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广告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寻找保险资金可能举牌的潜在目标
  • 美联储加息临近
    黄金短期方向不明
  • 突现大笔买单
    人民币汇率午盘后抬升
  • 险企治理评价办法发布
  • 基金子公司围猎新三板拟挂牌公司
  •  
    2015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寻找保险资金可能举牌的潜在目标
    美联储加息临近
    黄金短期方向不明
    突现大笔买单
    人民币汇率午盘后抬升
    险企治理评价办法发布
    基金子公司围猎新三板拟挂牌公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寻找保险资金可能举牌的潜在目标
    2015-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根据两种指标,中金公司梳理出下一批可能会被保险公司举牌的潜在标的股,包括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美的集团、建投能源、长安汽车、格力电器、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保利地产、雅戈尔、大秦铁路、中国建筑。不难发现,这些潜在标的股主要集中于银行、地产、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板块。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低利率环境下出现的“资产荒”,导致保险资金近期在资产配置上明显向权益领域倾斜,风险偏好逐步提升。加上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对财务报表的不同影响,便出现了目前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疯狂举牌的现象。

      若仅从“资产荒”的角度来看,只要大盘指数没有明显超出合理估值,保险资金的举牌潮就不会迅速退潮。毕竟保险资金以往偏爱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与此同时,另类资产供给仍然不足,保险资金无奈只有提高权益类配置,才能保持投资收益率。

      

      三类上市公司可关注

      那么,在此背景下,哪些板块的潜在标的股,可能会被保险资金纳入下一步举牌的池子中?综合多位保险投资圈资深人士的观点来看,以下三种类型的股票值得关注。

      首先,此前获保险资金举牌但持股比例未达20%的一、二线蓝筹股,有被继续增持的可能。因为一旦达到5%举牌线后,保险公司出于改善财务报表的动机,会进一步追加持股比例,以使这笔投资体现在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下,并由原先的公允价值计量改为权益法计量,这样上市公司股价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净资产和投资收益不会产生影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而要实现权益法计量,持股比例须超过20%,或争取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席位。

      其次,盈利稳定、高分红比率、市盈率持续低于10倍的蓝筹股,可能会被保险资金盯上,成为下一步举牌的新目标。因为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保险资金举牌的目的之一,便是取得超额收益,以覆盖负债端较高的成本。而这类上市公司往往能提供较好的股息收益率,具有较好的长期持有价值。

      市场人士所好奇的是,保险公司负债端的成本究竟有多高?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参与举牌的多为新锐中小寿险公司,他们的保单负债成本主要由“保单预期收益(支付给保户)+销售渠道费用(支付给第三方)”两部分组成,各公司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成本水平大致在6.5%到9%之间。

      “如果保险公司在蓝筹股上的集中持股比例达到监管设定的上限40%,其他资产类型投资收益率约为4%,那么,保险公司只有投资市盈率持续低于10倍的上市公司,才能覆盖资金成本。重点关注盈利和现金流相对较稳定、低PE的上市公司,而处于行业周期底部的龙头公司更有可能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中金公司在昨日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分析了保险资金近期集中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这一现象。

      根据上述指标,中金公司同时梳理出下一批可能会被保险公司举牌的潜在标的股。包括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美的集团、建投能源、长安汽车、格力电器、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保利地产、雅戈尔、大秦铁路、中国建筑。不难发现,这些潜在标的股主要集中于银行、地产、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板块。

      再者,是一些市值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这在已被保险资金举牌的案例中也不乏个案。国泰君安研究员分析认为,举牌这类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保险公司看中了这类公司的壳资源,未来可能借助保险公司的优势资源,存在一定资本运作的可能。

      

      静观监管下一步动作

      目前,在已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公司占比最多超过三成,其次为银行。不过,对于是否适合进一步举牌地产股,保险圈内投资人士存在不小的分歧。

      有观点认为,一是房地产未来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催生大公司的崛起,而与国外龙头地产开发商的PE估值均在15倍以上相比,国内房地产龙头公司目前估值仅在7至9倍;二是与直接在一二线城市买商用楼、或者买地开发的高投入低回报模式相比,保险资金通过买地产公司股权来实现收益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但有不同意见反驳称,一些地产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情况并不是很稳定,分红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也不如银行等其他蓝筹股。并且眼下一些地产个股的估值已经高企,并不适合急着大幅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人士更留意到,最近保监会密集出台相关文件,分别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对保险公司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风险预警,这意味着管理层对资产负债激进型的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开始更加关注,以便更好地控制错配、流动性等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由此引发了投资者对于“保险举牌盛宴能持续多久”的激烈讨论。不过,目前没有迹象可以推断保险资金举牌潮短期内是否会退潮。而监管部门下一步是否会出台具体的监管指引或窗口指导,将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关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