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5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通过PPP和引导基金模式,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本

2017-0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因为地方政府及其旗下的融资平台已成金融市场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信号变化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考验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能力的时候。现在就看谁能通过PPP和引导基金模式,最大化利用好社会资本了。

□周子勋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回落,扩张态势放缓。其中,制造业PMI 51.2%,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54.0%,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而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3,低于3月0.9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

作为先行指标的PMI仍位于荣枯线以上,进一步确认了我国经济实质性回暖企稳的局面。从宏观端看,在经济深度调整之下,民间投资显著回升(增长7.7%),外贸向好(进出口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增长14.8%、进口增长31.1%),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增长10.0%,网上零售额增长32.1%),工业支撑力提升(增长6.8%),实物量指标回升转好(用电量增长6.9%、铁路货运量增长15.3%)。从微观端看,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落0.4和1.0个百分点,两者差值扩大至1.5个百分点。此外,高耗能行业PMI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总体1.9个百分点,特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大降6.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下,为年内低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降7.5个百分点至51.8%,连续四个月回落,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降至52%以内,是制造业PMI下降的重要原因。连同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农产品、金属类、工业原料类价格指数的下降,初级产品输入端价格的下降,都预示着本轮短期繁荣周期或已见顶。

用专家的话说,现在全球的经济指数都出现了值得警惕的异常变化。美国经理人采购指数就表现欠佳,但PMI还没有显著改变。一般来说,PMI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因此现在各种指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留意,否则很容易遗漏关键点,进而无法全面理解指数之间所包含的演变趋势。由于各种经济指数受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游资的冲动和巨量规模往往比实体经济的实质运行更能影响指数,所以指数和数据反映了经济畸形的一面,必须谨慎过滤。

在制造业低迷的背景下,工业增加值维持微幅增长,可视为一个稳定信号。工业企业利润显著增加,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关。但经营状况好转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增速相对逊色。此外,随着全球多家央行紧缩周期的到来,一些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债务风险在上升。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在分析我国杠杆率状况时,发出了政府债务或已超越警戒线的警告。他说,从宏观视角看,我国整体杠杆率不高,但上升速度较快。我国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尤其2008年以来,由于信贷规模扩张,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迅速上升。此外,地方政府债务和潜在风险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客观而言,我国经济短期稳增长还需投资挑大梁,投资就要落实到项目上。今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涉及总投资2409亿元。这些项目集中在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看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民间投资增速仍低于国有投资,而且资金到位率仍有隐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9%,但降幅比1、2月收窄5.1个百分点。资金到位率低与融资环境有关。可以看到,资金“脱实就虚”的投融资结构性矛盾仍会压缩部分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背景下,投资主体仍以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这些企业背靠国家与地方政府信用,从商业银行融得大量低成本资金。另外,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局面,则限制了社会上优质资产的供给,再加上资产流出的限制,这都为市场炒作土地等资产提供了土壤。当前经济增长正处于下行期,“资产荒”的现状,也让银行乐于为基建提供信贷。数据显示,与一季度固投同比增长9.2%相比,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3.3%。在投资贡献度逐步降低的情况下,如果后续投资放缓,肯定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当下,融资成本的飙升正在迅速波及债券一级市场,直接影响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就在上周,贵州贵龙实业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企业债,利率竟然高达7.8%。

自2013年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开始,中央严格收紧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再配合“开前门、堵后门”的财税体制改革,融资、负债渠道大受限制。在想办法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地方融资难题逐渐嵌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复杂体系中。近几年不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出PPP项目,本质上还是想通过政府有限的资源来加杠杆,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地方发展和建设。

当前,发展压力倒逼地方重新扩张融资需求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显著。各地围绕融资在不断“创新”,但各地雷同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因为地方政府及其旗下的融资平台已成了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信号变化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考验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能力的时候。中央态度很明确,违规举债被公开问责将成常态。现在就看谁能通过PPP和引导基金模式,最大化利用好社会资本了。

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先生不久前在某次演讲时表示,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靠人口红利,一个是靠海量投资。但这两方面现在都碰到问题了。中国经济要回归稳健发展轨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必须取得新突破。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