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9:艺术资产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互联网金融再创新
    “微粒贷”引爆万亿消费金融蓝海
  • 基金互认与“中国声音”
  • 牛市笔记
  •  
    2015年5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互联网金融再创新
    “微粒贷”引爆万亿消费金融蓝海
    基金互认与“中国声音”
    牛市笔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牛市笔记
    2015-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于斐

      

      能够真正做到亦庄亦谐的,除了政治大约只有时尚了。虽然乔治克鲁尼娶了学霸律师,宣称要进军政坛,但是在娱乐行业探讨严肃问题怎么都显得假惺惺。只有亲爱的时尚行业因为一向扭捏造作,故作矜持,老调重弹,一季一变的种种特性而完美地还原了真实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政治和时尚的结合常常出人意料的合适。比如著名日本内衣品牌“戴爱芬”为了配合安培经济学中2%的通货膨胀目标时,就推出了把罩杯尺寸提升2%的Bra,这不仅仅是对政策低调内敛的点“赞”,更是深刻的解读。2%的通货膨胀就和2%的提升一样美好,可能是假象,但未免不能假戏真做,成就一次美好的约会。这好像是金融问题了,不过在“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年代,谁说金融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卡尔·马克思说,在历史上,任何悲剧事件总会有一天被滑稽怪诞的重复。金融史好像是最好的注解。如果说郁金香狂热是一场悲剧,那么南海泡沫,庞氏骗局,.com泡沫就是怪诞的模仿者。历史从来就没有让我们聪明一点,它只是让我们换个形式重新来过。不过因为关系到钱的缘故,在习惯了高大上的财经界,原先的玩笑最后都会被极其严肃认真的重复和讨论,比如匹凸匹,比如28把紫砂壶,比如暴风魔镜。所以敬畏市场的正确解读其实是“不要试图和一个傻瓜争辩,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同一层次并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事实上,这一点国际国内投资者已经了然于心了。据媒体报道,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对冲基金今年挣得是踢满钵满,高泰盆景资产管理(Gottex Penjing Asset Management)的副首席投资官William Ma就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提到,现在问题是A股牛市已然到顶还是处于半山腰。他敏锐地指出,“国际投资者更注重自上而下的宏观数据,诸如中国GDP增速放缓,而国内投资者和管理者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对市场更加乐观。”

      大约是市场的确缺乏挑战性,前一段时间美林银行发布了一个非常无厘头研究报告,名为《虚荣资本:自恋的全球市场进入牛市》,好像谁还不知道似的。美林银行根据浮夸商品的总购买量来计算虚荣资本总值,并把它描述成“一种追求、堆积、装饰的行为,以进行自我提升,而最终的目的是变得更自信”。按照投行的计算,全世界的虚荣总值达到4.5 兆美元,甚至超过了德国的GDP 总和。在此报告中,中国、韩国、印度分别名列前三,成为虚荣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在虚荣消费总额上,西欧仍然称霸,排名第一,美国紧随其后,而中国位列第三。这个报告的槽点甚多,它把超越温饱水平的所有消费都称作虚荣消费,让自己感觉良好难道不是我们的生存本能之一嘛,哪里谈得上虚荣?不过虚荣资本的定义下得还是很有意思,用来描述眼下的大牛市好像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