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新闻·市场
  • 7:新闻·财富管理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次新股五大制度红利 九大标准细选个股
  • 交投再现异常 QFII紧盯大环保概念
  • 挖掘次新股中的高送转机会
  • 两融规模稳步攀升
    去杠杆软着陆初现
  • 资金关注券商板块
    移动支付整体活跃
  •  
    2015年5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市场
    次新股五大制度红利 九大标准细选个股
    交投再现异常 QFII紧盯大环保概念
    挖掘次新股中的高送转机会
    两融规模稳步攀升
    去杠杆软着陆初现
    资金关注券商板块
    移动支付整体活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次新股五大制度红利 九大标准细选个股
    2015-05-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次新股受到市场追捧的五大红利。红利一:增加市场活跃度,开渠引流,带来边际交易的增量资金;红利二:预估发行市盈率受限,大部分新股估值相对同行业折价明显;红利三:剔除网下报价最高的10%的申购量,从申购价格上抑制了新股发行定价过高的问题;红利四:老股转让直接挂钩超募与股份减持新规使得超募成为历史;红利五:注册制窗口临近,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从供给端降低了溢价

      

      ●从次新股所处行业的市场地位来看,213家次新股中有67家公司在各自领域是行业龙头公司,因此稀缺性也成为追捧次新股的一个重要理由。从次新股的行业分布上看,也很好地体现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迁的现状。213家次新股,其中高端装备59家、现代服务业57家、互联网36家

      

      ●当前次新股筛选九大标准:行业景气度、涨停板打开至今涨跌幅、总市值、2014年业绩是否超预期、是否有股权激励、是否有并购、是否有资产重组置换、涨停板打开当天换手率超过50%、各细分行业分析师的主观判断

      ⊙申万宏源

      

      2013年底第四次新股发行改革启动之后,次新股涨停板打开次日到2015年5月13日,期间平均涨跌幅95%、中位数涨跌幅54%,以上数据充分显示次新股正大受追捧,那么市场如何理解次新股受宠的内在原因呢?

      

      制度红利:开渠引流+饥渴营销

      我国新股发行一般采用非市场化形式定价发行,借助对市盈率和募集资金的限制等形式对发行价格形成软约束或窗口指导,新股上市发行价被人为压低。2013年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第四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规在市盈率与超募等问题上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三高现象,但也为新股上市后的炒作提供了空间。同时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大量新股密集上市从供给端降低了发行溢价,我们认为非市场化发行与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带来的制度红利,是本轮次新股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

      红利一:增加活跃度,开渠引流,带来边际交易的增量资金。

      回顾今年前6次新股发行第一天解冻后的市场表现,除了1月份上证指数先跌后涨,其余的5次均是借势反弹,上证指数平均上涨80个点,平均上涨11个交易日,并且这个现象越为显著。

      红利二:预估发行市盈率受限,大部分新股估值相对同行业折价明显。

      新规要求预估市盈率不能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否则在网上申购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行政干预带来的制度红利直接限制了新股发行的市盈率,直接造成一二级市场间的折溢价,这使得自2014年6月份以来,发行新股上市后都大受追捧,其中3月新股的发行后平均开板日达到7日,平均溢价率超过147%。

      红利三:剔除网下报价最高的10%的申购量,从申购价格上抑制了新股发行定价过高的问题。

      新规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剔除的申购量不得低于申购总量的10%,然后根据剩余报价及申购情况协商确定发行价。

      红利四:老股转让直接挂钩超募与股份减持新规使得超募成为历史。

      新规不允许超募,新股发行超募的资金,要相应减持老股。尽管老股转让在第三次新股改革方案中就有涉及,但受当时:1、新股发行价居高不下;2、老股转让与超募不挂钩;3、老股减持信息披露限制多等诸多因素制约,老股减持案例鲜有。新规将减持与股价、破发与锁定期延长挂钩缓解了新股发行价高居不下的问题,同时新规还通过鼓励老股转让与信息披露放送三管齐下,解决了导致老股转让不活跃的隐患,超募成为历史。

      红利五:注册制窗口临近,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从供给端降低了溢价。

      随着《证券法》修订草案的不断完善,目前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基本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提出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注册制窗口临近。我们认为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将导致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从供给端抑制了发行溢价。未来随着注册制的落地,月均30家新股发行将成为常态,发行溢价有望逐步消失。

      

      次新股行业体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迁

      中长期顺势而为,抓经济主要驱动要素,中国经济未来的新支柱产业有可能将是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梦”中长期价值在于借助科技股泡沫扶持新支柱产业,使得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可以期待:2000-2003年WTO红利(出口产业链)、2004-2012年婴儿潮红利(房地产+大众消费)、2013年之后现代信息服务业当仁不让,“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互联网+”是平行世界里的恒星。

      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经济,扶持新的支柱产业以实现转型。1、按照国际经验,“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主导,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并且一般在人均GDP达到4000-9000美元时进入加速阶段。2、中国正在加快地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主导,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同比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逐渐地挣脱“微笑曲线”的底部区域。3、服务业互联网化是趋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4、工程师红利逐渐释放、中国服务贸易占比日益提升,但比重不足10%,与全球20%的占比来比较,空间巨大或成增长新动力。5、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化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支付体系+用户付费模式+消费习惯。

      从次新股所处行业的市场地位来看,213家次新股中有67家公司在各自领域是行业龙头公司,因此稀缺性也成为追捧次新股的一个重要理由。从次新股的行业分布上来看,也很好地体现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迁的现状。总计213家次新股,其中高端装备59家、现代服务业57家、互联网36家。

      

      次新股基本面持续改善

      在高端装备、现代服务和互联网的152家次新股样本中,201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速16.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19.2%,相对于2014年持续改善,并且相较于主板而言,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就更为明显。

      

      次新股外延式并购成为新常态

      2013年12月至今发行的227家次新股中,有60家均进行过外延式并购,其中2014年1月上市的企业并购比例更是高达70%。分行业来看,计算机、传媒、医药生物行业是次新股并购的高发领域,其中计算机领域的并购家数和占比均居第一。

      

      股权激励与资产置换重组助力公司腾飞

      截至5月8号,227家次新股公司中共有19家发布或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22家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其中7家为公司间资产置换重组,资产置换重组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次新股筛选

      我们用行业景气度、涨停板打开至今涨跌幅、总市值、2014年业绩是否超预期、是否有股权激励、是否有并购、是否有资产重组置换、涨停板打开当天换手率超过50%、各细分行业分析师的主观判断这九项,对次新股进行打分,筛选结果如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