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5:特别报道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特别报道
  • A3:私募
  • A4:私募
  • A5:私募
  • A6:私募
  • A7:私募
  • A8:私募
  • A9:私募
  • A10:基金·投资
  • A11:基金·焦点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视点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人物
  • 光阴的力量
  •  
    2015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特别报道
    光阴的力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光阴的力量
    2015-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黄金时代的投资人选择

      第六届“金阳光”中国私募基金奖于上周末正式颁发,26家优秀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0只明星私募基金产品获颁大奖。颁奖仪式上,高朋毕至、观点鲜明,思想的碰撞令人击节赞叹,也再次印了当今正是私募基金业“黄金时代”的说法。

      作为业内权威的财经媒体,上海证券报以连续六年的私募基金评选,客观刻画了行业的成长轨迹,彰扬先进的投资思想与经营理念,践行我们在资产管理业中一贯推崇的“注重长期性、一致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价值准则。

      黄金时代的优秀私募基金公司,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和品质?这是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经由一届又一届的评选,我们日益意识到,时间在整个私募行业评价中的重要性。能否建立起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团队、建设一个经年而不衰落的投资体系最后锻造出一个中长期的可观投资业绩,是评价和了解私募行业最有效的维度之一。与时间相处的能力,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最值得重视的能力。

      ⊙本报记者 周宏

      团队成为业绩首要因素

      巴菲特曾有名言:于优秀公司而言,时间是朋友;于平庸企业而言,时间是敌人。这个规律在如今的中国私募资产管理业中高度适用。

      回顾阳光私募基金诞生的十多年历史,最不欠缺的是短期内业绩飙升、放卫星的“流星”公司。最难得的是拥有稳定业绩和团队,持续提升投资能力的“恒星”团队。这两者的差别在哪里?首要体现在团队上。

      一支优秀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不断吸引人才,增厚投资能力、拓展投资视野,并最终锻造出稳健靠前的投资业绩,淡水泉、民森、景林皆是如此。他们或许没在哪一年进入行业前三名,但是都能以自己的步伐,不断提升团队实力和长期业绩,并最终实现产品业绩、规模提升的正循环。

      而与之相反,若一支私募团队不能及时打通这样或那样的“人才瓶颈”,则后续发展遭遇迟滞时所必然。这中间最常见的瓶颈就是人才团队的变动。纵观前期业绩一度领先而后续规模不继的私募公司。其的人才团队也通常以“组合——流失——再组合——再流失”的轨迹运行。这其中,或有团队文化缺失、激励不到位、定位重叠的问题。但最终结局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业绩的稳定表现。

      另一类很明显的人才瓶颈则反映在团队的人才厚度上。纵观过去几年,宏观经济周期的大转折,极大地影响了私募产品的市场份额,并进而令得私募公司的产品线备受考验。从某种程度上,产品线的宽与窄,产品风格的多元化还是单一,都很大的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以过去几年历史看,有能力及时完善产品线、不断增厚团队的私募基金比如博道、朱雀、重阳都能步步把握发展机遇。与之相反,若是团队单薄,完全以个人基金经理为主,不仅把握市场机遇能力偏弱,业绩稳定性也往往受基金经理投资状态乃至家庭状况的影响颇大,这些都会直接映射到业绩上。

      以今年荣获“五年期卓越私募公司奖”的公司为例,基本上,所有获奖投资团队都是“双投资核心”甚至“多投资核心”的架构。前几年,单个核心投资人员主导所有产品,并带动公司业绩走高的案例,已很难上演。并非其他原因,实在是市场力量使然。

      随着行业竞争积累,近几年还有一类的“人才瓶颈”也开始出现,并开始影响整个行业生态。这就是公司市场人才的配置上。一个私募基金公司的体系设置是否完整,人才配置是否到位,部门架构是否合理,在初创期或许影响不大。但在此后会持续不断给予公司以影响,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从目前看,前几年还成为惯例的“董事长兼任投资总监兼任市场总监”的集权式架构已成尾声。

      总体上看。一支业绩稳定靠前的私募基金公司,必然有一支稳定向上的投资团队,这个规律颠扑不破。

      

      投资业绩绝对和相对并重

      除了平台因素外,近几年,市场和经济的变化,也再推动整个行业主流投资风格的业绩导向的变化,这是近年行业的一个新的特征。

      通常,资产管理者对于投资业绩目标的分类有两大类,即“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前者注重业绩向上的进攻性,淡化防守。而后者注重业绩的回撤控制,相对淡化进攻性。

      按照这个粗浅的分类,那么近几年私募基金的业绩导向,可能正处于一个大拐点之上。即从所谓的完全“绝对收益”角度开始增加“相对收益”的考虑。这个变化,以去年几个著名的绝对收益基金转向相对收益为标志,并迅速的发酵、积累,并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影响全行业的一个重要变化。

      上述变化的一个巨大背景是A股市场的重大转折,从2014年中开始,A股市场出现了向下调整六年后的第一次大的起步,由此推动了以往备受压抑的相对收益导向的趋势复苏。

      其中,最为鲜明的对比,产生于201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截至2014年上半年,整个私募行业的明星产品、管理模式,基本还是延续了前几年的模型。即以低风险的对冲产品为龙头,以管理人承担波动风险为主的融资产品为复制,以量化、低收益类产品为主题,形成了一批绝对收益的产品,甚至不少私募机构还走上了通道产品的发展之路。

      由此,直至2014年中,阳光私募行业内,总体上较量的是——“绝对收益”的获取能力。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另类投资方向的热爱积蓄到无以复加的状态。行业其热门产品集中在高频、量化、对冲、另类投资等领域上。整体而言,当时的行业环境好崇尚低风险的

      而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市场风格急速扭转,并进而出现了新的逆转。一批新入场“小鲜肉”机构,以极强的进攻性组合,极快的业绩增长速度刺激整个市场神经。目前看,部分新入场机构形成了一套以较高风险组合配置,配合高业绩增长速度,进而推动高倍率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迅速夺占市场眼球,截至上半年,此类新兴机构已经成为行业扩张的新动力。并进而完成的行业份额的弯道超车案例。

      从去年的单年期业绩、乃至今年的前4个月业绩来看,成长型的、趋势性的股票投资风格,暌违市场六年后,重新成为行业新增规模的主要风格,并因此而带动了一线私募机构的投研团队的迅速年轻化。这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可以预计,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影响下,未来2-3年内,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依然有望持续快速增长,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必然大幅重写,行业整体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全新的面貌展现。

      

      投资风格趋向灵活多元

      在权益类产品复苏的大背景下,阳光私募也有望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时代。这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取向,也是中国多层次市场、多种金融工具建设突破的衍生结果。

      在过去几年内,除了传统的股票多头外,市场中性、期货CTA、高频交易、量化、债券、事件投资等各类产品均开始冒尖。以今年金阳光奖为例,获奖基金的投资风格已经基本涵盖了上述的主流类型的公司,这个状况和海外一线市场日益接轨。

      从细微处看,传统的股票多头领域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在近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新入市资金和年轻投资人的介入或许是推手之一。他们使得整个市场的风格愈发年轻、灵活、易变。但从另一方面看,实体经济不振、政策之手常用常新,这样的局面依然是传统的道路。许多有经验的投资知识依然有发挥的余地。

      总体上看,传统股票领域投资方法越来越多样、投资风格越来越灵活是明显的趋势。而能够经历起市场和经济的变化是这些方法是否有效的唯一标杆。

      此外,整个行业在量化、高频等领域的发展尤其迅猛,大批量新技术、新思路的尝试者进入阳光私募领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新气象。在这个领域里,由于不少投资方法在内地市场的表现时间较短,其总体的风险特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仅从已经表现出的一些状况看,此类投资风格,在未来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投资风格、采取怎样的投资体系,时间仍然是最重要的考验标准。无论哪只团队,都必须用实战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投资体系和方法,是经得起未来时间考验的,而不仅仅是“一时之选”。巴菲特说,投资中最难区分的是智慧和运气。证明自己的智慧,将是后续业内团队所面临的最重要考验之一。而这个证明过程又与公司管理、运营、人才、风控等各个层面息息相关。

      时间的考验,将会是私募行业最基础的考验,也是最严苛的考验。获得“光阴的力量”,并持续证明拥有它,或许是阳光私募企业未来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