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财富·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信息披露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收益普降 债券型私募基金能否成为市场新宠?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 假日理财:少点噱头 多点诚意
  • 债市慢牛可期 挑选债基“四步走”
  • 信用债市场到底有没有过热?
  •  
    2015年9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收益普降 债券型私募基金能否成为市场新宠?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假日理财:少点噱头 多点诚意
    债市慢牛可期 挑选债基“四步走”
    信用债市场到底有没有过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益普降 债券型私募基金能否成为市场新宠?
    2015-0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资产端收益的下降、优质投资渠道的减少,使得从股市撤离的资金几乎无处可去。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债券型基金产品的优点正在凸显

      ⊙刘丹 ○编辑 长弓

      

      今年6月以来股市的几轮调整,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但与此同时,市场上集稳健与较高收益于一身的投资品种已显稀缺。在此背景下,债券型私募基金的优势逐渐显现,或成为从股市“换防”后资金的新宠。

      

      资产端收益率正在下降

      今年上半年这一轮股市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源于杠杆资金的助推;而监管层坚定的“去杠杆”行动,已使得从股市获取前期那般高收益的情况难以复制。由此,各类以股市为配置方向的投资品种也受到拖累。

      1、 银行理财产品

      据统计,在2014年股市行情启动以来,银行理财对权益类的投资逐步提升。银行理财资金的体量,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资管规模接近33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突破18.4万亿元。

      由于股市的下跌,银行理财资金可供选择的权益类产品大幅减少,投资收益也明显下降。据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7月份已跌破5%,近期则进一步下降到4.66%;相比之下,2013年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有5.1%。2013年6月,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高达7%。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还受到降息降准的冲击。今年以来的几次降息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1.75%,相比8月份CPI指数2%,已是“负利率”。8月26日这一次的降准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随之下滑。有数据显示,9月12日至9月18日,138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109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7%,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2、证券类信托产品

      在今年私募基金获得自主发行的资格以前,信托曾是阳光私募的主要发行通道及培育载体,伞形信托更是为解决信托证券账户的限制而进行的创新,曾极大促进具备灵活投资工具的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并为结构化产品这一杠杆性投资产品的理想发行通道。不过,在近期监管层清理配资的行动中,却深陷清盘的窘境。

      据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信托产品以往1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很常见,还有政府担保和刚性兑付,现在市场上很难见到10%的产品了,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正在成为信托产品的常态。

      3、 P2P及各种互联网“宝”类产品

      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减少,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包括P2P及各种“宝”类产品收益也正在下滑。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5年8月,网贷行业的综合年化收益率下降至12.98%,而在2013年7月,这一收益率最高曾达到26.35%,跌幅超过一半。在那些知名度高、注重资产安全的P2P平台,收益率则更为保守。

      从“宝”类产品来看,余额宝9月21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滑到3.16%左右。而两年前,其年化收益率还高达6%。

      

      债券型私募基金为何是好的选择

      资产端收益的下降、优质投资渠道的减少,使得从股市撤离的资金几乎无处可去。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债券型基金产品的优点正在突显。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研报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难消背景下,通缩压力难减、宽松政策基调不变,股市震荡,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避险情绪加剧资金流入债市,因此认为债市长期趋势向好。

      具体来看,近期公布的工业、投资、消费数据揭示出经济疲弱本质,为债市走牛提供基本面支持;此外,央行关于存准考核方法改革等的推出将助力资金面趋稳,若资金面能持续向好,债牛动力将增强。

      事实上,在历来的熊市中,债券类产品都会有更好的表现。而由于操作工具的灵活、政策上的放宽,使得私募机构的债券类基金具有获得更高收益的可能。

      数据统计显示,在近期的股市大跌中,债券类私募基金产品的收益率总体仍在走高,超过了股票类等大多数基金产品的表现。今年8月份,沪指下跌12.49%,创业板下挫逾20%,其间股票类基金的平均收益下滑7.62%,而债券类私募基金月平均收益率为增长0.12%,近八成产品为正收益,其中月收益率超过1%的产品占两成以上,月收益率最高达到13.63%、11.87%。

      这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在监管层对股指期货的一系列限制中,债券类产品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并且,今年6月份央行宣布,允许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私募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意味着私募可以开设自己的银行间(账)户,而以前必须通过信托或基金专户等通道。沪深交易所也发布新规,允许私募作为合格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市场,参与交易所所有上市及挂牌固定收益产品的交易。

      对债券类产品的追捧,近期引起公司债的大热,一些没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债也享受到了国家信用,利率不断创出新低。而私募基金可以投资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等一般由机构参与的品种,便扩大了债券类产品的投资范围。

      同时,债券类产品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用杠杆。这主要表现在结构化债券私募中,也分为优先级份额与劣后级份额,前者收益率是固定,约为4%-6.5%的年化收益率,这一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与公募基金发行的分级债基的优先份额收益率基本相当;劣后级则带有一定的杠杆,在操作上还可以通过回购等放大杠杆,一般收益率会比较高,当然波动率也可能更大。

      从下表对8月份阳光私募结构化债券基金收益率的排名来看,运用杠杠操作,使得债券类基金不再只是低收益的代名词,产品的月收益率前10名在5.73%-13.63%之间,换算成年化收益率是十分可观的。

      此外,私募基金的套利策略,也可以应用于债券市场中。这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的债券产品之间赚取利差。对宏观基本面的把握,比如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的把握,区分出特定时期不同债券产品的风险收益率,采取做多与做空的手段套取利差。

      (作者系中投在线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