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5:特别报道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专栏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康盛股份新能源车亮“底牌” 中植汽车打头阵
  • 投资者求公司:
    咱也改名吧
  • 楼市回暖股东反悔
    融创中国无缘收购佳兆业
  • 部分股市获利资金转战京沪楼市
  •  
    2015年5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康盛股份新能源车亮“底牌” 中植汽车打头阵
    投资者求公司:
    咱也改名吧
    楼市回暖股东反悔
    融创中国无缘收购佳兆业
    部分股市获利资金转战京沪楼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者求公司:
    咱也改名吧
    2015-05-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牛市里,“眼红”更名效果的不仅仅是公司,还有投资者。近一个月来,互动平台上屡屡有投资者就公司更名说事,不是建议“贴近风口”,就是希望公司能借转型更名,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公司的肯定答复。虽然其中不乏中肯言论,但还是以眼看别人更名心痒难耐的居多,有些直言“改名后市值翻×倍”,有些“保证”股价“上×元”。在多伦股份“匹配凸显匹配”的口号映衬下,互动平台上的“求更名”称得上一张市场的情绪“脸谱”。

      

      理由真“直白”

      尽管多伦股份因为更名一事引来监管层关注,但并不能阻挡“艳羡”的目光。友阿股份最近在互动平台上受到投资者集体“追问”更名,有探讨的,有建议的,更有人举例子:“爱使股份改名为游久游戏后,股价一个月涨3倍!因为游戏概念是炒作热点,公司市值翻几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公司改为特品汇(公司经营的网上店铺),短期内3倍最少,长期市值可以翻10倍。”

      眼看改名后股价明显被激活的都是“别人家的公司”,心急的投资者自然也会给自家的公司提意见。当然,大部分表述不会如此露骨,会适当含蓄地加入“风口”和“市值管理”等字样,阐述得更为有理有据一些。例如,大族激光的投资者感觉公司被很多业绩、概念不如公司的个股市值赶超,提出了一揽子“市值管理”方法,包括提高公司并购基金的运作效率、建议股票改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主流看法:改名是市值管理或者资本运作的可选方法之一,至少可以是个催化剂。

      比起复杂的市值管理一揽子计划,简单点的“贴风口”建议则来得更直接,如新联电子的投资者“建议公司定增筹建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并将新联电子改名为新联网络”;或者像英威腾的投资者,建议公司改名“英微智控”,并且“股价保证上50元。希望大股东能好好把握中国制造2025这个继互联网+后,又一个超级风口的机会”。

      尽管这些形形色色的建议大部分并不会被公司真的采纳,但投资者对于“更名”的偏好可见一斑。

      

      好建议有之

      并非所有的提议都是“天马行空”,也有和公司“不谋而合”的。上周,有投资者向三川股份建议,“作为长期持有公司的股东,鉴于公司的主业由传统的机械水表向智能水表以及物联网水表升级,且未来的水务信息化平台的延伸,故建议公司改名三川智能或者三川物联,以向市场传递公司互联网水务的信心和决心。”对此,公司的态度倒是较为明确:“建议很好,公司也有此想法,更名工作将在适当的时间进行。”

      如此“更名”提议得到公司赞赏的不在少数。例如,宜昌交运的投资者“强烈建议”公司未来改名“三峡旅游”,也得到了公司的欣然回应:“借助宜昌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优先拓展三峡旅游产业是公司目前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不排除公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合适的时候考虑公司名称的变更。”

      三维工程的投资者与公司同样是“不谋而合”。针对不少公司稍有环保业务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改名“环保”,而三维工程以环保为主却冠名“工程”公司的情况,有投资者“鸣不平”,建议公司更名。为此,公司也解释道,“公司以环保见长,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咨询、设计和EPC能力的工程公司。该建议待时机成熟,公司会予以考虑。”

      

      “歪”点子不少

      较之上述投资者的理性,另有一些投资者追求的是一步到位的“绝对大气”,不过,这种想法往往会因为显而易见的不科学或者不可行遭到公司的调侃。

      例如,有投资者对焦点科技管理层放话,要求“改名中国制造网,符合时代潮流,符合热门话题,市场焦点,时来运转”。而公司回答倒也委婉,没有直接说不行,只是表示——“中”字头更名有一定的困难,不好申请下来。

      攀钢钒钛则是被投资者希望改名“中国资源”,公司的回应是“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名称与公司价值的体现,其关联性不大”。

      希望深桑达改名“国际无线”的股东更有意思:仅仅是觉得公司名称不够高大响亮。而希望京东方改名“中国资本”、怡亚通更名“天地五网”、吉峰农机向上海钢联看齐更名“吉峰农联”的投资者更是积极主张自己观点,其中部分建议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存在即合理。尽管上述对于改名的提议千差万别,有些甚至更像是玩笑,但无不是希望公司能借着改名提升知名度,改善外界对其认知,甚至影响股价。好的名称俨然是最好的广告,然而,在“眼红”别人的公司更名效果的时候,还请记住,故事终究是故事,毕竟扎实经营、推动转型才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