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6月2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人性,能促进逐利的资本向善

2019-0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鑫

资本的逐利性能促使人类财富增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也会带来社会资本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掌握资本的人向善,让社会向善、人性向善引导商业向善、资本向善成为潮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是否具有道德属性争论不休,至今持有资本是无道德的、资本是有道德的或资本是中性的,但可以被赋予向善的理念而造福社会的观点都大有人在。这里所讲的道德,指的是“善”,代表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能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

资本无道德论认为,资本是物,不断增值自身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逐利性,可能是由人性的贪婪决定的,但更多是由市场竞争规律所决定的。市场经济在实质上要求资本增值最大化。对利润的追求既是资本的内在动力,也是资本应对市场竞争外在压力的要求。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增值,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基于理性人的假定,强调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利益。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将“资本”定义为能够创造收入的财产,强调唯利是图是资本的行为动机,并认为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人在追求私利的同时会增加所有人的福利(国民财富)。哈耶克称这种市场运行机制为“自发的秩序”。

其实,亚当·斯密之前是利他主义者。他在1759年出版的伦理学名著《道德情操论》中,严密论证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怎样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行为,尤其自私的感情或行为,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促使他从利他主义转向利己主义的重要原因是,他发现资本的唯利是图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最大原因。所以,斯密把同情(道德)作为社会行为的基础,而把逐利的资本看作增进国民财富的原因或动力。

资本道德论认为资本是有道德的,逐利就是资本的道德。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亚当·斯密之所以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经济,重要前提是个人有基本的道德自觉,能自觉向善。也就是说,资本必须具有道德,才能形成经济运行的“自发秩序”。这其实是对斯密思想的误解。因为资本的等价交换和互惠互利是市场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要求,是道德起源的前提,而非凭空产生的道德自觉。正如斯密的那句名言: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用利他心打动他们,而用利己心打动他们。

资本中性论认为,资本的道德价值与商业利益可以协商一致。如果能依靠商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资本就能被赋予向善的理念。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为此提出了“影响力投资”(笔者认为称“影响力资本”也许更科学),指的是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力求实现积极的社会效应投资。即能够实现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资本)。近年来,社会影响力投资在全球发展很快,投资量和人数以每年15%至18%的速度增加。去年,作为可持续金融,影响力投资还被纳入了G20峰会的议题。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用影响力投资解决社会问题的范例。例如,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2009年投资的公益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在中国香港天天向上基金增资1亿美元后,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项影响力投资;禹闳资本打造了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投资三方合力的“绿康模式”;2017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脱贫基金,承诺在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脱贫等。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掌握资本的人是可以向善的。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能促使人类财富增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社会资本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掌握资本的人向善,让社会向善、人性向善引导商业向善、资本向善成为潮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实践也证明,资本不仅是逐利的,也可以从善如流。这取决于投资者的选择。

资本向善,不等于发展慈善事业。一些资本大佬在赚了很多钱后大张旗鼓地从事慈善事业,并不是资本具有道德使命,而是这些大佬向善了。因为赚取利润的金钱是资本,用于慈善事业的金钱不是“资本”而是“资金”。也就是说不是资本向善,而是企业家向善。

促进资本向善,大力发展影响力投资、影响力债券、公益创投、绿色金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过去资本逐利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可能单靠政府和慈善事业来解决,尤其需要发挥资本的力量,将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结合起来。不能挣钱的企业肯定不是好企业,但只追求商业利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企业也必定难以成为伟大的企业。资本被赋予向善的理念,不仅可以造福社会,也有利于自身的增值。

“所有社会问题都是商机”。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话来说,“只有把社会问题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的时候,社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资本向善,在获得正常财务回报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健康养老产业、扶贫产业、环保产业等齐头并进。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