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1月9日

查看其他日期

电商是消费升级受益者更是积极推动者

2018-1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盘和林

由商务部中商智库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编制的《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报告2018——“双11”十年大数据透视》(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对外发布,通过对天猫“双11”十年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总结了近十年以来我国主要城市的消费升级趋势,包括享受型消费需求迅速增加、服务消费占比不断上升、品质型高端化消费需求旺盛等特征。

天猫“双11”十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社会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见证了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电商是消费升级的受益者和积极推动者。

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愈加凸显。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不能过于依赖投资和净出口。而且,消费水平直接关系民众从经济发展中收获多少“获得感”,因此,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助力消费升级就成了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下旬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些文件,连同此后陆续出台的包括个税改革等各项政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而要实现消费升级,仅仅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够,如何满足不断增加的对高品质商品的有效需求则是整个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消费者由生存型消费需求向发展型和享受型需求升级,国内相对落后的供给水平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进一步推进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供给侧,一方面要促进国内企业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展广阔的海外市场。

而天猫“双11”,不仅给了消费者一个释放消费潜力的机会,也给了商家一个展示自己产品更新技术升级的舞台。但其意义还不仅于此,实际上,每年的“双11”,都是一次商业、支付、物流与服务等社会商业基础设施的大考。“双11”早就不独属于天猫了,每年一到10月底11月初,全国的商家都开始紧张地“备战”,除天猫以外的淘宝、亚马逊、苏宁、国美、当当等主要电商平台都纷纷行动起来参与这场零售盛会。今年的“双11”不仅是电商线上狂欢,线下实体、商超也都早早入局。不仅如此,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升级,意味着遍布全球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农民、设计师和生产管理人员也投入其中。

各平台的“双11”成交额也节节攀升,天猫2009年成交额5200万元,到了2017年,已达到惊人的168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0%,支付总笔数也从2010年的1261万笔增加到2017年的 14.8亿笔,发展速度令人咋舌。而支撑如此大规模交易的,是不断升级的包括支付体系、物流体系在内的商业基础设施。

“双11”成交量逐年快速增长,但在下单、支付环节的卡顿、网络崩溃等现象反而是越来越少,这就反映出相关平台的技术实力也在逐年增强。比如支付宝交易峰值从2010年的每分钟2万笔到2017年的每秒25.6万笔。而以前常被吐槽的“双11”物流明显比平时慢的问题也在被很好地化解了,第一单送达的速度越来越快。2017年“双11”第一单的送达时间是12点12分18秒。这意味着在金融、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商业的运转效率。

对消费者而言,消费体验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些消费者甚至都有些无所适从,为了在“双11”启动的零点能抢到心仪的商品,都会提前很久便开始搜索、追踪相关信息。从数据上看,参与天猫“双11”活动的最初只有27个品牌,到2017年已经上升到14万个品牌的1500万种商品。消费品牌丰富度大大提高,各层次消费者皆随其愿。

互联网电商只用了十多年就从边缘走向了前台成为主流,而今正以新零售引领者的姿态大力驱动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着这场从虚拟经济到新实体经济、新数字经济的认知变革。

时至今日,天猫“双11”已从网络促销节成了全球商家与消费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巡礼,俨然一场商业奥林匹克盛会。全球各大商家品牌齐齐亮相,争相进入中国市场。

本周一开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据估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又何尝不是国内跨境电商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已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新阶段,助推消费升级,电商还大有可为。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