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看好债券类资产
    坚持高杠杆操作模式
  • 积极储备投资标的 基金伐谋中长线布局
  •  
    2015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看好债券类资产
    坚持高杠杆操作模式
    积极储备投资标的 基金伐谋中长线布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积极储备投资标的 基金伐谋中长线布局
    2015-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受清理场外配资等因素影响,近期市场依旧表现出大幅震荡态势,虽然多数基金经理认为短线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他们已经不再那么悲观。

      流动性过剩驱动的牛市已然结束,但便宜无疑是最大的利好,目前市场的估值已大幅下行,无风险利率也在下降,股市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有望逐步增强。

      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已经能够用比较合理的价位买到好公司了,如果是偏向于投资低估值、稳健型个股的中长期投资者,已经可以进场布局。部分基金经理正在积极梳理行业,精选个股,储备投资标的,一旦有催化剂和启动迹象,就会及时参与。

      不过,相对蓝筹股而言,基金经理显然更看好景气度向上的成长股,认为其潜在收益空间会更胜一筹,除此之外国企改革等主题亦被看好。

      

      短期有望小幅反弹

      最近一周的前两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加大清除场外配资的影响,所有指数出现暴跌。短短两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12%。周三,传出去除杠杆方式有所调整,趋于缓和,当日大幅度反弹。随后市场进入震荡,成交量低迷。

      融通基金认为,前期市场的大跌已经较为充分地反应了悲观预期,风险偏好进一步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目前市场的估值已大幅下降,无风险利率也在下降,而其他金融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都在下调。在此背景下,融通基金认为,股市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有望逐步增强,因此建议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

      长信基金研究发展部负责人高远认为,近期影响股市的主要原因是场外配资盘的清理以及去杠杆化。但他认为,这次清盘的负面影响远远小于前两次,影响时间大概一周左右,最初两天的羊群效应会比较明显,越往后走,影响会越小。

      “市场成交量已经萎缩至2014年11月水平,融资融券余额下降到1万亿以下,杠杆已经得到进一步清除。”在天治财富增长基金经理吴昊看来,“短期利空已逐步出尽。”

      此前一直维持低仓位的海富通基金组合经理李佐祎认为目前市场已恢复健康,流动性充裕,相信9月下旬至10月份,市场有望迎来一波短期反弹,预计有较大的可操作性。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也认为,A股去杠杆进程接近收尾,估值或基本面支撑逐渐显现,近期若情绪打压出现大幅下跌,将为反弹行情蓄势。

      

      挑选被错杀成长股

      对于后市的投资布局,基金经理显然更看好景气度向上的成长股,认为其潜在收益空间会更胜一筹。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四季度经济企稳预期渐起,人民币汇率也同时趋稳,利多因素慢慢积累,有助于市场筑底。经过前期回调,当前一批优质成长股已经显现出投资价值。

      行业方面,海富通基金组合经理李佐祎认为,看好信息技术、文化传媒、以及“十三五”里提及的中国制造2025等。目前正在梳理行业,精选个股,积极储备投资标的,如果有催化剂和启动迹象可及时参与。

      汇丰晋信智造先锋拟任基金经理吴培文认为,目前已经能够用比较合理的价位买到好公司了,建议投资者要做中长期布局,不过短期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当前这个位置,他认为,首先要敢于坚持投资。其次当前这个位置,要坚持投资经济转型的方向,也就是“中国梦”的方向。这些方向包括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低碳环保、消费升级等等。

      凯石投资也认为,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尽管具备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优势,但由于其行业缺乏成长性,因此更多的是防御性的配置价值。从估值合理加上业绩高增长以及未来行业成长空间来看,布局反弹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集中在中小板、创业板里面的龙头个股。

      

      依旧看好国企改革主题

      最近一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市场反应不积极,当日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但在基金经理看来,未来国企改革主题依旧是投资的一大主战场。

      “虽然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符合市场预期,但此前过度炒作,短期内投资者兑现利好也是正常反应。”海富通基金组合经理李佐祎仍相信,纲要性文件出台后会促进国企改革进程,但需要耐心等待细则和改革落地。

      就具体投资策略而言,海富通基金认为,投资者可选择改革动力强,改革空间大的个股,提前买入,最终等待改革落地。具体来说,央企第一批试点企业,能迅速增强央企竞争力,符合“做强”方向的整合尤为值得关注。

      中欧基金认为,国企改革可能迎来两大投资逻辑:第一,央企集团资产注入提高证券化率。第二,央企的兼并重组,包括央企与央企之间,央企与外企及央企和民企之间。在其看来,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央企开放度高、竞争程度高,行业垄断性和重要性相对较低,对改革深度的容忍度更高,这类央企将在未来的改革中走在最前列。而国有资产比例较低的竞争性商业类行业,如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建筑、旅游、纺织等等,可能率先迎来较大力度的央企改革。

      在谈到比较看好的投资方向时,长信基金研究发展部负责人高远始终坚持国企改革和迪斯尼主题。“迪斯尼具有被翻炒的价值,一波炒完,会有下一波”。至于国企改革,他十分期待国企改革“龙头大哥”的出现,第一波龙头南北车,第二波中远和中海,积极等待第三波主线的出现。

      此外,天治财富增长基金经理吴昊认为,9月下旬将会有习近平访美,10月有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事件。主题投资将获得用武之地。短期内可以关注“访美”主线,包括:信息安全,核电,高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