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9月23日

查看其他日期

美好生活的基本元素——读《金钱与好的生活》

2017-0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英团
  《金钱与好的生活》
  (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 著
  阮 东 译
  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美好生活的基本元素

——读《金钱与好的生活》

⊙刘英团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言,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能脱俗地挚爱着“钱”,总觉得“有钱就有一切”。但是,有钱并不等于幸福,并不等于有安全感。“我这么有钱却如此痛苦。”搜狐总裁张朝阳就有个很著名的苦恼。而相反,“饿时吃饭,困时睡觉”,难道就不是幸福的?其实,工作及生存环境,公平、公正、人的尊严等等,都是幸福元素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分子。而不少人之所以没有幸福感,就在于做不到“适可而止”。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携手他的哲学家儿子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在合著的《金钱与好的生活》中开篇即指出,“贪得无厌”是大多数人没有幸福感的根源。

“人活着的目的应该是让自己开心,但人们终其一生忙碌又受罪,想到这些还真是让人不解。”在柏拉图看来,人的内心都住着精灵,就像是注定的天命,让自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并最后完成生命的拼图。纯粹功利地攫取财富,难以收获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欲望无止境,即使赚再多的钱,势必还有更多、更大的企求。“资本主义是一种努力奋斗和赚钱的生活状态……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这个目的就是美好生活。”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对此,凯恩斯的老师乔治·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有很妥帖的描述:“我们所知或所能想象的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某些确定的意识状态,他们大致可以表述为人类享受美好事物的愉悦体验。”但是,无论社会是贫是富,人们总会“不知足”。罗伯特和爱德华认为,“不知足”植根于人的本性,植根于相互间的攀比。“这种本性因资本主义而变本加厉……(甚至)成了社会常态。”

在《金钱与好的生活》中,罗伯特和爱德华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凯恩斯“一个无须工作的未来”的想象:如果资本设备持续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每年1%的幅度提高,“100年后,先进国家的生活标准将是今天的4至8倍”,那么“人类只需要投入一小部分工作时间就能满足其全部的物质需求,每天最多工作3小时即可‘满足我们的本性之恶’”。罗伯特和爱德华从三方面解释了凯恩斯的预测为何失准,并对凯恩斯高工资、高消费、高生产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高损耗模式给予强烈批判。他们认为,工作并不等于“劳动和辛苦”,工作也不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是激励、认同、价值和社交的来源,“提供内在的满足感”。凯恩斯假设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总会有满足的一天。但是,“拥有一切的人”却总想要得到更多。罗伯特和爱德华通过“个人欲望的本质”,结合其他人的欲望“回答”了人们为什么“永不知足”。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错误在于“他认为资本主义释放出来的贪欲可以因充裕而得到满足”,“(并)没有想到资本主义会产生一股创造需求的新动力”,冲破传统习俗和良知的束缚。倘若把人的贪欲从道德的牢笼中释放出来,那就几乎无法把贪欲重新关进道德的牢笼,或控制住它。这也是当下我们为什么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却没有幸福感的缘由了。

长期以来,掠夺式经济模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正如罗伯特和爱德华所言,过度的物质需求,反而使人们深受其累且无法或者难以自拔。蒂伯尔·西托夫斯基在《无快乐的经济》中把人的“不知足”形象地比喻为“挠痒痒”,即“当我们的所有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了一种心理,它不是满足后的平静,而是不知足,就像身体痒了需要抓挠一样,必须用新鲜的事物来缓解这种状况。随着财富的增加,厌倦感也在增加,这使得人们更疯狂地寻找刺激性体验。”而“人的本性就是对所拥有的东西永不知足”,所以我们会继续去寻找更刺激的体验。对此,美国人比尔·麦吉本在《幸福经济》中发出警告:“如果人类继续急功近利,掠夺性地发展经济,环境恶化的速度将超出我们的预料,地球亦将走向毁灭。”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三种生活方式:一是享乐的生活,以满足肉体欲望为主;二是政治的生活,崇尚荣誉,追求财富、地位等外在的东西;三是沉思的生活,专注于精神的思辨。他视沉思为最高贵、最持久的活动,“是人所能得到的完满幸福”,因而最为推崇。那么,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幸福到底是什么?是物质极大丰富?是性欲满足?是自我实现?是精神自由?是种族的延续?是对终极真理的追求?每个人或许都有不止一个答案。在《金钱与好的生活》里,作者对此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作为个人和公民,应该追求的目标不只是幸福,还要有幸福的理由。反之,若简单地追求幸福,势必会产生一种错觉:自以为生活得很好,但其实不然。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国人的钱包逐渐变鼓,生活发生了质变,但也带来“你幸福吗”的困惑。“金钱与好的生活”极有诱惑力,可又使少部分人走上了不归路。所以,对这些人来说,“金钱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诱惑,是享受,而非精神的愉悦与提升。

真正的“好的生活”并不是对金钱、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满足,这种单纯追求感官上的物质满足的思想是应该被摒弃的。近年来,每到春季,全国总会有不少地方处于雾霾的红色预警中。雾霾给国人以强烈的提醒:追求好的生活,环境指标、健康指标等也须同步考虑。好的生活意味着身体、心智、灵魂三者的和谐发展。而罗伯特和爱德华概括的“美好生活的基本元素”还有健康安全、尊重、个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友谊、闲暇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我们还需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