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亟待厘清八大问题
  • 券商业奇葩潜规则:开户时间越长实惠越少
  • “互联网+”的
    股票投资策略
  • 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
  • 绝不能让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亟待厘清八大问题
    券商业奇葩潜规则:开户时间越长实惠越少
    “互联网+”的
    股票投资策略
    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
    绝不能让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化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税收政策只能发挥辅助作用,通过科学的税收政策设计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国际成功的经验表明,通过财政贴息、再担保等工具建立的政策性融资体系,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欧阳明

      

      小微企业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社会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小企业发展。而融资困难也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多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行了“小企业优先原则”。这些市场经济国家为努力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将税收优惠作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政策工具。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创新、吸纳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这几年来的苦难处境,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商业银行的惜贷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和专家提出应通过税收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并将问题聚焦税收对小微企业贷款扶持。

      但是,纵观世界各国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角度来分析,鲜有将促进小企业商业贷款作为政策着力点的,税收政策通常集中在促进小企业投资、直接融资、对新建企业减轻税减少资金占用等方面。因此,需要科学认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以及税收政策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作用,由此找准税收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着力点,方能使税收政策更好扶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

      说到底,小微企业融资难,根本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而且多数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透明,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违约行为及违约概率因此远高于机制相对健全的大中型企业。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期为3至5年,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放贷给小微企业,将承受莫测的风险,非常容易产生坏账、死账;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低,也会大幅度增加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成本。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惜贷具有经济理性。

      由小微企业破产和违约的高风险性是造成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可知,税收政策既不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破产和违约风险,也不能在政策性融资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化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税收政策只能发挥辅助作用,通过科学的税收政策设计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国际成功的经验表明,通过财政贴息、再担保等工具建立的政策性融资体系,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我国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但主要集中于对小微企业商业贷款优惠,比较起来,对小微企业投资和直接融资等扶持较少。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准确选择税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着力点,才可能对症下药,这需要完善对小微企业投资和直接融资的税收扶持,显著减轻新建企业税收负担,帮助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完善对小微企业投资和直接融资税收政策,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资本投入时,对小微企业获得的投资额给予一定的税额抵免,税收优惠的对象既可以是小微企业、也可以是投资人;对投资于小微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给予其所得税等方面的减税或者抵免。其二,在资本持有期间,对于投资人从小微企业获得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对投资于小微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股票持有人,满足一定条件后给予风险投资公司股票持有人税收优惠,对其因持有、处置该公司股票获得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其三,对处置资本时,对处置投资于小微企业的资本时,获取的资本利得给予减税或者免税。

      新建企业抗风险能力尤其脆弱,资金压力更为突出,应对其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减轻新建企业的税收负担,放水养鱼。对新建一定时期内的小微企业,减免征收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例如直接减免税、对投资给予税额抵免或者购置固定资产给予抵免税等等;同时,设计多种税收政策工具,给予新建企业一定期限内政策选择权,使其能充分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自身的税收政策,更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税收负担,减少资金挤占。

      在完善对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需要从资金来源、资金发放,从资金投入、资金获利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尤其对贴息贷款和再担保获取的收入、收益应减免相应的营业税、所得税。

      除此之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当前还需要解决几个基础性问题。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体系,这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其他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

      一是提升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小微企业应正确评估市场形势,科学决策,规范管理,诚信经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主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透明度。

      二是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守信和失信奖惩制度,加大违约失信行为处罚和曝光力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体系。

      三是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体系。可以通过财政出资,吸收社会资本,成立产业基金,运用公私合营模式,使用财政贴息、再担保等政策工具,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体系,有效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题。

      四是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对成熟市场经济体,社会融资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融资,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企业债券发行审批制度,加快培育企业债券市场。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