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6:基金·人物
  • 团队的力量
  • 坚守的理由
  • 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公募机制
  •  
    2015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团队的力量
    坚守的理由
    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公募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坚守的理由
    2015-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维强

      

      同为基金经理,对于权益类基金经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投资者往往如数家珍,耳熟能详;而对于固收类基金经理,却往往不为外界所熟知。相对于权益类基金经理的个性化,固收基金经理并不突出个人,放弃“单打独斗”而实行“团队作战”。尤其是在债券市场蓬勃大发展、固收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团队的力量尤显重要,而这也成为当前各家基金公司固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而作为整体的团队,也相较个体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公募行业面临空前的大资管竞争格局、众多人才纷纷“奔私”,团队的稳定至关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团队的资历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领域的业绩表现。而如何打造并留住自己的团队,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在固收领域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A

      博时基金:

      “定海神针”的榜样力量

      博时基金稳定而资历深厚的专业固收团队,多年来为同业所艳羡,也是博时在固收领域长期取得不俗佳绩的重要原因。

      优秀业绩背后的稳定团队

      博时基金的数据显示,2014年,博时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公募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6%,货币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42%,社保组合、年金和专户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的贡献收益率也非常可观。从银河2014年度固定收益整体排名看,博时基金在前15家对标公司中排名第1,在全行业69家当中排名第4。旗下信用债、稳定价值、转债增强分别获得了二级债基冠军、一级债基亚军和转债基金季军的佳绩。博时基金参与排名的15只债券基金中,12只相对排名位于前50%,10只基金排名前30%。

      博时基金副总经理邵凯介绍说,良好的业绩首先来源于优秀而稳定的团队。目前博时固定收益总部近30人,其中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含助理)共16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10年以上的老基金经理就有五位,堪称债券投资和博时基金的双料“定海神针”。身兼公司副总经理和社保组合投资经理的邵凯从业已经18年;固定收益总部董事总经理兼社保投资经理黄健斌从业超过20年;公募组投资总监过钧、现金组投资总监张勇、管理多只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杨永光,从业时间也都在15年左右。他们加入博时基金的时间也多数超过10年以上,邵凯本人更是司龄超过14年的“老博时”。在他们的带领和培养下,博时已经建立起一支人员稳定、风格稳健、经验丰富的投资队伍。在2006年6月到2014年5月这长达8年时间里,因为职业发展主动离开的只有1人;即使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公募行业人才流动明显加剧的情况下,博时固定收益团队依旧处之泰然。

      在当前基金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博时是如何留住这些优秀的投资团队成员?对此邵凯透露,尽管行业人才流动在加剧,但他和大家都很珍惜在博时工作感受到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平台氛围。大家在一起共同奋斗,做共同喜欢的事情,有很好的默契和协同合作,而且博时为核心人才提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基金行业实际上是很“残酷”的,博时投研考核指标也是非常严格、甚至是严苛的,连续两年排名不合格的基金经理就会被撤掉。“这些基金经理能够长时间留在行业里,留在博时,本身也证明了他们的实力与水平。”

      “独一无二”的投研架构

      团队的力量有时候不仅仅体现在工作环境和氛围中,好的工作机制,同样是留人的理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博时基金拥有业内“独一无二”的、能够匹配FICC(Fix Income, Commodity and Currency )综合业务的组织构架。整个固守团队坚持投研一体化的投资流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投资策略,并高效执行;在各个环节均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降低投资过程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

      邵凯自豪地表示:“就目前市场和产业来看,博时的固收框架和流程管理应该是最好的模式,这也是博时非常重要的特点。博时固定收益团队始终致力于建立市场上投资视野最开阔、投资产业链最全面、投研能力最顶尖的买方机构。”

      邵凯认为,整个中国基金行业的固定收益市场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过去固收可以依靠一个人的经验,但随着市场发展到现在,无论广度和深度都很难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能持续地获得很好的业绩。

      比如说,原来债券品种很单一,以利率品种为主,而现在由于信用市场发展壮大起来,已经有上万只债券品种,以及近年来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多种衍生品的涌现,这就突显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2006年,博时基金率先在国内买方建立了第一家内部信用研究平台,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定性,以及财务指标定量来全方位地给出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定价。因此,现在博时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是非常成体系的。自上而下的通过宏观利率研究把握住市场大趋势,然后在信用研究中下沉到分行业、分投资主体、分中微观层面,无论产业债、城投债,抑或高收益债市场,并且在量化对冲、多资产多策略等多个维度都已经深度布局。与权益市场相比,固定收益显然更加依赖团队协同。

      “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所有的架构、流程和管理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目前业内固定收益部门普遍是由1-2个10年以上的资深基金经理带着一些年轻人在做,而博时基金有5个这样的领军人才,并且在长期的探索和磨合中,形成了博时独有的研究、投资、管理架构和流程,随着这套体系运转越来越成熟,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团队的综合实力,外在的表现就是大家看到的,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博时固定收益人才和架构,是在行业里独一无二的,是博时最重要的财富。”

      敬畏市场的力量

      据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董事总经理黄健斌介绍,接下来,博时固定收益公募产品将力争拓宽到所有固定收益品种;非公募业务则将开发出更多的绝对收益策略。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积极挖掘并把握市场中阶段性的低风险高收益投资机会、合理利用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投资策略,如分级A,永续债,利率互换、期货套利等策略。

      黄健斌还特别向记者提到了博时固定收益的国际组,博时国际组产品按资金来源和流向主要分为QDII(境内募集境外投资)、RQFII(境外募集境内投资)和纯境外基金(境外募集境外投资)三类。

      “2015年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将维持相对坚挺,人民币资产也将继续保持相对高收益,海外配置需求持续很强。我们已经开始根据海外资金的需求偏好特征,提高主动管理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控制最大回撤,并且积极开发被动型投资产品。”

      着眼未来,黄健斌表示,博时固定收益将有望继续保持公募业绩领先和专户规模持续扩张,同时还将加大对指数量化策略和信用产品策略的投入。同时,团队管理和考核也将更趋规范合理。“以往公募产品考核过于依赖相对排名,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在利益诉求上存在不一致性。2014年起,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进行了大力度的革新。从4个方面对基金经理进行考核,除相对排名以外,我们从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增加了绝对收益、夏普比率、团队贡献的考核要求,对于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都分别设置了及格、良好和优秀等分档考核线。新的考核方式使得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更加一致,并且在2014年组合的优异业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投资和市场的角度看,邵凯和他的同事们这样定义当下所处的“时”:“它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融资渠道面临结构性变化,直接融资发展的空间巨大;其次,在债务周期下,实体的融资刚性在较长时期内都将延续,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动下,实体资金也有很强的固定收益配置需求,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渠道越来越凸显出连接价值;最后,在需求结构上,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逐步打通,海外需求、国内的养老金等大规模的成熟型配置需求逐步将成为需求主导,对于获得系统性收益的配置产品需求非常旺盛。”

      博时固定收益团队认为,从单个组合的角度看,持续战胜市场或许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从部门多个业务组合的角度看,大面积持续战胜市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顺应时势抓住系统性的beta机会才是进一步做大固定收益资管业务的关键。“博时固收的理念是‘顺时取物,体现连接的价值’,我们依靠的是专业团队的力量。”邵凯说。

      B

      南方基金:

      专业团队的坚守心得

      强大团队的专业化魅力

      优秀的团队都是相似的,在固收领域,另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南方基金也同样展现了强大的团队力量。

      翻阅南方基金的产品历史,多年来其固定收益类产品表现均不俗,包括债券基金等为投资者获取了稳定而丰厚的回报,在同类产品排名中遥遥领先。整体业绩的持续性以及突出的稳定性,为南方基金固收产品在投资者心目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而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南方基金固收团队在固定收益研究与投资配置方面的深厚功力。

      而固收产品的优异成绩,正是来自于南方多年来打造的一支庞大而实力雄厚的固收团队。分管固定收益的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李海鹏表示,南方基金拥有强大的固定收益团队,目前团队拥有众多专业的投研人员,仅固定收益团队的人员数量就相当于一些小基金公司的整个研究团队,涵盖宏观、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金融工程研究员等诸多细分人员。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南方基金大力发展自身的固定收益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投资选择。

      在固收领域,南方基金无疑是一位行业先行者。自2003年以来,南方基金就开始打造债券交易对手资料库,在多年来的债券投资实践中,南方基金目前已建立起基金业内数据最为齐全的债券市场交易对手的数据库,所有交易对手都有留挡,包括对交易对手的诚信评估、交易清算速度的评估等等。

      严格业绩考评的背后

      去年在可转债的杠杆作用下,很多债券基金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回报,甚至超越了股票基金。但在李海鹏看来,这相对来说有一些过于激进,跟产品本身的定位有一点点背离。对于债券基金,背后的持有人大多数是风险偏好比较低的客户。而这种稳健的风格也是南方基金固收团队多年来奉行的理念。稳健操作、严格控制风险,这也是南方基金固定收益的立足之本。

      李海鹏介绍,南方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内部考核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对于所有债券基金的业绩考核,有一票否决制。当年只要是债券基金,不管任何理由,绝对不允许出现亏损,出现亏损当年一票否决,哪怕排第一也是零分。南方基金对于固收的考核就是这样,哪怕KPI排第一、第二、第三,业绩绝对正收益。

      对此李海鹏比喻说,赚多赚少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亏钱则是“敌我矛盾”。因为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如果想追求高收益会买股票,绝对不需要买债券,而买债券则希望这部分的资金稳当一些。如果产品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可以解释为当年市场不好,但如果亏了钱则是不可解释的。

      “如果买债券都亏钱,投资者何不存到银行里?而与债券基金标的投资类似的其他投资品种是银行理财、银行存款,甚至还有信托,业绩一差,投资者不会再来买债券。”李海鹏介绍,为此南方基金从2010年之后引入了一票否决制,如果当年南方旗下的公募债券基金出现了绝对收益的亏损,不管排名多少,当年基金经理肯定受到惩罚。回头看南方过去4、5年的收益,其中也出现有负收益的情况,有基金经理“以身试法”,而考核机制对于这样的债券基金就显得非常“严酷”,而不管当年市场情况怎样。

      “债券不同于股票,实在不行可以买短融、直接放回购、买一些短期债券。债券投资是有方法的,任何的市场手段之下都可以获得不亏钱的结构。货币基金过去十年都没有亏过钱,所以债券基金经理也应能做到不亏钱,是有这种手段和可行性的。”

    C

      鹏华基金:

      “双十”团队选择“长情留守”

      资深团队的传承力量

      在打造固定收益团队方面,鹏华基金具有行业的前瞻性。而他们旗下的固守团队,经历10多年的磨合,更是在“长情”模式下开启了稳定的团队模式。

      对于国内基金公司而言,多数都是在2008年债市快速扩容时才开始组建固收团队。而对于鹏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却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双十”团队——固收团队组建及发展超10年、团队内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近10年。

      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初冬更是固定收益领域的资深人士,自1997年开始,初冬就在平安从事债券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鹏华,迄今已近15个年头。“当时鹏华基金是最早从市场上公开招聘研究员的基金公司,所以在组建固收团队之初就得以加入。”

      更为难得的是,鹏华基金的固定收益团队在行业内也展现了可贵的稳定性。在基金人才大举奔私的当下,众多基金公司的固收团队普遍人手紧缺,而鹏华的固收团队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近10年。翻看那些进入鹏华的平均年限超过6年的团队成员的简历,显示出这个团队超乎同业的长期稳定性。

      “头脑风暴”减少犯错几率

      除了保持团队成员的稳定,期间彼此顺畅和默契的交流,也成为鹏华基金固守团队的留人“大法”。

      据介绍,鹏华固定收益团队梯队完善、成员专业背景互补。在平时的研究中,团队以宏观研究为指导,坚持自上而下灵活配置风格,并以个券研究为基础做各类投资组合,为实现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的紧密交流为投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的团队磨合,也使得整个固收团队的配合显得更加默契。鹏华固定收益团队长期的稳健投资,正是建立在团队严谨细致的债券研究工作之上。不同于许多基金公司往往出现观点内部分歧较大的情况,鹏华基金固收团队的整体风格是进行深入讨论,尽量形成一致性观点。每周,固收团队都会召开例会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对市场进行分析,从而降低犯错误的概率。

      鹏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初冬多次强调,目前固定收益团队已形成较成熟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主动操作、控制风险、稳健增值”,坚信主动操作有带来超额收益的可能,不会因为追求最大化收益而放任组合的整体风险过度暴露,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倾向于渐进地调整组合资产的利率敏感程度、期限结构以及类属配置,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回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