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新闻·市场
  • 7:新闻·财富管理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新变革下的PE新思维
  • 刘健钧:创投业发展需要推进三个转变
  • 第六届“金融资”奖获奖名单
  • 屠光绍:股权投资发展攸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程
  •  
    2015年5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新变革下的PE新思维
    刘健钧:创投业发展需要推进三个转变
    第六届“金融资”奖获奖名单
    屠光绍:股权投资发展攸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变革下的PE新思维
    2015-05-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嘉宾: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鲍钺

      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 邵俊

      君联资本首席财务官 王能光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 甘剑平

      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唐忠诚

      深圳基石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总裁林凌

      ⊙记者 王莉雯 朱方舟 ○编辑 孙放

      

      在资本市场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PE机构的投融资、退出模式,乃至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那么在全新的环境下,PE机构的管理者们又将抱有怎样的新思维方式?其在投资环节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新机遇?昨日,在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的首场圆桌对话上,鲍钺、邵俊、王能光、甘剑平、唐忠诚、林凌等多位业内精英各抒己见。

      希望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场

      在如今的融资领域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邵俊谈到,一些个人客户、零售客户对时间的承受度严重不足,希望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场改变这样的格局。“过去社保曾在一段时间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但好景不长,社保目前对PE/VC也不像以前这么积极了。或许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LP(有限合伙人)来丰富融资渠道,会使我们的行业走得更健康、更远。”

      而具体从行业内部的管理来看,君联资本首席财务官王能光认为,“投向早期项目的规模太大的话,在管理中也会有问题。一般早期项目投5到10亿可能更合适,退出周期会比较长。”在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发展方面,王能光相信美元基金的规模还将持续,而人民币基金的数量将会扩大。

      相对而言,在募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中有着不同经验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表示,“我们以管理美元基金为主。现在我们同时做的美元基金规模在5亿美元,人民币基金相对比较少一点,在10亿元,(LP)主要是一些机构投资人。”

      甘剑平介绍,其美元投资人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大学基金,或是慈善基金。这些基金已经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管理这些基金的团队都是职业经理人。他认为,一些潜在投资人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向具备长期经验,也非常专业的资金管理人,作为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过去一年中,互联网+、P2P、O2O等各类新型商业模式诞生,因此也催生了更为活跃的投资活动。

      对于新的融资模式,王能光表示,“现在一些PE机构去新三板挂牌,或是将来在A股市场上市,都会使其运行方式较原来产生巨大改变。”他表示,MP和GP是受到即时收益的影响,而PE机构挂牌或上市后,对未来收益预期都会产生影响。

      “最近这一年来看,地方融资资金也加入进来,他们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最初的扶持转为投资。由此感觉到整个社会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接受度有所增强。”深圳基石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总裁林凌表示。

      回到新变革下的新思维,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鲍钺总结,“A股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的火爆对PE募集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分流,我们急需培养成熟的合格投资者,这个合格的投资人也是应该要分层次。”

      鲍钺还认为,随着A股市场、新三板的火爆,在项目层面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对于一些不愿被并购的标的,给PE管理人如何更好地投资前移,甚至包括怎么来调整自己的管理团队、管理模式,包括激励和约束等均带来了新的思考。

      从橄榄球到哑铃的投资结构之变

      A股市场蓬勃发展、外延并购花样层出不穷、新三板退出畅通、行业格局日新月异,为VC/PE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新一轮的发展,VC/PE的投资视角已悄然从Pre-IPO阶段转变至并购或早期阶段,其中并购仍为未来私募股权市场的重头戏。

      对于目前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现状,邵俊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过去PE行业投资阶段属于橄榄球型,肚子大两头尖,即早期的和并购的都不多,大部集中在所谓的成长期,或者是Pre-IPO,导致了前几年的全民PE。由全民PE,到泡沫破灭,应该说这轮PE发展阶段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没看清楚,还想做这个游戏的话,至少是风险大于机会。当下,业界出现这样的趋势,由一个橄榄球变成一个杠铃。第一是往前移,真正地去做VC,甚至有些机构参与到天使投资的阶段。第二是往后走,做非常多并购性的项目,甚至再加杠杆。

      事实上,回顾股权投资的发源地美国的发展史,恰恰与中国目前的趋势趋同。邵俊告诉记者,“在美国很少有机构做中段的成长期,因为这一块都被带有杠杆的夹层基金占领,PE要么做VC阶段的,要么就做后期的并购。中国市场目前只是回归到了这个合理结构之中。不过中国有很多特殊机会,包括不同资本市场中由于定价的不一致所造成的投资机会。”

      邵俊还提出,中国在转型过程当中,大至细分行业、小到上市公司,都需要外力帮助。不仅是资本的帮助,更需要是行业升级,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投资人可以把新的理念,新的产业跟资本融合来做,体现所谓行业的附加价值。这样的话,做成交易的可能性就会更高。“从我访谈接触的上市公司中感觉到它们对并购的动力从来都没有这么强烈。只有它们的动力强了,PE行业才会孕育出更多的投资机会。”

      对此,王能光表示,不同的基金投资方向有差别,项目也不一样。君联资本美元基金主要涉及TMT和医疗健康两大块,其中TMT投资占比较大,目前TMT领域创新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快速地甄别哪些项目、哪个团队、哪一个应用和模式能够持续地获得市场的需求”;而其人民币基金则关注成长期项目,如Pre-IPO项目,“或者是过段时间就去准备并购,或是即将考虑新三板挂牌的”;此外,由于中概股目前有些在纳斯达克的估值较低,会有回归的预期,在这个趋势下,“有很多红筹回归需要大量的资金,成为我们的新业务之一”。

      “PE、VC投资实质都是投资其潜在的增长机会。”王能光总结称,增长方式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新技术,像早年芯片一些,还有医药;其次是新模式,如提供新的应用和服务;第三个是新结构。所谓新结构包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唐忠诚则认为,从投身VC事业开始,项目资源从不缺乏,最重要的两个点是“快”和“贵”。而要解决决策快、项目贵的问题,机构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性,并在专业基础上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