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53家ST公司近六成“僵尸化”
  • 当前我国究竟需要何种经济改革路线图
  • 事急从权
    不变改革创新步伐
  • SLF利率下行,利率走廊雏形已现
  • 要害在变间接税为主为直接税为主
  •  
    2015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53家ST公司近六成“僵尸化”
    当前我国究竟需要何种经济改革路线图
    事急从权
    不变改革创新步伐
    SLF利率下行,利率走廊雏形已现
    要害在变间接税为主为直接税为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事急从权
    不变改革创新步伐
    2015-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翔

      随着相当一批券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和期货公司的高管,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的贸易公司的交易被曝光揭露,乃至证监会副主席,主席助理这一级别的高官被查处,我们才发现原来在上半年沪深股市史无前例的巨震中,所谓的“内外勾结”,和“做空中国”,并不是如同被害妄想症一般的“呓语”和“阴谋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所以,不能简单把这一次代价巨昂的股灾简单视作加了杠杆之后的资产大泡沫后的总清算,更不能觉得把股指期货这种金融衍生品扔出来做了股灾的“替罪羊”就能从此高枕无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金融衍生品被“股神”巴菲特称之为金融圈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武器本身永远是中性的,关键是掌握武器的人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

      在7月初以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资金入市干预之前的近两周内,沪深A股市场出现了令人瞠目的“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的奇观,这不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即便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也极为罕见。伴随着市场这种令人头昏目眩的巨幅波动的,是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入市干预。这场股市巨震,不仅给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后果,对政府的公信力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危机最严重时,甚至公安部副部长直接带队进驻证监会,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一时之间,“境外势力”和“恶意做空”成了A股市场的热词。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已经异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场发轫于股市的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全局带来颠覆性的影响。鉴于市场机制已进入了“跌停-强平-跌停板挂平单-进一步强平”的死循环,单靠市场自身已无法扭转,靠监管的喊话显然也已无力扭转这一场不论是恐慌烈度和下跌速度都远超2008年身处全球性金融海啸时的A股市场。最终,靠着证金公司超过2万亿“真金白银”持续不断的“买买买”,A股终于得以打破了之前的“死亡循环”。这种史无前例的雷霆救市手段让以IMF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海外金融机构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担心,并对中国能否在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继续坚定前进表达了怀疑。这种忧虑,一度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并为人民币能否进入SDR的前景增加了变数。

      现在复盘这场股灾,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虽说行政化手段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副作用,但当时的情况演变已到了危及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程度。万幸,中国政府的决策者并没有采纳那些继续拿股市市值和中国经济总量比例说事,坚持认为股市危机并不会带来太大实体经济危机,行政干预危害会更大的书呆子们的观点。所谓事急从权,正是政府救市的雷霆手段,才避免了更大灾难的发生。只是,这些应急措施并不能长期使用,必然有一个退出的过程。

      金融市场创新是一个金融市场活力的唯一指标,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生态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信息技术和资本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便利和服务的同时,面对外在攻击也就更加脆弱。不管是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者,都会从这次股灾中找到各自需要汲取的教训,“学费”虽不便宜,但是所得到的经验则是弥足珍贵。一个复杂和脆弱的体系,只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选择合适的攻击对象,那么就会产生与攻击者所投入完全不成比例的攻击效果。而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不对称特性使得金融体系成为恐怖分子所梦寐以求的攻击目标。

      美国人凯文·弗里曼在他的著作《反恐慌:看懂金融恐怖主义》中,详尽描述了穆斯林极端原教旨主义分子,在策划“9·11”攻击之时,如何同步对美国开展了金融袭击。通过提前做空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股票,做多黄金期货来获利,从而为下一步恐怖活动筹集资金。如果把这种十几年前的金融恐怖行为称之为1.0版本,那么针对一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漏洞缺陷,不管是以牟利还是以破坏为动机,所造成的目标国家后果之严重,危害之剧烈都是之前恐怖袭击所无法比拟的。但正如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不能屈从于恐怖本身,金融体系的发展绝不能因噎废食,停下创新发展的步伐。

      上周IMF的总裁拉加德公开表态,支持人民币进入SDR,我国央行宣布加大自贸区内资本账户的开放。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为之前的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就停下开放和改革的步伐。证监会也在不久前宣布了重启新股IPO的路线图。一切看似都已回到了正轨,但一切又和以前大不相同。此时此刻,我们更应更深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而不是停下金融创新的步伐。我们要相信,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在这次危机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会使得我国金融体系在下一次面临攻击之时,会更加稳定牢靠,市场各方主体的应对也更为成熟。

      (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