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聚焦地方两会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反常高送转引监管层关注 每单必查内幕交易
  • 中国医药募资“备战”并购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响退堂鼓
  • 银禧科技募资研发3D打印
  • 重组事项审计剑指“商业逻辑”
  • 天奇股份定增布局汽车拆解
  • 金信诺定增中植系认购半数
    预告年度业绩拟高送转
  • 全通教育并购加码在线教育
  •  
    2015年1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公司
    反常高送转引监管层关注 每单必查内幕交易
    中国医药募资“备战”并购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响退堂鼓
    银禧科技募资研发3D打印
    重组事项审计剑指“商业逻辑”
    天奇股份定增布局汽车拆解
    金信诺定增中植系认购半数
    预告年度业绩拟高送转
    全通教育并购加码在线教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响退堂鼓
    2015-01-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由于预计并购标的实际盈利达不到要求,宜华木业昨天宣布终止收购。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近两个月来,已有苏宁环球、星河生物、天润控股、万鸿集团、金叶珠宝等多家公司因为标的企业业绩不济,盈利前景存疑而终止重组计划。这些并购标的主要集中在酒店、影视、手游、海外油气等一些阶段性的市场热点上,行业特征颇为明显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孙放

      

      在重组股备受市场追捧之时,以承诺高业绩来换取高估值已是惯常操作手法;而当市场对重组股的热度降温后,跌落承诺陷阱的案例也与日俱增之时,部分正在筹划重组的上市公司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宜华木业就是最新案例,公司昨日宣布,预计并购标的恒安兴在2014年度的实际盈利情况达不到原业绩承诺利润的75%,其未来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决定终止重组。

      计划赶不上“变化”

      按照宜华木业2014年10月15日发布的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定增+现金”的方式作价5.7亿元收购高端酒店软装商恒安兴100%股权,以收益法评估的预估增值率为212%;同时,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1.9亿元用于支付部分现金对价。交易对方承诺,恒安兴在2014至2016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050万元、6565万元、8535万元。从过往业绩来看,恒安兴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06万元、3346万元、2013万元。

      虽然该重组计划并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仍为宜华木业“贡献”了一个涨停板,此后股价还曾继续攀升。不过,该重组在方案公布后三个月宣布取消。昨日,宜华木业公告披露,于1月12日接到恒安兴实际控制人及大股东陈森豪提出终止重组动议的函件,理由是“因市场环境变化,高端酒店用品行业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景气度下降,而恒安兴目前主要客户为高端酒店用户,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根据目前的初步测算,预计2014年度恒安兴的实际盈利情况达不到原业绩承诺利润的75%。”解除重组协议后,交易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盲目追热点埋隐患

      事实上,宜华木业并非第一个因酒店行业不景气导致重组终止的上市公司。此前,万鸿集团曾于2014年12月11日宣布终止收购佛山宾馆,公告称“由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于佛山宾馆的餐饮、食品、住宿等核心业务的影响在2014年下半年进一步显现;加之佛山宾馆在2013年6月收购百辉食品后,投入资金对百辉食品进行了改扩建和扩产,而百辉食品的效益未能在短期内充分体现。经审计机构预审,佛山宾馆的盈利状况未达预期,且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据此前发布的重组预案,佛山宾馆的预估增值率高达429%,且当时尚未给出盈利预测。

      除酒店行业,影视传媒及手游领域的并购也出现了因实际业绩不及承诺而提前“喊停”的现象。例如:苏宁环球终止收购上海泓霆影业有限公司,天润控股终止收购旭游网络等。其中,为收购旭游网络,天润控股给出了6.1亿元的价格,对应地,旭游网络原股东给出的业绩承诺为2014年至201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5000万元、6250万元。虽然按照2014年的盈利预测计算,本次并购市盈率为15.25倍,并不算高,但从过往业绩来看,旭游网络2012年、2013年、2014年前三个月的净利润仅分别为375万元、1829万元、683万元。相比之下,业绩承诺显得颇为大胆,这也为日后重组失败埋下了隐患。2014年12月,天润控股宣布:因旭游网络的两款手游产品未按时上线,考虑到旭游网络所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其手游产品是否能成功上线尚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原预估值可能会发生较大调整。但交易双方最终对估值调整、成交价格调整的事项未谈拢,导致重组失败。

      频现股东“精准”减持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资产证券化时,业绩承诺与资产估值密切相关,未来的业绩承诺越大,以收益法计算的企业估值也就水涨船高。有些过往业绩并不出众的公司,往往通过这种办法做大资产估值。但是业绩承诺终究是要兑现的,同时市场风格也在转换,重组双方可能会在考虑标的资产的并购前景后终止重组,毕竟长痛不如短痛。”

      不过,也有PE人士对上证报记者直言:“有些公司根本不在乎并购成败,通常什么热买什么,把估值吹高、盈利预测编得很漂亮,实际就是为了做股价,然后让大股东或者重要股东减持套现。”

      例如某创业板公司,眼看其大股东及关联方的全部持股即将于2013年5月10日解禁,该公司于当年5月4日“准时”发布涉足“互联网金融”的重组预案。本次收购的评估增值率为105%,虽然价钱不高,但是业绩承诺存在虚高之嫌。在同行业上市公司都遭遇业绩下滑的行业困境下,标的资产2012年的模拟合并净利润也同比下滑57%,资产评估预估表中对标的资产2013至2015年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007万元、1132万元和1231万元。然而交易对方却承诺标的公司2013年至2015年的扣非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500万元、3000万元和4000万元。在上市公司股价暴涨两倍后,该项重组于2013年10月11日宣布终止,理由是标的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未达预期,并且后续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不过在重组终止前,大股东关联方已经合计减持该公司股票600万股。

      而近期的一个案例是,某食品业上市公司于今年1月7日宣布终止重组,并将已过户完成的标的资产退还给其原股东。引人注意的是,该公司于2014年11月26日下午开始停牌直至今年1月7日复牌宣布终止重组,而公司董事长的兄弟恰于停牌前几个交易日内减持公司股票,套现460余万元。关于该行为是否涉嫌内幕交易,公司解释称:“该股东减持公司股票前虽是持股逾5%的股东,但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同时其减持时公司尚未有终止重组的意向。其减持部分公司股票是因个人资金需求。”不过,即便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作为董事长的兄弟,并在临近停牌时减持,仍显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