绪面的带动下,对这部分市场消息放大影响、过度反应,进一步导致了市场波幅的加大。

      其次,交易策略的进步,如量化交易的演进,交易规则变化,如“沪港通”海外资金的进入,甚至期货资金、“大妈”资金的入市,都打破了原有投资者构成,那么股市波动自然打破原有规律。去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的融资融券余额,在去年底短短2个月时间内就给市场带来了近三千亿的新增资金,在12月19日更是突破一万亿元,配合场外资金的大步进场,成为此轮大涨行情的主要动力。而融资融券规模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高了A股市场的不确定性,自然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幅度。

      第三,社会演绎,如政府市场化、改革带来行业变化,互联网颠覆很多产业与企业,原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与估值基础都发生了变化,股市自然不再遵循原有波动逻辑。

      然而,上述因素对于市场的波动只是起到了加速上涨或下跌的过程和幅度,并不会改变市场的走向。在此情况下,更多的基金经理选择了以仓位控制和均衡配置策略来应对这种市场的波动。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大小票均衡配置,至少这样不会特别煎熬。”

      站在这个时点,市场分歧是巨大的,悲观的观点认为,估值修复接近尾声,而乐观者则认为,股市会涨到让人无法想象。

      不过,在估值急速修复之后,或许应该多一分谨慎。正如朱雀投资所言,市场对2015年流动性预期过高隐含了风险,而对类似个别险资喧嚣声中频频举牌事件是否会酝酿新的金融风险,以及产业资本近期纷纷借机减持回收现金是否意味资本市场狂飙突进将很快付出代价,都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