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新闻·公司
  • A1:广告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上证观察家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迎接全球贸易进入合纵连横时代的新考验
  • 中药摆脱边缘化的希望在哪里
  • 深耕增长亮点
  • 新一轮楼市松绑意在化解“四大不均衡”
  • 高度失衡的新三板还能走多远
  •  
    2015年10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迎接全球贸易进入合纵连横时代的新考验
    中药摆脱边缘化的希望在哪里
    深耕增长亮点
    新一轮楼市松绑意在化解“四大不均衡”
    高度失衡的新三板还能走多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深耕增长亮点
    2015-10-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蔡恩泽

      眼下,尽管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通过实施有效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经济运行在波动中走势向好,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发展质量又有新的提升。有五大亮点正支撑着我国经济主体积极的基本面,即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生成,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平心而论,我国经济已处于休养生息时代,既不可能大踏步前进,也不可能进入萧条或衰退期,这是一个稳中有进的新常态,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可无所作为。下一步就是要围绕上述五大亮点,精耕细作,稳步前进,逐步扩大成果。

      产业结构升级是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战略调整,其主要目标是稳定第一产业的比重,压缩第二产业的比重,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我国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即使第二产业增长减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保持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因此,第三产业比重无疑已成了检测经济质量的一把刻度尺。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占GDP的比重达49.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5.8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经济质量有了提升。但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一般在60%至70%。我国第三产业仍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第三产业发展倚重于传统服务业,尤其依赖房地产回暖,这是个认识误区,须知盖房子盖不出大国神韵,房地产既会掩盖经济浮肿的脸,也会掩饰经济瘦弱的骨架,指望房地产振兴第三产业是方向上的歧途。正确的选择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新兴生物医药、信息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发力,提高第三产业附加值。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反映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角色正在易位,投资驾辕正改为消费驾辕,这既是对以制造为主体的投资乏力的应变,也是调整增长驱动的选择。继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50.2%,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8.5%之后,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驱动结构的调整在加速,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逐步加大。从中长期来看,信息、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需求迅猛增长。但是,当前还存在制约扩大消费的因素,一是消费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新型消费品在生产微笑曲线中大多处于低端,抑制消费需求释放;二是信用消费滞后,消费金融迟缓,难以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三是服务消费体系尚未健全,制约消费需求释放。需要大力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建立诚信消费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乡居民预期收入,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

      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生成,这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商事制度不断改革,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在2014年新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注册资本增长43%,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也要看到新市场主体生成的根基还很薄弱,市场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短缺。一些创立初期的企业,由于原始资本在不断消耗,而企业尚未完全在市场上立足,倒闭的可能性很大,有关部门应依托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企业名录,支持其更好发展。

      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表明我国经济正在从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正告别拼资源消耗,片面追求GDP的时代。虽说去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但我国单位GDP能耗为231.3,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在世界上排名约为75位。差距大,潜力也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能源强度,不失为节能的重要举措。同时要通过强制减排来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实施对能源强度和消耗总量的双控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是经济基本面健康的重要标记。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达3.33∶1,2010年开始逐步缩小,今年上半年降到2.83∶1,比上年同期缩小0.04,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多渠道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有很多文章要做。比如增加农民工最低工资,农民工与城市户籍员工同工同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以租代耕,让农民从闲置土地中获得收益。也可以实行以地养老的方针,农民将土地抵押给银行,从银行领取养老金。

      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中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机遇,有着正确的方向、强劲的动力、充沛的潜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上述五大亮点,努力深耕,积极拓展,中国经济就能稳步前进。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