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数据·图表
  • 12:书评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十三五”规划吁求创新思维超前目光
  • 国企统一降薪负效应不容忽视
  • 金价创5年新低 大妈抄底套在山腰
  • 清理整顿场外股票配资要有战略考量
  • 伊朗回归
    国际能源市场后……
  •  
    2015年7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评论
    “十三五”规划吁求创新思维超前目光
    国企统一降薪负效应不容忽视
    金价创5年新低 大妈抄底套在山腰
    清理整顿场外股票配资要有战略考量
    伊朗回归
    国际能源市场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企统一降薪负效应不容忽视
    2015-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浩俊

      

      近来,随着效益下滑及反腐的深入,石油、煤炭、电信等行业纷纷出台降薪措施,如神华集团于今年按全员工资总额的10%下调员工薪酬总额,此前已四次加薪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从5月开始,也因效益问题回调薪酬。国企薪酬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企业员工的强烈反应。

      也许有人会说,下调薪酬引发员工不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问题在于,此次国企降薪,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因为企业效益下滑,也不完全是每位员工都受到薪酬下调的影响。下调薪酬,也须遵循市场化、“按劳分配”两条原则。从市场化来说,任何企业在薪酬调整过程中,都不能 “一刀切”,不能下达统一的降薪标准,而需照市场化要求,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实情,上下调整。

      而事实上,许多国企目前的薪酬标准已完全不适应市场化要求,所谓的工资总额管理,也等于遏制住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意识和观念,遏制住了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就是说,一方面,对国企效益下滑、效率不高予以指责、批评,一方面,又不给企业足够的自主权,而用各种各样的框框将企业的行为死死控制住,以致面对市场,国企根本没有能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

      近一段时间以来传出的国企高管纷纷跳槽的消息,并非完全反映了企业实情,企业真正可怕的,还不是高管跳槽,而是一线员工和技术工人跳槽,尤其技术工人大量跳槽,这很可能会成为许多国企下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因为,他们跳槽的难度,要远低于高管,跳槽的门槛,也要远低于高管。如果没有薪酬制度上的市场化改革,不给企业在薪酬管理上足够自主权,员工管理会成为真正的难题,甚至比资金问题更加突出。

      薪酬的高低,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也体现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按劳分配”,也包含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能力。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贡献大小,一律下调薪酬,对那些劳动能力强、付出劳动多、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是极不公平的,无异于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

      很显然,目前国企在同一政策杠杆下,所制定的薪酬改革方案以及薪酬调整办法,没能有效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是僵化、教条的。首先,不同类型企业在薪酬改革方面没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一刀切”。事实上,公益、垄断、竞争等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含金量完全不同,企业经营难度也存在很大差别。如果实行统一的薪酬标准或采取相同的薪酬调整办法,对竞争类国企是不太公平的;再者,企业内部不同层次员工之间的薪酬,也没有实行“按劳分配”。自然,就不可能使薪酬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手段。因为,绝大部分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原本收入水平就不高,各种福利也很少。如果再按“一刀切”的方法调整薪酬,那他们所获得的薪酬就相当低。这方面,不仅竞争性行业存在,连公益性、垄断性行业也一样存在;第三,很多企业在反腐败的口号下,将原本属于职工的基本福利,如交通费、通信费等,也一并取消或下调标准了,试图以此来证明企业的反腐力度实实在在。殊不知,这些福利都是员工的最基本福利,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将这些福利也取消,就等于弱化了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内涵。要知道,中央要求反腐,最根本的目的是遏制各种浪费和违规,并不包含员工的基本福利。相反,还在不断要求企业必须维护好员工的基本权利,如加班费、带薪休假等。

      这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无法避开的一道难题:不加强薪酬管理,不对那些薪酬水平过高、福利待遇过好、损失浪费严重的企业加强管理,就无法向社会交代;反之,如果机械、教条地执行政策,来个“一刀切”,又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竞争。特别在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的背景下,引发的人才流失会不断加重国企的困难。在现有条件下,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按照不同的类型,以及企业内部的不同岗位、不同能力,依据市场化要求和“按劳分配”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改革和考核办法,尤其一线员工的利益,要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加强保护,适度倾斜。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