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抗通缩”
  • 欧洲的戏剧
  • 盘活信贷资产有了新渠道
  • 广东“羊谋”
  •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亟需财税政策支持
  • 央行首度发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
  •  
    2015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要闻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抗通缩”
    欧洲的戏剧
    盘活信贷资产有了新渠道
    广东“羊谋”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亟需财税政策支持
    央行首度发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盘活信贷资产有了新渠道
    2015-0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高翔 ○编辑 剑鸣
      郭晨凯 制图

    货币政策报告透露,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已在两地试点,今年将继续推广

      ⊙记者 高翔 ○编辑 剑鸣

      

      在昨日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中,央行重申为结构性改革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的立场。既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以往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此番披露了盘活信贷资产的新渠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同时,在多处提到结构调整期难免一定程度的风险暴露,将风险防范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盘活信贷资产新渠道

      在《报告》中,央行透露已在2014年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以优质的存量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获得央行的再贷款,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

      具体来看,央行在《报告》中透露已在山东、广东两省开展试点,将经人民银行内部评级的金融机构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目前已建立起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和央行内部评级数据库,并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操作。

      对于两地试点的结果,央行的结论是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将继续推广。

      以往,央行也会采取质押的方式吐出基础货币,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但质押品多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在山东和广东两地的试点,是央行首次将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负责人表示:“通过质押式回购的方式,银行此前也能将手中的债券变现。但此前要盘活信贷资产只能通过资产证券化。央行试点将信贷资产列入再贷款抵押品范围,使得原先不易获得流动性的信贷资产又多了一条盘活的渠道。”

      之所以先将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再贷款抵押品框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央行债权的安全。

      央行此前也曾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了1万亿元资金,但以何作为抵押尚不得而知。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建议,今年将PSL向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并将按揭贷纳入合格抵押品框架。

      

      更加突出风险防范

      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突出强调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联互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3个月后,央行在《报告》中又增加了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市场两大风险领域。在《报告》的内容摘要中,央行也指出,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伴随一定的风险暴露,防风险的任务还很艰巨。

      一家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保就业和防风险,一直是决策层重点关注的。目前虽然GDP增速下来了,但由于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就业总体上不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防风险就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反腐和财税改革终结了过去 “市长经济”的模式,43号文等财税改革措施对地方债务的冲击也需高度关注。风险暴露会发端于两点:其一是身处债务率较高地区且未被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城投债;其二是当财税改革纠偏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过去寄身于地方基建投资的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未来将承受去杠杆和去产能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货币宽松不一定能刺激增量经济,但出于存量风险防范考虑,货币宽松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