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根本性转变
  • 比特币在美被定义并归入大宗商品
  • 中美BIT的
    超级“大红包”
  • 大数据纲要吹响券商全方位创新集结号
  • 以可控性引爆房地产“病危企业”化解风险
  •  
    2015年9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根本性转变
    比特币在美被定义并归入大宗商品
    中美BIT的
    超级“大红包”
    大数据纲要吹响券商全方位创新集结号
    以可控性引爆房地产“病危企业”化解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美BIT的
    超级“大红包”
    2015-09-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锐

      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包括“股神”沃伦·巴菲特、苹果CEO蒂姆·库克和脸谱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内的94位美国商界大佬联名致信两国元首,希望将中美投资协定(BIT)列为会晤优先议题,并在习主席访问期间就协定达成重大进展。如此整齐划一地就中美重大经济合作问题发出清晰诉求,在美国商界实属罕见,也让人们对渐行渐近的BIT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于2008年正式启动的中美BIT谈判至今经过了21轮正式磋商,其中第10轮谈判具有突破性的背书意义:双方决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实质性推动谈判进程。今年6月,在中美第十九轮BIT谈判中,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正式开启负面清单磋商模式。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意在9月交换第二轮负面清单。看清单改进出价要求,美国希望中国能向外资进一步切实大幅开放市场,继续减少外商投资目录和自贸区的行业限制,简化外国直接投资程序,用备案制取代审批制;而中国则希望美国在负面清单中对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和国家安全等内容做出准确定义,并对中方在美投资的连续性与确定性提供保证。

      初步估计,中国至少有100多个行业会向美方企业开放投资,包括目前存在限制的金融服务、农业、汽车工业、医疗领域等,而这些行业,恰恰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地带,由此也不难想象,一旦BIT正式落地,美国企业将会获得更多深度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机会;不仅可在中国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领域输出和发挥资本与技术优势,还能借助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输出平台进军相关国家的广袤市场,其最终的投资回报不可估量。

      去年中国首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流入量1290亿美元。但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态度已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化迹象。据中国美国商会调查,超过30%的会员企业今年没有扩大投资的计划,更多企业已经或正在计划将产能转到中国以外;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作出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美国在华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9.6%。这与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与模式转型从而让美资企业产生徘徊与观望有关,更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美国企业未来投资信心不足所致。而BIT在令中国释放出更大投资空间的同时,还会倒逼中国政府加大行政体制的改革步伐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从而稳定和增强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预期,并真实分享中国制度变革的红利。

      此外,去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已实现资本净输出,顺差为52.26亿美元,同时中国在美国设立境外企业超过3000家,对美各类投资存量达到652.2亿美元。细分发现,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有六成多发生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这种投资取向对于美国正在推行的“再工业化”无疑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假如通过BIT能进一步降低中资企业进入门槛,更多吸收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优质中国企业,美国“再工业化”的底气将更显充沛。

      而依据中国美国商会的最新调查,目前三分之一美资企业的设计、开发或定制产品及服务的收入超过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在研发密集型行业或资源和工业行业中,约有一半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近40%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不仅服务中国市场,还针对更为广阔的新兴市场。因此可以预料,BIT不仅可以加固和稳定美国在华的绝大部分存量资本,而且会以更大的增量资本对冲流出资本,从而维持和提升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热度,进而加强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辅助动能。

      对美跨国投资空间前所未有的拓展,将是BIT带给中国企业预料之中的机遇。据我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美国已成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地,去年对美国直接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75.96亿美元,全部FDI存量为380.1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投资达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然而,中国对美国各类投资仅占美国吸引外资存量的近1%。出现这种盘子大而占量少的格局,除了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关之外,还的确与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与并购经常受到意外扰动与被无端“拉黑”直接关联。有了BIT的清障与护航,今后中国企业入美投资的后顾之忧将得到大大缓解。

      据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的报告预测,如果美中能在2025年达成FTA,中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10%,美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3%,双边贸易会增加14%左右。中国经济总量产出能提高2%,美国能提高1%。而更重要的是,中美BIT将给世界不同经济体在经贸合作领域提供高标准的示范标本,从而加大资本跨国流动的活跃程度。鉴于两国分别在TPP和RECP中的贸易分量与实际影响力,将可促成TPP和RCEP的融合,并最终形成酝酿、协商了很久的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看得出,这份由BIT所溢出的“大红包”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各国而言都格外厚重。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