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9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低增长进入共振模式 全球经济弱势难改

2019-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郭可为

鉴于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上升,新兴市场脆弱性加剧,全球经济走弱。欧央行9月12日议息会议宣布降息并重启QE,宽松程度超市场预期。至此,全球两大央行美联储、欧央行均开启了货币宽松,主要经济体中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降息,全球央行宽松周期已打开。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共振式”低增长,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低于“荣枯线”,贸易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速,通胀在低位运行。在多重挑战下,经济前景堪忧。今年前两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步伐都在放慢。美国由3.1%降至2%,欧元区由1.3%降至1.2%,日本由2.2%降至1.3%,德国由0.8%降至0,英国由1.8%降至1.2%。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也不足。印度由5.8%降至5%,创下6年来最低增速;巴西由0.5%升至1%,俄罗斯由0.5%升至0.8%。整体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差于预期。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均下调0.1个百分点,分别为3.2%和3.5%。在本月的经济预测中,欧央行又下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

当下,全球制造业已处于收缩区间。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49.5,连续第四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主要发达经济体8月制造业PMI指数全部处于“荣枯线”以下,美国、欧元区、日本、德国、英国分别为49.1、47.0、49.3、43.5、47.4,分别较上月下降2.1、提高0.5、下降0.1、提高0.3、下降0.6。

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回落至2.6%。全球主要贸易大国的出口基本呈现萎缩态势。美国、欧元区、日本的最新月度出口数据分别为-0.64%、-4.7%、-4.12%,俄罗斯的出口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连续两个月下降10%以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总体不够强劲。在经济增长疲弱的同时,全球通胀水平也一直处在低位,甚至某些国家长期被通缩阴影所笼罩。今年7月,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的CPI分别为1.8%、1%、0.5%、2.1%,核心CPI分别为2.2%、0.9%、0.6%、1.9%。美国和英国的CPI在2%的合适区间内,但欧元区和日本长期面临通缩压力较大的局面。在各大经济体通胀水平相关性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也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从而使得全球通胀水平长期低位运行。

相对而言,全球劳动力市场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采取了刺激性政策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形势逐渐改观,迄今,失业率大幅下降,就业人数稳步增长。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的最新失业率分别为3.7%、7.5%、2.2%、3.9%。美国的失业率创1970年以来的新低,欧洲劳动力市场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日本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时的水平,如果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加快,全球劳动力市场有望向着充分就业更进一步。

由于美联储转向降息周期,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充裕或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撑。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性新旧动能转换或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新增长点。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将促进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也会对各国就业产生显著的放大效应。所有这些,都将对全球经济形成托底之力。

然而,在一系列制约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态势难改。其一,贸易摩擦已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全球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据IMF估计,在严峻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升级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使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0.8%。其二,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在缩小。在货币政策领域,美联储降息空间有限,日本和欧洲央行目前短期利率为负,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应趋于弱化。在财政政策领域,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联邦政府预算赤字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政策必然因此大受掣肘。在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领域,美国政府推行的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加大了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的协调难度。其三,国际债务负担日益加重。据国际金融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全球债务升至244万亿美元,为全球GDP的318%,只略低于2016年中期创下的历史高点320%。经济减速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收支压力加大,令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显著上升。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