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反弹格局有望延续 11月首选三大主题
  • 两融规模温和回升
    军工医药净流出明显
  • “银联重阳感恩季”带动银行卡跨行交易达到去年同期120%
  • 市场交投平稳
    资金布局大消费
  • 次新股获资金关注
    农业现代化板块活跃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市场
    反弹格局有望延续 11月首选三大主题
    两融规模温和回升
    军工医药净流出明显
    “银联重阳感恩季”带动银行卡跨行交易达到去年同期120%
    市场交投平稳
    资金布局大消费
    次新股获资金关注
    农业现代化板块活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弹格局有望延续 11月首选三大主题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方正证券
      企业债发行利率恢复下行趋势
      短融超短融发行利率恢复下行趋势
      数据来源:wind

      ●基本面变化决定了市场反弹方向,在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变化值得重视,未来两个月看,可能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包括海外市场、国内改革政策进展及部分长期利空的局部兑现

      

      ●8月份开始的反弹具有非常鲜明的二阶拐点性质,即不再恶化带来的修复,很难演变为一阶趋势变化,未来两个月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影响因素,不追涨杀跌将是有效的。在此预期下,11月、12月将是战略调整结构时期,进入通缩扰动下的配置结构,该阶段配置重点考虑安全性,其中类债券性质的金融和公用事业,以及完全独立于周期的重组类组合将是市场追捧对象

      ⊙方正证券

      

      看多近期市场行情:积极因素待兑现

      9月份以来市场反弹的逻辑在于不再恶化,并不是出现趋势性好转,从目前看几个因素都不再恶化,但从影响因素看,后面还有边际改善兑现的过程,在这种边际改善过程完成之前市场的反弹不会结束。

      财政托底作用逐渐体现。财政投资是本轮边际因素改善最主要的观察点,包括常规性财政刺激政策和创新财政刺激政策,常规型财政刺激政策从增速上看已经较高,目前正在转向创新型刺激政策。其中,专项建设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方向,其背景在于大水漫灌并没有带来投资需求的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不断降低,而此次创新,关键在于1.2%的利率,这应该会在局部领域刺激投资需求,等待相关效果出现,以确认本轮托底的边际效果最大阶段出现,届时提防反弹结束。

      最近两次降息的阶段性传导作用逐渐体现。自去年11月份以来,国内已经降息6次,这种频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且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两个月时间两次降息,对经济和股票市场而言都是巨大的变化。

      证券市场清理整顿后重新规范。按照过去的经验,清理整顿之后一般是一段时期的鼓励发展,届时可能出现之前严厉管制措施的放松,比如证券公司替代部分民间或信托配资,甚至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在基本面很难巨大变化的环境下,证券市场自身的变化也是市场反弹的推动剂。从11月和12月份的背景看,距离通缩尚有距离,本次反弹的几个主要因素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市场反弹的格局将延续。

      

      风险偏好的提升值得期待

      基本面的变化决定了市场反弹方向,在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变化值得重视,未来两个月看,可能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包括海外市场、国内改革政策进展及部分长期利空的局部兑现。

      海外市场提升风险偏好。海外市场是影响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重点来源,除了美联储加息延迟外,近期影响A股市场的第二个因素为人民币加入SDR预期,从规模上,该事件的影响有限,但意味着海外央行对人民币的认可,以及本币暂时不再贬值;第三个因素为,11月和12月的欧洲和日本量宽,该因素在近期有所反映,尤其是欧洲的宽松预期,但随着正式开始实施,仍有积极作用。

      国内改革政策进展。不管是国企改革还是最近的十三五规划,市场表现出疲惫的特征,尤其国企改革对市场冲击较大,信心的重塑需要时间。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政策面变化,就国企改革而言,地方仍在积极努力,尝试各种方式,毕竟生存的压力对企业来说更加直接;关于十三五规划,放开二胎的政策早有预期,即便如此,作为一项重大国策的调整,仅仅从市场已经预期的角度来说不重要,可能是低估了政策的意义,该事件可能说明改革的动力依然很强。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以及随后的一些自贸区谈判,包括上海资本项开放,倒逼式的改革将不断临近,对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会起到积极作用。

      长期利空兑现意味着短期风险偏好提升

      四季度最可能兑现的长期利空是银行坏账或刚兑。首先,从银行报表看,二季度不良率较一季度显著提高,三季度经济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行,银行业坏账很可能继续大规模增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临近;其次,调研情况看,地方反映腾挪空间越来越小,国企改革以及传统行业的停产都可能加大不良的暴露。事件本身看,不良的暴露前往往压低风险偏好,之后反而会改善。

      

      调整配置正当时

      未来两个月的反弹过程中,配置上将和第一阶段有所差别,其中第一阶段的反弹,超跌反弹特征更为明显,跌幅巨大的公司或行业普遍反弹幅度较大,对于随后的反弹过程,我们提出三个建议,首先,尽早转向基本面改善兑现的行业,从三季报角度大致20%的子行业具备该要求;其次,8月底开始的反弹是二阶性质,属于不再恶化带来的修复,追涨杀跌得不偿失;第三,认为市场将在此轮反弹后进入较长时期的缓慢下跌,反弹后期做好战略调仓的准备,转向防御。

      实质性利空出现之前,不追涨杀跌。实际上,8月份开始的反弹具有非常鲜明的二阶拐点性质,即不再恶化带来的修复,很难演变为一阶趋势变化,未来两个月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影响因素,不追涨杀跌将是有效的。

      准备战略调整配置。8月底市场的表现并不是新的积极因素引发的趋势性行情,即看不到经济企稳带来的业绩改善行情,而且流动性改善带来的估值行情,也即将面临通缩因素的对冲,且二级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受到此次改善影响,再次处于高位,随后市场很可能迎来一段较长时期的缓慢下跌行情。在此预期下,11月、12月将是战略调整结构的时期,进入通缩扰动下的配置结构,该阶段配置重点考虑安全性,其中类债券性质的金融和公用事业,以及完全独立于周期的重组类组合将是市场追捧对象。

      

      流动性助力估值 超配可选消费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从估值、业绩、催化剂三因素考量,只要行业具备三因素中的两个或者以上,便具有超配的价值。从消费、投资、服务三大类来看,仍在消费和服务中选择,投资品景气仍不足,而消费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传媒娱乐、医药生物有景气支撑,另外有政策的积极作用,国务院连续两周政策重点都提到新能源汽车,汽车购置税减半等都是积极的;传媒娱乐是文化工作的重点以及消费升级的核心内容;医药生物符合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的理念,所以11月份我们将首选新能源汽车、传媒娱乐、医药生物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支撑因素之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9月份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加大,出台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国务院连续两周常务会议都聚集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指出要到2020年满足500万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支撑因素之二:渗透率低,仍有较大的空间。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之一,并提出十二五结束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达到50万辆的目标,但是2015年之前每年销售仅几万辆,2015年可以达到10万辆以上,保有量在30万台左右,距离十二五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十三五预计保有量目标是500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非常低,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高。

      标的:整车例如江淮汽车、比亚迪等;电池产业链当升科技、杉杉股份、新宙邦、动力源、江苏国泰等;充电桩包括动力源、特锐德、万马股份、国电南自、奥特迅的等;零部件包括方正电机、大洋电机等。

      传媒娱乐

      支撑因素之一: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基本满足,吃穿住用行之外,对于健康和快乐的追求提升,消费升级领域的快速增长才刚刚开始,传媒娱乐作为消遣消费,空间较大。

      支撑因素之二:行业高景气度。影视传媒前9个月票房收入已经超越全年,体现出高增长性,截至9月份内地票房收入同比增长58%;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的渗透率提高,动漫、手游等需求也不断提升,景气度高,从中报和三季报的情况来看,传媒业绩增长较为显著。

      支撑因素三:政策加大支持。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传媒行业并购重组,后续传媒十三五规划等催化剂不断。标的:互动娱乐、天神娱乐、新嘉联、威创股份、中国高科、道博股份、顺荣三七、奥飞动漫、万达院线。

      医药生物

      支撑因素之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健康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随着老年人口增加以及居民对于健康理念的提升,健康中国恰逢其时。

      支撑因素之二:业绩增长趋于稳定,有基本面的支撑,医疗服务类业绩持续高增长。医药行业经过前几年增速持续回落后,目前正在接近底部区域,属于弱周期行业,在通缩背景下,仍有一定的增速。医药行业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增速、毛利率、ROE等指标仍在改善,具有基本面的支撑。

      支撑因素之三:招标和医保控费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医药行业近期一直受制于控费,收入增速不断下行,从湖南招标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最近出台的集中招标政策,也有不同声音。

      支撑因素四:估值处于合理区间。2015年医药生物预测市盈率为38.58倍,而2005年以来,医药生物的均值为36倍,目前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标的:博腾股份、湖南发展、翰宇药业、莱美药业、千红制药、西藏药业、常山股份、九安医疗、福瑞股份、博腾股份、中原协和、国际医学、长春高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