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科技
  • A7:数据·图表
  • A8:专题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股权收购频现 地产业深度洗牌加速
  • 宝泰隆
    打造“互联网+”供销平台
  • LED公司三季度业绩喜忧参半 并购成业绩稳定器
  • 三公司终止重组
  • 稀土龙头抱团限产保价 涨幅或受制库存
  • 爱奇艺
    2016战略多方向突破
  • 业界研讨
    区块链技术发展
  •  
    2015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股权收购频现 地产业深度洗牌加速
    宝泰隆
    打造“互联网+”供销平台
    LED公司三季度业绩喜忧参半 并购成业绩稳定器
    三公司终止重组
    稀土龙头抱团限产保价 涨幅或受制库存
    爱奇艺
    2016战略多方向突破
    业界研讨
    区块链技术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权收购频现 地产业深度洗牌加速
    2015-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恒大、融创、万科以及中民投接连出手,房企并购重组案例不断出现。今年1至9月,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相当于2014年全年的并购交易价值。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地价走高和行业内深度洗牌是今年以来房企并购爆发的主要原因

      ⊙记者 朱楠 ○编辑 邱江

      

      万科斥资6.6亿港元收购绿景中国地产新股,一举成为绿景中国第二大股东;中民投等以总现金代价14.9亿港元认购上置集团73%股份;阳光城6000万元收购天安共计50%股权……频频发生的房企间股权收购成为近期房地产行业的一大热点。据统计,今年1至9月,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相当于2014年全年的并购交易价值。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地价走高和行业内深度洗牌是今年以来房企并购爆发的主要原因。

      

      万科、中民投出手

      10月13日晚间,绿景中国宣布,已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Wkland Investments V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后者同意按认购价每股2.20港元认购其3亿股新股份,占绿景中国地产经认购事项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17.81%。认购完成后,万科将晋身为绿景中国第二大股东;黄康境仍手握绿景中国的60.02%股权,为绿景中国第一大股东;其他公众股东占比22.17%。

      据悉,Wkland Investments V Limited实为万科旗下投资平台,该平台主要为万科发展香港等海外业务。

      几乎在万科此次收购的同时发生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另一桩收购案更加吸引眼球。10月12日,上置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有关被中民投收购的最新细节。公告称,10月9日,包括中民投旗下房地产附属公司中民嘉业在内的认购人,将以总现金代价14.9亿港元认购上置集团73%股份。待认购事项完成后,中民嘉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将持有上置集团125亿股股份,占经发行认购股份扩大后公司的投票权约60.78%。公告透露,中民嘉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将须就所有已发行股份提出强制性全面要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初,保利地产曾宣布计划收购上置股份,但2个月之后无疾而终。据记者了解,中民投的收购成本较此前保利的收购计划成本更低。

      稍早前的9月7日,A股上市房企阳光城对外披露,其全资拥有的子公司阳光城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拟与自然人岳家霖签署相关协议。据此,阳光城拟以不超过6000万元收购岳家霖合并持有的港股上市房企天安中国房地产有限公司50%股权。

      

      地价偏高是推手

      事实上,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案例不断出现,已成为行业内最值得关注的热点。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至9月,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相当于2014年全年行业的并购交易价值;2014年行业并购236宗,涉及并购标的物价值1768.09亿元;2013年并购153宗,涉及金额863亿元。

      “一方面,当前的地价实在偏高,尤其是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地块争夺尤为激烈,高企的地价让诸多房企日渐谨慎。另一方面,行业换挡,洗牌加速,通过收购方式补充资源不失为一种更快捷的手段。”亿翰智库研究总监张化东表示。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恒大和融创无疑是今年收并购市场的最大赢家。据记者了解,许家印今年5月拍板定下恒大新一轮抄底计划——“48天拿下100个项目,2017年销售3000亿”,紧随其后则是一系列的收购动作。“重组是房地产的一个主旋律,恒大是并购的受益者。恒大上半年并购了很多小项目,帮助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恒大总裁夏海钧在8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曾表示。而融创尽管接连折戟于绿城和佳兆业的收购,但当前与洽谈收购的中小房企仍是络绎不绝,其今年迄今一半以上的项目均是通过并购所得。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并购的角度看,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行业间的优胜劣汰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购金额同比增幅快速上升,说明部分企业的经营压力开始增大,在去库存的压力下,必须不断出让企业股权和项目股权。另外,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运营模式正不断成熟,通过此类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后续战略层面更加理性,而非一味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房地产后续寡头竞争格局在加大,传统房企若不转型,那么所走的路会越来越窄,如果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那么接受收购要约会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