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金融改革新生态如何释放雨露甘霖
  • “四个全面”下资本市场的担当和机遇
  •  
    2015年3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金融改革新生态如何释放雨露甘霖
    “四个全面”下资本市场的担当和机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改革新生态如何释放雨露甘霖
    2015-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封一)金融改革任务跃然纸上,内在的逻辑脉络清晰可辨。

      金融改革的灵魂是市场化。这意味着,需要市场主体的平等准入,需要由市场决定的资金价格,也需要融资主体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融资成本来自主地选择融资方式。

      其中,存款保险制度将构筑商业银行体系市场主体运行的防火墙,搭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则为各金融机构、市场参与主体确立一条由市场决定的资金定价机制。股票注册制则是资本市场真正走向市场化、法治化、透明化的制度性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不设限额”设立的基础,也是未来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的制度基础。周小川12日在记者会上估计,存款保险制度将在上半年推出。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周小川说:“大家非常合理地估计,认为我们离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最后解除存款利率上限已经非常接近了。今年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开了,大家期望中的最后一步就走出来了”。

      金融改革在步步推进中,穿越了一个又一个航标。

      稳健改革增强金融市场韧性

      但凡改革,一旦涉入深水区,阻力会几何级增大,愈发考验智慧。

      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可能牵涉全局,都可能对市场体系产生冲击。

      全国政协委员、创兴银行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梁高美懿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将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转变成市场的足信允诺,将是接下来必须克服的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开放的大方向肯定没错,但没有必要“加速”开放,没有必要制定时间表。关于“稳步实现”的提法,我认为更应该强调“稳步”,更强调渐进和谨慎,而不是片面地突出“实现”,“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哪怕放缓一些,也要以安全为主。”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从全球来看,可兑换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是开放程度高低的问题。我国也可按照由易到难、分步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地推进。”

      “决策者要考虑的是,放开之后,能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机构是不是能适应。”周学东说。

      “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资金价格会往上走,各方就得忍受这个疼痛。忍受了阵痛,孩子才能生出来,改革才能完成。”他比喻。

      衡量金融改革成不成功,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管理风险的能力能否同步提升。

      换而言之,就是金融市场的韧性。廖岷说,当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大变动之时,经常会发生导致某国货币大幅贬值,利率飙升,股票大跌等情况,而这往往都是发生在新兴市场,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这就是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金融韧性的差距,而韧性的问题在金融的改革当中,对应的就是提升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能力。”

      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深水区的特点就是漩涡重重,不进则退。唯有卡住节点,改革中做强金融体系,在推进中稳定优先,才能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