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公司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评论
  • 8:研究·宏观
  • 9:研究·市场
  • 10:数据·图表
  • 11:专栏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133:信息披露
  • 134:信息披露
  • 135:信息披露
  • 136:信息披露
  • 137:信息披露
  • 138:信息披露
  • 139:信息披露
  • 140:信息披露
  • 141:信息披露
  • 142:信息披露
  • 143:信息披露
  • 144:信息披露
  • 145:信息披露
  • 146:信息披露
  • 147:信息披露
  • 148:信息披露
  • 149:信息披露
  • 150:信息披露
  • 151:信息披露
  • 152:信息披露
  • 153:信息披露
  • 154:信息披露
  • 155:信息披露
  • 156:信息披露
  • 凡事要过过逻辑的筛子
  • 天才们的惊人创造力是怎么被激发出来的
  • 博弈,弱者最有价值的武器
  • 日本工匠的素直之心震撼中国企业家
  •  
    2015年4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专栏
    凡事要过过逻辑的筛子
    天才们的惊人创造力是怎么被激发出来的
    博弈,弱者最有价值的武器
    日本工匠的素直之心震撼中国企业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才们的惊人创造力是怎么被激发出来的
    2015-04-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九十四

      □孙 涤

      即使个人的创造力蕴藏宏富,也还需要努力发掘,还需要打开得法,才能被释放出来。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天赋的创新潜能多多少少每个人皆有,哪些开关能被打开,何时被打开,是个人潜在创造力能否转化的关键,结果出入极大。

      上文我们谈到,科学对睡眠机理的剖析是很晚近的事。不过,人们对睡眠的洞悉和了解,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譬如说英国文豪威廉·莎士比亚,他对睡眠就有很深刻的理解:

      睡眠,它梳解乱麻团般思绪的烦恼,是暮死而朝生,辛苦劳作后的泡澡,心力交瘁之慰抚,自然本性之回复,生命筵席上无可替代的滋补。(参见《麦克白斯》第二幕第二场,这里是采用老友金咸枢先生的译笔,他专精于经典英诗篇的汉语韵译。)

      一个人对于人生,何以能像莎翁那般,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简单的说词,彼乃天才也。而“天才是不容嫉妒的,”就如恩格斯同志早就指明了的那样。

      不过这样的回答似嫌笼统。即使个人的创造力蕴藏宏富,也还需要努力发掘,还需要打开得法,才能被释放出来。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天赋的创新潜能其实多多少少每个人皆有,哪些开关(switch)能被打开,何时被打开,是个人潜在的创造力能否转化,表现为对社会文明的创新贡献之关键,结果出入极大。因此,除了禀赋和时代(古人称之为“命”的大环境)之外,创造性个人所处的小境遇(古人谓之“运”),以及同自我的自处关系(古人谓之“格”),也是造成差别悬殊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讨论的,不就是“格”里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作息习惯的安排,从而打开自己的开关,将创造力释放出来吗?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为全世界的人所喜爱且经久不衰,直到今天还在频频搬上荧幕,可见她对人性有非常独到的领悟。然而,这从她的经历(从未婚嫁,仅活了42岁,既无学历背景也没有交游的练历)可一点都看不出来。那么,她的洞察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奥斯丁的“运”和她的“格”。

      自33岁起,奥斯丁就定居在英格兰乔镇(Chawton)的一个小村庄里,一直到逝世,很少离开过。家里七口人,母亲、妹妹和一位老友,外加三个仆佣。这个中产阶级家庭该是靠奥斯丁的写作收入来维持的。当时的英格兰,直至一百多年后即“唐顿庄园”时代的英国人,中产阶级的典型定义,据管理大师德鲁克分析,是雇用三个以上仆人的纳税者家庭。换言之,那时的就业结构,(低端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就很高了。

      奥斯丁通常起身比仆人还要早,弹一会儿钢琴后,料理全家九点钟吃的早餐,这是她唯一的家务。接着在小客厅里写作,她没有自己的书房。正餐是在下午三、四点,饭后聊天、喝茶。晚上奥斯丁会高声朗读她当天写出的情节,让大家分享和评论她的工作进展。

      在小客厅里写作,奥斯丁经常会被打断,有人来访,佣人请示什么的。她的应对办法是,用小开本的纸写作,一遇到打扰,就把它遮盖起来。从她的手稿,后人发觉,奥斯丁的写作技巧并不怎么样(高明),经常有拼写和文法的错误,以及遣词草率等问题。然而我却以为,很可能这是她习惯在小客厅里写作而经常会被打断的后果。话又得说回来,常被打断等于在把奥斯丁拉回到“现实世界里”。也许正是得益于小客厅的“现实生活气场”,俗人的絮叨,让奥斯丁体验到人世间烟火情愫的精微,笔下才有了灵动的人物和生动的对白,亦未可知。

      不过,奥斯丁家人还是相当配合的。她写作时,她们就在一旁做针线活,静悄悄的。要是在我们这里,设想三缺一,她们硬拉着奥斯丁一起打麻将的话,奥斯丁也许未必能有如此多产,而世人也就无从享受到《傲慢与偏见》、《理智和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和《劝导》等传世之作了。要知道,这五部令奥斯丁名垂文学史的小说,都是在那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创作、修订和完成的。

      另一位十九世纪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同样多产,15本小说里有10部篇幅超过800页。狄更斯活了58岁,他的作息更有规律:早晨7点起床,8点吃早餐,9点到书房开始写作,直到午后2点。狄更斯写作时需要绝对安静,为此在书房外加装了一道厚门,以屏蔽任何杂声。他对写作环境也非常在意,书桌纸笔的摆布必须一丝不苟。据他的儿子回忆,父亲对此类细节的要求简直到了严苛的地步。写作间歇,他会和家人一起用午餐,非常简单刻板,几乎不吭一声,饭后立即回书房继续写作。每天平均两千字,来劲的时候会写上四千字。文思不太通畅时,他会静静地沉浸在故事的构思中。总之,他对写作的投入是全身心的。

      2点一到,狄更斯立即开始他出了名的步行,长达三小时之久,行进在伦敦的街巷或市郊乡野小径,不管天气如何。这个习惯即使到海外远程旅行都不会改变。狄更斯到美国巡回演讲时,每天仍然坚持长途跋涉,曾引起过不少媒体的报道。在步行中,狄更斯脑子里依旧在琢磨他的故事。构思出神时,他甚至会把路人误以为是自己故事里虚构的人物,直呼其名并与之神聊起来。步行后回家,狄更斯精神格外焕发,判若两人。他的弟弟有这样的观察,“查理简直成了能量的化身,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的精力一下子充盈起来了。”

      狄更斯吃晚饭是在6点。之后松弛下来,不再写作,而是与家人及朋友在一起度过。他睡觉的时间则是在午夜之前。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提)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