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私募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海外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央行祭出“双降”利剑 穹顶之下的投基策略
  • 机构:急跌基本结束 布局三个方向
  •  
    2015年6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央行祭出“双降”利剑 穹顶之下的投基策略
    机构:急跌基本结束 布局三个方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急跌基本结束 布局三个方向
    2015-06-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6月中旬以来,受场外配资监管趋严、巨量新股申购、年中资金面趋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高杠杆资金被挤压,加上前期暴涨获利盘退出,沪指上周五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创业板更是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绎,正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接受记者采访的公私募机构认为,市场恐慌性下跌基本结束,加上周末出人意料的降息降准政策的推出,接下来将进入企稳整理阶段,而本轮回调缓解了市场整体估值压力,可以让后续慢牛行情更长远。

      ⊙本报记者 赵明超

      急跌基本告一段落

      在机构看来,这种急跌式调整基本告一段落。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认为,从市场逻辑看,基于改革预期与大类资产配置转移的牛市支撑依然存在,近期的超预期下跌对应的是前期超预期上涨,监管层对杠杆资金加强监管诱发获利盘了结,市场向上基础并未发生实质改变,当前依然处于上升通道中的调整。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从政策层面看,政府绝不希望牛市就这么结束,在储备政策中,除了降准降息以外,还有养老金入市、对外资放开等。从历史经验看,一轮真正的牛市从来不会以恐慌性踩踏形式宣告终结,市场巨大的成交量,表明市场信心依然存在,但是此轮调整,表明整体快速上涨行情基本告一段落。

      从资金面上看,融资盘去杠杆基本结束,基金净赎回或逼近预警线带来的减仓压力依然存在,但在周末降息降准利好政策推动下预计影响有限,前期市场调整影响资金流入速度,更多会表现为存量资金的博弈。据记者了解,主流私募基金当前仓位大多已经降低到三成左右,部分新成立私募基金尚未建立安全垫,几乎处于零仓位状态,可谓“弹药”充足。在前期赚钱效应下,公募基金有望重新吸引新资金入场。

      从市场情绪面上看,前期急剧杀跌,对投资者参与的热情杀伤力很大,机构预计需要一到两个月宣泄投资者情绪,接下来牛市行情中的博弈因素将会有所淡化,投资者风险意识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后市发展。乐观派认为市场短期就会向上,部分新兴龙头股将会更猛烈地反弹,稳健派认为调整将会持续两到三个月左右。

      布局三个方向

      南方某私募基金表示,此次大跌,或许表明前期基金重仓创业板的时代告一段落,经历了风险教育的投资者,未来将会对依靠故事上涨的个股予以警惕,对有实质业绩及估值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偏好度上升,“没有大量融资盘和跟风投资者的市场,未来会更为稳健,也会让接下来的牛市更为长远。”

      在机构看好的投资方向上,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有安全边际的低估值品种,包括医药、消费、环保等领域,不少均衡风格基金认为低估值品种存在补涨需求,而前期急跌让投资者风险意识提高,对“故事”、“概念”等主题类投资的偏好会下降,会更加重视估值、安全边际、基本面因素,形成新的投资偏好。

      在南方基金看来,一些前期被爆炒的绩差股可能会大幅下跌,而前期滞涨的传统蓝筹股或将迎来补涨机会,专业投资者将体现出专业化的优势,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建议投资者关注前期涨幅不大的金融、地产、白酒、汽车、医药、商贸零售等板块补涨机会,主题投资上关注国企改革的机会。”

      其次是国企改革领域,机构认为下半年或将有实质性推进,潜在的投资空间巨大。国泰基金认为,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尚未落地,地方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提高的空间和意愿均比较明显,也有望成为三季度最重要的投资领域。

      最后是新兴成长股,机构认为在前期恐慌性下跌中,部分优质成长股被错杀,将试探性建仓被错杀的品种,部分优质股下跌后也迎来建仓机会。

      私募基金淡水泉认为,这次罕见的剧烈调整,让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接下来,市场将进入分化阶段,有些在这次行情中被错杀的股票,随着半年报的来临,其价值将得到回归,将会选择估值合理、基本面稳健及超预期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