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调查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2015 青年艺术家开始“抢班夺权”?
  • 青年艺术家应谨防受制于人
  • “其色如天”青金石 曾与黄金比肩
  •  
    2015年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2015 青年艺术家开始“抢班夺权”?
    青年艺术家应谨防受制于人
    “其色如天”青金石 曾与黄金比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青年艺术家应谨防受制于人
    2015-0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如今,青年艺术家作品已经成为艺术品投资主要目标之一。资源的相对丰富和极高的回报率,让青年艺术市场受到很大的关注。

      在资金的推动下,市场迎来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明星。一些年轻的艺术家,看似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名利,而那些传说中的市场推手们也获得了实在的回报,然而,事情真的像看上去是“双赢”的吗?

      被迫就范

      从近期的拍卖市场来看,一批70、80后艺术家作品上升势头强劲。特别是2014年,在延续“新工笔”“新水墨”“当代水墨”等市场概念的行情之下,一批青年水墨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从最近结束的2014年秋拍来看,青年当代水墨作品呈集中爆发的态势。据多位市场人士和机构证实,一批青年当代水墨作品经过三到五年的市场培育期,价格已经接近上限,到了集中“兑付”的时间。

      在整体行情遇冷的当下,当代水墨几乎成了救场的品类。尽管一些业内人士对水墨在去年是否真的起到“救市”的作用持保留态度。但这样的“表面的繁荣”“数据的乐观”,也确实让市场眼前一亮。水墨,特别是青年水墨,似乎仍是未来市场可持续投入的“标的”。

      一位如今炙手可热“新工笔”画家曾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每到大拍的时候,都有几家拍卖行找他,希望他能拿出作品上拍。可惜多年的作品透支,让自己手中可上拍的作品并不多。不过,去年秋拍,他还是凑出了两件,并且都拍出了不错的成绩。只是,这样的市场情况,仍然让他提心吊胆。据他介绍,大概五年前,他的作品随着一系列学术展览而受到关注,并被几个藏家大量收购。

      “当时有很多藏家都是买断式的买进。一开始,在价格还算低位的时候,只想着多卖画,这样大批的作品流出,我并没有在意。但几年下来,自己作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作品的创作量和市场也不受自己控制了。”几年下来,他手中留下的作品已经寥寥无几,而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早年从他手中流出的作品,也在市场上不断地翻倍倒手。直到现在,已经是当初的十几倍。这样的风险在于,一旦当初收藏很多他的作品的买家集中抛售,恐怕价格就会有大的波动。而他以后的创作就很难再以稳定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

      这位画家的例子已经不是个案,这样的市场现象也不再新鲜,只是在近些年,大量资金进出市场炒作的时候,青年艺术家过早地遭遇了这种情况,往往对自身的成长十分不利。

      受控于人

      一位多年从事艺术品投资的朋友曾对记者表示,不要看现在那些年轻艺术家是市场明星,实际上,他们大部分是任人宰割的角色。很多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生存需要,急于将作品推向市场,在“投资客”们集中买断一批作品之后,作品价格的主导权就自然流入了这些掌握充足“筹码”的艺术商人手中。一旦市场行情有所变化,这些投资者就会用手中的作品兑现。特别是一些已经被画商、经纪人绑架了的艺术家们,对自己的市场价格根本没有主导权。艺术家创作什么样的风格、创作多少,都会交由这些“艺术商人”掌控。

      而记者的另外一位青年画家朋友显然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有着充足的准备。在作品量有限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保持作品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保持自己的作品不会集中流入到少数几个人手中。这样做的确大大降低自己作品价格被操纵的风险。

      的确,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年轻艺术家有了很多的选择。画廊、艺术基金、拍卖行,都是可供合作的机构。然而,随着市场热钱的涌入,资金短期内对获利的需要,一些资本推动下的艺术家大多选择与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商业机构合作。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资金相对拮据的画廊,如果想以稳定增长的方式推广艺术家,则很难与急于求成的年轻人达成合作。

      “毕业的时候,我们老师说,将来你们的作品价格能够保持在每年20%的增长就很好了。”一位青年画家告诉记者,“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一个月涨20%都会嫌慢!”而他的作品在最近一年内涨了近两倍。

      的确,资金的大量涌入买进,又迅速的兑现撤出,让原本应该慢热的青年艺术家市场变得急功近利。作品换手率很高,价格增长过快,是如今青年艺术家市场的最大问题。

      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对青年艺术家的长期关注和投入态势,但是这种类似股票的玩法,在艺术行当中往往会让一些年轻人“误入歧途”。对于部分眼光准、懂运作的投资者来说资金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收益,但是否会真的能给带来市场的稳定繁荣,还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