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9:评论
  • 10:路演回放
  • 11:研究·宏观
  • 12:路演回放
  • 13:路演回放
  • 14:研究·市场
  • 15:路演回放
  • 16:数据·图表
  • 17:股市行情
  • 18:市场数据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133:信息披露
  • 134:信息披露
  • 135:信息披露
  • 136:信息披露
  • 137:信息披露
  • 138:信息披露
  • 139:信息披露
  • 140:信息披露
  • 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成为经济新亮点
  •  
    2015年7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研究·宏观
    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成为经济新亮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成为经济新亮点
    2015-07-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眼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已呈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在满足老百姓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亚夫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新趋势。新的文化消费形态不断出现,网络文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消费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增速也比较缓慢,因此我国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还未得到有效满足。

      

      ■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比重,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建立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从商品性消费逐渐转移到精神和文化消费上来。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其中消费将成为重要引擎。有效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梁达

      居民文化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助推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专业化分工程度深化、新技术的突破和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生活性服务领域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代表性的有网络零售、快递、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服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教育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文化服务性消费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4%,网络零售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创造了“双十一”等新的消费时点,还带动了导购服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第三方支付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2. 居民文化消费总量逐年增加,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城镇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也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和旅游等服务支出增长速度更快。 

      3.经济增长质量上台阶,拓展文化消费空间

      近年来我国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积极调整转型,逐步走出低谷,增长质量迈上了新台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文化消费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4. 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对比1990年与2013年,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占比变化较大。食品支出比重由54.3%下降到35%,降幅达19.3个百分点;衣着所占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居住支出的比重提高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支出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升4.2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充实自己,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2294元,比2005年增长1.1倍。旅游及参观游览等休闲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热爱。旅游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健身也成为城镇居民一项重要的业余活动。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2005年增长86%,这也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5.文化服务创新步伐加快,消费更加多元化、高级化

      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标准化的服务要素组合起来,满足消费者灵活多变、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者体验和参与度。以旅游业为例,微信、微博、点评网站等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旅游企业广泛使用的新平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出游体验。

      从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式来看,已经由较低层次的消遣型、娱乐型向高层次的知识型、发展型、智能型方向发展,看电影、旅游、运动健身和歌舞在城镇居民文化生活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参观展览、艺术收藏、艺术培训等文化生活的群众基础也日益广泛。从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来看,文化消费虽然仍以看电视、听广播、打麻将、读书报为主,但相当部分农村居民已开始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观光旅游、注重休闲娱乐来愉悦身心。

      

      新常态下促进文化消费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其中消费将成为最重要的引擎。有效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消费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拉动文化消费,可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事关发展大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档次,文化消费支出大幅提升,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不可忽视的热点。文化消费对于拉动居民消费增长、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形成一种“倒逼”,促进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娱乐自我、陶冶自我、获取知识、发展自我而采取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2.文化消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才会考虑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说明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认同。文化消费是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照映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和状况。

      3.文化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幅超过同期GDP增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预计文化消费将继续扩张,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将更大。

      4.文化消费是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扩大文化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已成为21世纪核心产业。

      5.文化消费是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文化消费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能力强弱,是评价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良好素质的形成,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这些年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免费看演出看展览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本身也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国民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发展文化消费,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才能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为何比重不高

      目前,阻碍我国文化消费发展的问题和因素还比较多。如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足,文化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待强化,文化消费市场的细分化和多样化不足,文化产品的创新机制薄弱,文化产品生产和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和创新,市场对文化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各级政府对加快文化发展的投入有待增强,鼓励文化消费的各项配套政策还有待跟上。因此,要真正迎来文化消费的繁荣,进而促进消费整体的升级和加速,还面临着繁重的任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可以预见,随着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启动,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的吹响,随着一系列相关改革和建设举措的推出,我国迈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将为期不远。

      1.收入水平增长对文化消费形成约束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其文化消费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首先,收入水平越高,文化消费能力也就越强,文化消费量也就越大。其次,文化消费属于与物质消费相对应的精神消费领域,与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基本生理需求后,才能产生社会、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也只有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其收入满足了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之后,才会更多地投向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领域。

      研究数据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了7000美元,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并未出现快速增长,更未进入“井喷”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长期以来低于GDP增长速度。

      据全国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而GDP年均增长10%,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0.6和2.2个百分点。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长期以来低于GDP增幅,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受到了较大限制,文化产品和服务也未能及时转化为居民消费,如果今后这种局面没有明显改善,居民文化消费大幅增长或总量明显增加的后劲仍将不足。  

      2.医疗、养老、住房等支出大增,挤压了居民文化消费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城镇居民一些原来由国家统包的诸如医保、养老、住房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个人负担比例明显提高,但个人收入并没有相应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也不够完善,导致居民保障支出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特别是文化娱乐消费的增加。

      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2%提高到2013年的6.2%。高价位的药品和医疗服务费使居民家庭的医疗支出增加,看病贵已成为居民生活的负担之一。

      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仍使不少居民谨慎消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显然偏低。我国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额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健全,保障水平不高,居民仍有不少后顾之忧,直接导致了居民紧缩消费、加大储蓄的力度。

      三是高房价成为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在国家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判断依然是居高不下,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反弹。高房价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削弱了消费能力,大大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力。而且还增强了支出预期,挤占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影响到正常的消费行为,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成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约束因素。

      由于房价居高不下,仍呈不断攀升之势,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房价的持续增高严重压抑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成为制约消费扩张的最大阻力。

      3.文化产品的供给及消费环境制约

      文化消费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我国的文化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文化市场目前还是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化程度低,再加上我国文化产业的立法相对滞后,导致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因素。尤其在文化产品定价机制尚不健全,许多文化产品,如电影、文艺演出等票价的定价偏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另外各种文化设施、如图书馆、电影院等在许多边远的县城偏少,农村区域更是没有类似的设施,导致居民无法得到更多文化产品供应。加上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使得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阻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多措并举使文化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继续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登记注册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和发展。减少交叉监管和多头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在减少微观管制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联动作用,形成较为完备的行业规范、标准体系,覆盖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诚信体系,在家政、养老等领域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从业人员信息库,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秩序,规范网络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2.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要着力解决服务层次偏低、服务功能偏弱问题,由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向提供高品质消费服务拓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公司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简化连锁经营市场准入手续,强化总店管理责任,实现连锁门店形象标识和风格、经营模式及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鼓励以资金、资源为纽带实施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产业市场集中度,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建立从业人员薪酬与职业技能挂钩的工资机制。

      3.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创造文化消费环境

      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提高社区(村)文化活动站(室)的覆盖面;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院、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设施等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要向县(市)级延伸,确保覆盖到所有县(市);三是适当增加健身场所,并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4.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培育和扩大新增长点

      提高热点文化消费项目的比重和服务。对目前居民最热衷的文化消费项目进行挖掘,提升内涵、层次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从中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如目前几乎所有居民每天都看电视、读报纸,电视服务、报纸出版就可以通过增设、调整电视栏目,发展数字电视或扩大报纸发行种类等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引导居民多往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消费热点和领域进行文化消费活动,促进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

      5.大力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应立足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要调整目前文化市场定价过高的产品和项目,如电影、景区门票等,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

      文化消费定价过高,中低收入消费者难以承受,抑制了普通消费,单纯靠高价位反而不能换取高额利润。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标志性的经典项目,更要贴近群众、社会、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引导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最终实现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营造和谐文明社会氛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