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从新媒体到股权众筹 36氪的进阶之路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财富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财富故事
    从新媒体到股权众筹 36氪的进阶之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新媒体到股权众筹 36氪的进阶之路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高翔 ○编辑 颜剑
      氪创始人、联席CEO刘成城
      36
      蚂蚁战略投资36氪

      在中国,股权众筹方兴未艾,有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128家股权众筹平台上线。在互联网与金融业巨头中,京东布局最早,于今年3月底上线股权众筹。蚂蚁金服与平安的股权众筹平台也在筹备过程中。

      客观地说,36氪是中国股权众筹市场的晚到者,但创始人刘成城却对成为该行业的标杆性公司信心十足。他的底气,源于36氪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创业生态平台——36氪融资平台上聚集的创业公司已超过4万家。

      ⊙记者 高翔 ○编辑 颜剑

      氪

      ,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十六号元素(化学符号为Kr)。在漫画中,超人就出生于氪星。当氪星面临毁灭之际,他被父母放入太空船发射向地球。

      作为国内最大的科技类新媒体,36氪于2011年诞生,聚焦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报道。好比从氪星来到地球,数千家创业公司被36氪曝光后,产品被公众所知,用户数激增,并获得了投资人的关注。目前,36氪公众号的粉丝数超过80万,覆盖8000万读者。

      今年3月,36氪融资平台上线;6月,进军私募股权众筹,上线36氪股权投资平台。从新媒体,到融资平台,再到私募股权众筹,在外界看来36氪实现了华丽转型。但36氪创始人、联席CEO刘成城认为:“我们没有转型,而是一直基于创业企业这一核心资源,实现了业务的升级。”

      股权众筹这一新模式能否系统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刘成城相信,有目前平台上超过4万家企业作为现成的项目库,有氪指数作为参考指标,有蚂蚁金服在支付、技术和云计算上的支持,36氪能成为中国最大的股权类互联网金融平台。而在不远的未来,除了余额宝和招财宝,支付宝的用户也能以股权众筹的形式,成为36氪平台上创业公司的股东。

      一次聚焦创业者的媒体创业

      

      刘成城生于198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编程系读本科时就做过6到7个项目,但他也坦承当时的视野比较局限,也缺乏运营经验,“经常是一个应用做完扔到应用商店后就没有进展了。”

      有感于当时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不能被主流媒体报道,在借鉴了国外类似经验后,刘成城于大四时创办了36氪。2011年前后,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36氪的报道聚焦创业公司,紧跟全球科技前沿,挖掘出有价值的创业公司,给它们首次曝光的机会。说产品,不说废话,不发软文,不发新闻通稿。客观而又敏锐的报道使得36氪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我们想找的,就是那些小的、没有被报道过的公司,但它们的产品又比较前沿,是符合趋势的。”刘成城回忆说,“我们的读者互联网属性比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密切关注着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还成为首批用户。渐渐地,读者和创业者都开始接受我们。即使到目前,国内也鲜有专注报道创业公司的新媒体。”

      2011年4月,36氪获得了九合创投的天使轮融资。九合的创始人王啸是百度七剑客之一。他曾撰文回忆,几个在兼职写博客的人,就是36氪的创始团队,但创始人创业的初心比较简单、纯正。

      到2014年底,36氪已报道超3000家创业企业,其中有70%是首次对外界曝光;很多企业在被报道后,会收获用户量翻几番的效果。目前,36氪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达80万人,客户端覆盖的读者近8000万。

      企业被曝光后,业务得到了发展,如果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去申请贷款,就有股权融资的需求。这些需求开始零散地汇总到36氪。

      投资方也有寻找靠谱项目的需求。一些企业由于36氪的报道被投资机构注意到,也找到36氪要项目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最多的时候曾有30多家投资机构要一家企业的联系方式。刘成城在通过个人关系给创业者推荐了一些投资人后,深感线下投融资配对的效率低下,萌生了设立融资平台,让企业和投资人自行配对的想法。

      2015年3月,36氪融资平台上线,将分散的企业和投资者聚集起来,很快就能找到彼此,使信息沟通更加高效。36氪作为居间平台,根据公司所处阶段和服务方式不同,收取一定费用,但不高。不到2个月,30家创业公司拿到融资,总融资规模2亿,有10家首轮融资过千万。

      刘成城对记者表示:“36氪上聚集了很多科技互联网人士,我们可以选择做成科技类媒体;也聚集了很多媒体人,我也可以做成媒体的媒体。但我们认识到,平台上的创业企业才是核心资源,就自然而然地上线了融资平台。”

      联姻蚂蚁金服

      10月15日,一则已发酵多时的传言落地: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对外宣布战略投资36氪。

      作为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蚂蚁金服目前被视为中国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此前刚完成了一轮融资,社保基金、中邮资本等入股,估值已近500亿美金。蚂蚁旗下已拥有银行、支付、基金、小贷等牌照,此前最引人注目的对外投资是控股了国泰产险。

      这是36氪的D轮融资。投资方除了领投的蚂蚁金服,还包括华泰证券旗下专注TMT投资的华泰瑞麟,以及经纬中国。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平台,曾以创业媒体的形式为数千家互联网公司提供首次曝光机会,孵化出众多的“独角兽”。而36氪自身,也早已跻身“独角兽俱乐部”(注:独角兽指估值达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

      早在6月,36氪就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其私募股权众筹平台成为第一家接入支付宝系统的融资平台。个人投资人选定项目后,可在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上选择支付宝方式支付,使用余额宝时不受大额限制。

      在传言坐实之前,就有分析人士以看似合理的推断来证伪:阿里投资一财后,作为关联公司的蚂蚁金服为何要战略投资一家新媒体?蚂蚁金服正筹备上线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为何选择入股另一家股权众筹平台?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双方谈判的重点并非媒体业务,而是如何利用蚂蚁金服的支付、技术、云计算等更好地支持目前聚集在36氪平台上的超过4万家创业公司,同时使蚂蚁的用户也能通过股权投资分享到这些企业的成长。

      刘成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未来10到20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密集上市的时期,这是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一致的地方。现阶段,互联网公司的股权是非常优质的投资标的。蚂蚁金服的客户也有投资一些风险更大、但潜在收益更高资产的需求,而我们的平台上就有这类优质的项目。而有了蚂蚁的技术、渠道支持,36氪也能更好地服务创业企业。”

      在今年8月新推出的移动理财平台“蚂蚁聚宝”上,蚂蚁的用户能买到余额宝、招财宝等风险极低的资产,也可购买到首批接入的近900支基金,但目前缺乏更加长线的、风险更大但潜在收益更高的资产。

      此外,双方在服务创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战略也是高度契合的。经过4年多的积累,36氪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创业生态平台,聚集了超过4万家企业、2000家专业投资机构和超过2万名高净值个人投资人。而蚂蚁金服除了提供金融产品外,也正在通过一项名为“互联网推进器”的计划,输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

      刘成城表示:“目前支付宝的支付接口已经对接到36氪融资平台,未来支付宝的用户也会对接到36氪。双方在产品、资源上也会打通,乐观的话年底前会有合作成果对外公布。”

      从报道创业企业的新媒体,到融资平台,再到进军私募股权众筹业务,在外界看来36氪的转型幅度不可谓不大。但刘成城认为:“我不认可‘转型’的提法,我们的核心资源一直未变,看似跨度较大的转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超4万个现成项目

      36氪股权投资平台于今年6月15日上线,并同步接入支付宝。事实上,股权众筹是36氪融资频道的业务之一,意味着平台上的优质企业除了可以继续与专业的投资机构对接外,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同时,这也意味着36氪正式踏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

      除了采用股权众筹平台惯用的“领投+跟投”模式外,36氪股权投资平台首推了“老股发行”模式,即在保证公司实际控制权和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创始人或持股较多的股东出让少量股份,放到36氪平台上众筹。

      尽管一旦创业成功就能获取高回报,但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也很高,基于投资者适当性原则,36氪将的个人投资者门槛设定为:金融资产100万以上或年收入30万以上。潜在投资人在网上提交申请后,36氪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当面与之签订协议,并作出充分的风险提示。

      从全世界的范围看,股权众筹也是新兴金融业态,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美国出现。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4月签署了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OBS法案),确定了众筹平台作为“集资门户”的法律地位,为众筹的监管树立了基本框架。

      在中国,股权众筹方兴未艾,有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128家股权众筹平台上线。在互联网与金融业巨头中,京东布局最早,于今年3月底上线股权众筹。蚂蚁金服与平安的股权众筹平台也在筹备过程中。

      尽管概念被炒得火热,但股权众筹这种融资方式能否在银行和创投渠道外,系统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还需实践检验。监管部门在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发行等方面也遇到了现实的难题。

      经过历时3年多的研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0月30日投票通过了允许普通投资者参与股权众筹的法案:允许年收入在10万美元或者净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下的普通投资者投资创始企业,投资上限为他们年收入或者净资产的5%,两者之间取最大者为上限;年收入或者净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的投资上限为其年收入或者净资产的10%,但在为期12个月内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100万美元。企业可以在12个月内通过互联网进行不超过100万美元的小额股权众筹,无须在SEC注册。

      客观地说,36氪是中国股权众筹市场的晚到者,但刘成城却对成为该行业的标杆性公司信心十足。他的底气,源于36氪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创业生态平台——36氪融资平台上聚集的创业公司已超过4万家。

      “别的股权众筹平台是先有平台,后有项目,找到一个算一个。但我这边项目都是现成的,我需要做的只是把优质的公司筛选出来。”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无论是P2P还是股权众筹,目前都不愁资金端,但却缺乏优质的资产。而36氪上的企业足以引起专业投资机构的注意,我相信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有吸引力的。”

      股权众筹对冲“资本寒冬”

      在36氪平台上完成投资人身份认证后,就可以申请查看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被投资人约谈了多少次、近段时间在细分市场的排名、以往是否融过资、APP的用户数等,作为投资依据。这背后,是今年7月上线的“氪指数”。该指数对创业公司基本面及细分领域发展趋势进行多角度分析。

      尽管时下“资本寒冬”的说法甚嚣尘上,但行业内的共识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不愁融不到资。在线下,优质的创业项目总是不乏多路资本的追逐。既然如此,好公司为何要上36氪?

      刘成城认为:“我们作为创业生态平台,有完整的服务体系,比如媒体、氪指数、超过2000名专业投资人,这些都是企业在线下融资所不具备的。我们已经成功说服几家原本计划面向机构融资的企业通过股权众筹,向个人投资者募资,这样它的议价能力更强,估值会更高。”

      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上线不久,A股就开始了大幅波动。中国的一、二级市场是高度联动的,且先前一级市场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上市公司增发或高管的套现。二级市场的估值下挫,“土豪”们就无法套现或增发,IPO暂缓,退出渠道也暂时关闭,创业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就会受影响。

      但36氪股权投资平台在短时间内仍然聚集起超过2万名跟投人和大量企业。刘成城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二级市场适合做波段,但一级市场应该更长线一些,更偏重价值投资,一、二级市场有一定关联,但关联度不应太高。企业的线下融资环境或许正在经历‘寒冬’,股市也还在调整,但我们的股权众筹平台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做了很好的对冲。”

      截至10月底,36氪融资平台上聚集了近41000家企业,正在融资的企业超过了4600家。

      以是否采取公开发行方式为划分标准,证监会已将股权众筹分为面向合格投资人的私募股权众筹和面向普通大众的公募股权众筹,《证券法》的修订草案也已为公募股权众筹留出了余地。证监会发言人6月5日透露,已在调研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股权众筹试点方案,目前正履行必要的程序。

      当记者问到是否希望被纳入第一批公募股权众筹试点(尽管话音刚落记者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刘成城明确地表示:“当然,我们希望成为第一批公募股权众筹试点的平台之一。我们平台上有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创业企业,有氪指数等配套工具,有蚂蚁金服在支付、数据、用户上的支持。我们不刷数据,不让烂企业上来滥拿钱。我们计划到明年年底,帮助1000家企业完成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