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7月7日

查看其他日期

疾病曾改变了
世界历史的走向——评《瘟疫与人》

2018-07-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华文
  《瘟疫与人》
  (美国)威廉·麦克尼尔 著
  余新忠、毕会成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5月出版

——评《瘟疫与人》

⊙陈华文

近几十年来,西方史学界兴起“大历史观”“全球史观”的浪潮,在研究历史时注重气候变迁、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瘟疫与人》这部史学著作,从医学维度,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就极大地开拓了历史研究的空间。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1917—2016)是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史学科的“现代开拓者”。《瘟疫与人》是他的学术代表作之一,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著名学者托马斯曾评论说,麦克尼尔是第一位把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重新解释人类行为的学者,也是第一位把传染病列入历史重心,给它应有地位的史学工作者。麦克尼尔在容易被忽略的史料中,打捞历史的蛛丝马迹。他探讨疾病影响历史变迁,是因为他意识到疾病,不仅对人类,还对整个生物界都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

然而,探讨疾病与历史的关系,是条学术险道。此前还没有人系统梳理疾病的历史,已有的文献,也是零碎和片段式的。为此,麦克尼尔查阅了全球大量相关史料,并且向医学领域的专家虚心求教。按照编年史方法,《瘟疫与人》分为“狩猎者”“历史的突破”“欧亚疾病大交融”“蒙古帝国颠覆旧有的疾病平衡”“跨越大洋的交流”“近代医学实践的影响”六个章节,深入论述曾在世界上大面积传播的瘟疫。虽然今天距离本书首版已过去了40多年,可是读起来,仍然令人耳目一新。

麦克尼尔对世人习以为常的众多历史现象所做的解释,往往与之前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社会史的分析大异其趣。比如,1520年西班牙人科尔斯特只带了不到600名随从,竟然征服了拥有数百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个中缘由,麦克尼尔认为关键是在于“新大陆”居民遭遇了从未接触过、而西班牙人见怪不怪的致命杀手——天花。“就在阿兹特克人把科尔斯特及手下逐出墨西哥城的那个晚上,天花正在城中肆虐,连那位率队攻打西班牙人的首领也死于那个悲伤之夜”。所以,事实是,传染病——这一可怕的“生物武器”,征服了印第安人。

为了论证疾病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麦克尼尔还列举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例子。公元前430年至前429年,雅典与斯巴达人的战争难分胜负,而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使雅典失去了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后来的政治趋向。在1870年普法战争之际,同样是天花病毒,使两万法军丧失了作战能力,普鲁士军人由于做了预防接种而未受影响,战争胜负于朝夕之间改变。麦克尼尔就是想证明一个观点:疾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要素之一,无论认不认同,这是客观存在。

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保证不生病。同样的道理,没有哪个社会,能确定不会受到疾病的侵袭。古代的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公共意识淡薄,卫生医疗环境不尽如人意。由于多方面要素的作用,曾有几次席卷世界的严峻疫情,把人类及其创造的文明推到了悬崖之上。

在人类历史上所遭受的疾病中,黑死病是最令人恐惧的。这种疾病是鼠疫中的一种,由老鼠身上的跳蚤迅速传播,人类一旦染上这种疾病,皮肤出血后变黑,死亡率超高。历史上因黑死病死亡的总人数高达2亿,肆虐地球至少300年。黑死病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6世纪,起源于埃及西奈半岛,波及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2500万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其中英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第三次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死亡1200万人。黑死病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至今欧洲人谈起黑死病,仍心有余悸。

在中外历史上,除了噩梦般的黑死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发生过巨大的“威力”。《瘟疫与人》对我国历史上的疫情也有专门的叙述。近几百年来,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疾病,首选天花。这是一种最古老、死亡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患上这种疾病,如果运气好,大难不死,脸上也会留有麻子,“天花”即由此得名。这种疾病大面积传播,中外历史上均有记载。我国在清朝时期,很多人都无法逃脱天花疾病的魔掌,比如顺治、同治两位皇帝,都曾感染过天花。而在民间,人们感染天花后,无法得到及时医治只能等死。

其次是鼠疫。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中国北方大旱,导致大面积饥荒,饥饿难忍的老百姓四处找老鼠充饥。可是此时的老鼠也找不到可食用的粮食,体质变弱,携带的病菌格外多,再加干旱使鼠洞内温度相对升高,又加剧了鼠疫杆菌的繁殖。仅仅1644年,北京就有30%的人口被鼠疫夺去生命。如此严重的疫情,直接动摇了大明王朝的统治根基。

最后是艾滋病。麦克尼尔在撰写《瘟疫与人》时,这种病毒还鲜为人知。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美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至各大洲。截至目前,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已超过3600万。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至9年,虽然无法治愈,但医学界从未放弃寻找、研制治疗的“神药”。

历史上曾广泛传播的各种疾病,夺走的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战争。近一百多年来,医学技术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公共健康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但麦格尼尔提醒世人,不要过于依赖现代医学,因为技术并非无往不胜。人类有时很强大,有时很脆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常会束手无措。提升面对疫情的应急能力,考验社会的治理水平。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和食物供应链压力的增加,都可能直接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

当下的新发展理念,是把人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解决影响人类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各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深切期望各国的这些努力能把人类生活环境、公共卫生提升至与这个时代的科学发达程度相适应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