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要提示 1.1、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1.2、董事陈建、王秋蓉、独立董事蔡敏勇,因故未出席董事会议,但仍仔细阅读了本报告摘要,并出具了书面确认意见。
1.3、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公司负责人董事长席时平,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丁振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财务部经理戴丽达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不适用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股东中仅有国有股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是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其持股代表上海申达(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2月27日,目前注册资本为84,765.9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沈耀庆,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为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开展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国内贸易等。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的控股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23日,目前注册资本为64.2914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肖贵玉,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为各类纺织品业务和国资授权范围的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产权经纪等。在报告期内未发现任何对上述国有股份的质押和冻结情况。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总体回顾
2005年度是本公司进行新一轮战略发展和调整最为关键的一年,启动了一系列的实质性举措;在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整合和人员结构调整的同时,整体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仍保持着相对良好的态势,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纺织品外贸业务、汽车配套和柔性复合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业务、传统纺织中的制线和印染业务、以及新开辟的房产物业等四大板块,本报告期内经受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贸和汇率的宏观背景出现多重变化。我们经历了纺织品出口配额和出口补贴的取消,国家在短期内突然开征、又突然取消出口从量税,欧美先后提起或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人民币汇率突然升值等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第二,汽车工业在经历了2003年的爆炸式增长后,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开工不足,整车和配套产品的价格车持续下跌。第三,业务成本持续上升。这不仅意味着上海地区能源成本和用工成本的持续抬升,更包括了部分主要纺织品原料价格波动和上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暴涨(原油摸高达70美元/桶左右,是2003年度一般价格的两倍有余),对公司毛利率水平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公司与相关行业景气度、国家外贸及汇率政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系统风险因素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加,而公司历年稳定增长的积累和当前主动调整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正在逐渐提高公司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公司较早地注意到了各种可能的内外部因素变化,开始实施主动的战略调整规划。已初步实施的汽车配套业务的战略扩张和传统纺织业务的调整、以及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各项举措,在本报告期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再加上外贸业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优异表现,使公司在困境中仍保持了应对挑战的能力。
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获取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和7801万元,同比分别减少了8.57%和4.90%,实现每股收益0.165元,比上年降低了32.10%。每股收益同比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按照10:4比例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后摊薄计算所致(复权计算为0.231元,同比降低4.9%)。除销售收入有所增长外,收益指标虽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全部超额完成了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日历进度,经营活动净现金净流量达到1.61亿元,是净利润额的206%。
(二)报告期主要业务指标的简要分析
1、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率
报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与上一报告期相比,上海第三制线厂、上海司麦脱印染有限公司、上海第二印染厂相继被调整歇业和置换出局,相应减少收入;上海维欧爱织带有限公司、甲乙(常熟)染整有限公司、申德制衣厂相继被收购或设立,相应增加收入。剔除增减相抵的余额25891万元,则05年比04年实际增加收入35201万元,增长率达7.64%。销售收入的上升主要依赖于外贸业务的持续增长和膜结构(柔性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规模的初步形成。
报告期的主营业务利润达到3.10亿元,同比减少了8.57%;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25%,同比下降了0.72个百分点。四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导致这两项指标同比有所下降:第一,因竞争激烈和整车降价导致销售价格的下降,仅传统纺织和汽车地毯降价就导致收入减少超过4300万元。第二,销量减少(尤其是汽车配套业务销量减少)导致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上升。第三,原材料(尤其是如石油产品等初级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上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幅度达2.61%,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1.91%的上升幅度。第四,多变的出口政策、突如其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配额取消导致的恶性竞争,也不断地压制了纺织品出口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面对不利因素,公司并未一味地消极被动,今年开始实施的调整措施已开始显示效应:传统纺织企业中的司麦脱公司停业搬迁、第三制线厂整体合资当年产生收益,消灭了上年度两个合计超过2000万元巨额亏损的企业;持续不断的冗员裁减工作,年内减少了超过400万元的工资性支出。所有这些举措,有效地抵消了销量减少、价格下降和原材料上涨的负面影响,使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利润率仍保持了一定的水平。
2、 主营业务的结构分析
本节的货币种类,除非特别说明,均指人民币。
公司的主营业务,除新开辟的房产物业业务以外,主要包括以纺织品为主的外贸业务(国内贸易有相当部分是出口商品的国内采购)、传统纺织业务(主要包括以制线和精梳棉为主的棉纺业务以及印染业务)、汽车配套纺织品业务(包括车用坯毯和成型毯系列产品、车用面料、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内饰产品)、以及其它产业用纺织品业务(膜结构系列材料和土工材料)。以上各项业务在报告期内的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以及他们各自在公司总盘子中的比例结构,请参阅下表。
(单位:万元)
其中,占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业务的情况参见下表:
(单位:元)
从公司报告期内的整体业务结构状况来看,外贸业务虽然遭遇多项不利因素,但仍保持了上升势头,占总公司的业务比重不断提高;汽车配套业务受行业景气度的影响销售量减少;以膜结构为代表的产业用品业务虽在总收入中比重不大,但上升势头十分明显;传统纺织业务的比重,随着公司战略调整的全面推进而不断下降。
从地区划分,公司主营业务的分布情况参见下表:
(单位:元)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达38.04亿元,占全部销售的76.74%;而在境外销售收入中,销往美国的就超过1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1.06%,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幅达34.51%。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尽管美国一再设限,但加入世贸组织带来更加开放的市场结构,使中国纺织产品以一种难于逆转的态势,更加方便地进入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此外,向日本和韩国等地区的销售收入比重达17.86%,向欧洲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也达到了14.24 %。从2004年开始,销售收入最大的前三位地区就被美国、日韩、欧洲占据。在国内销售中占据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上海、浙江和江苏,合计占全部销售收入25.53%。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由于近年来不断推进用工制度改革、落实消减冗员措施,年内的工资性支出有所减少,仅七棉一家企业就减少了超过450万元。同时,面对原料和能源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从管理着手加大费用控制力度,报告期内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绝对额降低了约3000万元;剔除产业调整减少的企业和新收购或设立增加企业等因素,同口径实际降低接近1200万元。以上这些措施,成为公司超额完成全年经营计划的重要因素。
3、 主要供应商和客户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总额为484,450,150.63元,占总采购额的10.45%;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总额为666,779,144.41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45%。
4、 财务状况的简要分析
资产质量方面:虽然公司近几年的业绩有所波动,但公司的资产质量仍趋稳健。各应收款项的年末净额仅占总资产的9.83%、占年销售收入的5.18%;存货年末余额是也仅占总资产的8.95%,占年销售成本的5.03%。应收款和存货的周转率表现良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合计达12392万元,公司经营中的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
偿债能力方面:公司报告期末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6.45%,比上年再减少0.14个百分点,各种银行借款总额仅占净资产的23.4%,占总资产的13.48%。公司2005年的流动比率是1.58,速动比率是1.33,现金比率是0.86。并已连续多年保持在这样的一个良性平台上。
经营效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达189.83%,净资产周转率达329.43%,固定资产周转率达560.67%,应收帐款周转次数达24.81次,存货周转次数达22.22次。公司连续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量超过50亿元,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61亿元。但由于在投资方面的净支出达8183万元(主要是房产投入),筹资方面的净支出达7929万元(主要是支付红利、银行利息和归还贷款),2005年度总现金净流量是-39万元。
(三)报告期主要业务板块和主要控股企业经营状况的简要分析
1、 进出口业务
本年度1月1日开始,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国家随即出台了征收出口从量关税政策,5月20日宣布再次上调74种出口关税,平均涨幅超过4倍,6月1日又突然宣布取消81项出口关税。仅此征收从量税一项,就使公司减少利润约450万元。配额的取消导致国内纺织品被压抑的产能大量释放和企业间无序竞争。从5月份开始,美国和欧洲先后开始对纺织品设限和启动纺织品特保条款。7月21日,宣布人民币从原先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变为与一揽子货币挂钩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导致人民币升值2%左右。
在如此不利的宏观背景下,公司本年度的出口业务仍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报告期内出口创汇达50215万美元,再创历史纪录,同比净增加了3645万美元,增长率达7.82%。下属两个外贸公司的合计实收汇额为49578万美元,收汇率达到10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外贸风险控制良好。
出口产品销量最大的两类产品依次是服装和纺织品,分别占出口总量的53.29%和28.95%。出口产品销售增量最大的也是服装类产品,增长了1901万美元,其次是纺织品,增长了1099万美元。出口产品销量增长率最高快的是金属和非金属类产品,增长率达61.3%,其次是工农具,增长了60.6%。显示公司外贸业务在以纺织类产品为主导的前提下,结构优化能力有所增强。
由于上面阐述的种种不利因素,再加上出口产品竞争的无序化,中国与欧美海关公布的受限纺织品检测日报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的接单状态极不稳定,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利用空运渠道,使运输费用不断上升。因此,纺织品出口的毛利率水平不可避免地呈下降趋势。尽管出口创汇持续增长,但外贸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从去年的6.39%,下降到今年5.50%;利润总额从去年的9582万元,下降到今年的8122万元。
在2005年纺织品外贸的“乱世”之中,这样的业绩水平,不仅使外贸业务继续巩固了在公司业务结构中的龙头地位,在整个纺织品外贸行业中也堪为难能可贵。我们认为,外贸业务业绩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成本、高品质以及中国纺织工业的完整配套体系,使中国纺织品的加工和制造能力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尽管欧美采用各种设限手段,但市场趋势是无法逆转的。第二,多年积累的外贸经验,提高了公司对贸易形势的整体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年初就制定了针对性的业务调整策略。第三,公司的规模、资金、品牌、诚信度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优势。第四,公司持续推进的外贸事业部机制和人才策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第五,公司外贸事业部近年来逐步完善的ERP管理体系,在风险控制、订单管理、资金调配等各方面的正面作用日益显现,该业务的管理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第六,公司坚持的工贸结合策略,使公司获得了有别于普通纯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
2、 产业用纺织品业务
公司的产业用纺织品业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汽车配套纺织品业务和其他产业用纺织品业务。这样分类主要是基于汽车配套行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其在产品制造加工、企业管理、标准认证上明显有别于其它的产业用纺织品。
1) 汽车配套纺织品业务
公司的汽车配套纺织品业务囊括了车用坯毯、成型毯等系列零件、车用安全带、车用面料和安全气囊等主要的纺织内饰产品,目前主要包括了八家控股和合资的相关企业,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武汉神龙、安徽奇瑞等企业的相关产品主要供应商,也向其它整车企业或整车配套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其综合能力在国内汽车配套纺织品行业内名列前茅。其中尤以汽车地毯业务最为成熟、最具规模。
报告期内的汽车行业景气度仍不容乐观,在2003年度的井喷行情之后,从2004年开始进入调整期,本年度在经济型轿车产销拉动和04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产销有所回升,但仍未走出低谷。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整车行业的利润已连续两年下降,与国际汽车业利润水平接轨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汽车行业的排名发生较大变化,上海通用爬升至销量首位,日韩系车厂增长势头迅速,奇瑞、吉利等民族系车厂开始榜上有名,上海、吉林等主要汽车生产地区的产销量也已连续两年下降。所有迹象显示出,汽车行业的洗牌期已经不期而至。
汽车行业的低迷,整车企业的销量及排名变动,必然对本公司的汽车配套纺织品业务带来巨大影响,使公司主要汽车配套企业(尤其是地毯生产企业)的开工面不足,导致公司报告期汽车内饰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0.87亿元(合并报表范围该业务销售收入为2.99亿元),下降幅度高达22.53%。该业务销售收入占我公司的比重由上年的7.93%下降到本年度的5.75%。该业务报告期内的利润总额为1662万元;剔除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净利润是869万元,比上年度的2478万元减少了1609万元,下降了64.93%,净利润占公司的比重由上年度的30.21%下降为11.14%,是本公司今年整体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业务板块主要控股和参股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如下表所示(未扣除少数股东权益):
(单位:万元)
2) 其它产业用纺织品业务
产业用纺织品业务的门类非常广泛,是介于纺织、技术和其他多种技术的边缘区域的复合工业学科。本公司目前主要涉足的是热熔高分子柔性复合材料(通常我们称之为“膜结构产品”)和各类土工材料。
该项业务在报告期内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态势,尤其是总投资达1.5亿的膜结构系列产品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机。该项目引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在国内、乃至亚洲地区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其产品还处于市场引导期,因此我们从年初开始逐渐调整了产品的主攻方向,从原先确定的户外灯箱广告打印材料,逐步将目标市场锁定为出口和国内替代为主。承担膜结构项目的申达科宝公司也从2005年中期开始连续扭亏为盈。公司针对相关设备的高端特性,确立了以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策略,年内先后开发出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PVDF膜结构和改性充气材料,于2005年11月通过了专利申请受理,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基于该项产品技术含量高以及多种学科交叉的特点,逐步建立了以“专业化”和“技术先导”为特点的营销模式,力图与客户(尤其是境外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和技术合作的伙伴关系。
各类土工材料业务主要由公司全资企业新纺织产业用品公司承担,报告期内,该业务的宏观面也存在较大变数。原来主要的业务范围长江口项目2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国家宏观调控使一些工程项目被取消或延后;石油及石油制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同时给该业务的销售和成本控制带来负面影响。但该业务仍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得益于新纺织公司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包括:开拓新市场弥补销售缺口;利用企业传统的技术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保持同业竞争中的核心优势;逐步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年内已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以有别于普通的工程承揽。
该业务板块主要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如下表所示(未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其各项指标均比上年度有一定的提高或明显的好转:
(单位:万元)
3、 传统纺织品业务
公司从2004年开始主动性的战略调整,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传统纺织业务。继上年度完成了第二印染厂整体置换到申达集团和第三制线厂整体企业合资改制的工作后,本年度进一步加大了传统纺织的调整力度。年初,公司以一美元收购了韩国独资的甲乙(常熟)纺染有限公司,并于年内基本完成了下属印染企业司麦脱公司的整体歇业、搬迁和两个印染企业设备、产品结构的整合调整。下半年,又与泰国协联公司签署了就上海第七棉纺厂整体改组合资的协议,并在2006年初完成了新公司工商登记手续(以上两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请参见本年报“公司投资情况”一节)。此外,在报告期内公司还完成了多年亏损的上海火炬工业用布厂的歇业工作。
上述调整工作,都是在基本解除这些企业大约1600名无固定期限员工劳动合同关系的前提下、在基本承受了企业关停损失和资产清算损失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对公司当年的业绩有所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为公司的整体复苏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由此,公司下属的最大的两个传统纺织企业完成了战略调整的初步工作,同时,在合资合作的同时,通过协议安排,为公司保留了七棉土地房产、对合资企业华昌公司的长期投资等优良资产。公司也正在考虑目前仅存的一家尚未调整的棉纺企业的后续方案,并拟将传统纺织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和人员进行集约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改制后的延续成本。如果所有的工作顺利推进,公司从事传统纺织业务的企业将从原先的六家,减少到目前的四家(其中一家尚未调整的全资企业、一家控股企业、两家参股合资企业),业务集中在印染面料、制线和棉纺业务,并逐渐将产品结构调整为中高端,将主要生产实体搬迁到上海以外的低成本地区。
由于传统纺织业务在最近两年内变化较大,因此业务数据已没有可比性。报告期内,该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9亿元,实现净利润91万元。利润的绝对额虽然不大,但相比上年度该业务主营业务亏损3934万元的数据,该业务在报告期内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该业务板块主要全资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4、 房产物业业务
房产物业业务是公司的新兴板块,目前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内容:盘活公司存量房产和试探性地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
公司与西部集团合作开发的长寿路街道26坊5/1丘地块项目,其规划已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被要求项目基础施工应一次性全部开工。目前正在讨论设计方案和动迁方案。由于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该项目各投资方已决定对项目公司追加资本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因此增加投资6500万元(详见本年报“公司投资情况”一节)。
此外,公司房产物业分公司一方面加强对已经营的存量房产租赁收入的催缴工作,另一方面对公司因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纺织业务搬迁整合而即将空置的存量房地资产,进行利用调研,并拟在合适的实际地这些资产进行盘活,以其为公司形成稳定的现金流量和收益。
(四)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06年是公司“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公司三年调整战略实施期的收官之年。总的来说,我们对经过实证检验的既定战略,将进一步加大推进的力度;同时,由于市场形势和政策导向的瞬息万变,我们也将对实施战略的措施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在实施时将更趋谨慎。
外贸业务的变数在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有新的政策出台,我们与欧美等主要进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仍未根本消除,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但是应该看到,所有对纺织品出口的主动或被动限制,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纺织品综合了产能、质量、价格和完整产业链等各种因素的强大竞争力,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好,也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而本公司外贸业务连续多年良好表现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了一席之地。
因此,公司将继续巩固外贸业务的龙头地位,并力图塑造该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加大工贸结合的力度和广度,在充分利用现有四家服装加工企业产能的基础上,适当探索高端产品路线;同时结合公司传统纺织业务的整体调整,加快外贸业务与实体企业的结合进程。其次,公司将进一步尝试海外拓展,实质性海外拓展将提上议事日程,在条件成熟时,塑造公司外贸业务的设计、营销、加工、外贸服务的产业链。第三,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充分利用ERP平台提高管理水准,化解有所积聚的外贸风险。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2006~2007年中国汽车总需求将达700万辆,2010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1600万辆。目前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中国的汽车行业2004年起进入低谷,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持续下跌。中国无疑仍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之一。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已迅速完成了从暴利时代到平均利润时代的质变,今后几年中将呈现整车价格下跌和销量稳步增长的局面,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相协调、与目前国内资源条件相适应的10%左右的年增长率是可以预期的。同时,由于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包括整车企业和零部件配套商在内的行业洗牌期将是不可避免的。
公司通过最近几年的布局,目前的汽车配套产品已囊括汽车纺织内饰件的主要门类,整体销量和产能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多年的行业经验使我们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前几年引进了大量的新型设备,尽管由于整车企业开工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产能空置,但较为完整的配套流程,也为今后的规模扩张打下了硬件基础。
近年来实施的“坯毯集约化、成型毯销地产”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将继续推进这个进程,但将把侧重点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收购兼并、业务合作等手段,力求向更多的整车企业渗透,扩大产销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新年度起,公司将更加关注生产管理,追求精益生产,提高产品制成率,逐渐缩小与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差距。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倡导民族品牌和推广经济型轿车的导向政策,进一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配套能力。
产业用纺织品将在今后几年中加快发展,预计其纤维加工量将占全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15%左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膜结构产品和土建结构加固修复用纤维增强材料等,仍属于国内还不能生产或质量存在差距的技术纺织品。本报告期内产业用纺织品业务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善,但技术要素和储备项目、以及对相关市场、产品的理解力仍有待加强。
因此公司对该业务的关注重点,除了维持生产和质量的稳定性以外,还将适当投入资金加强科研开发力量,逐步形成拥有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通过技术营销的理念,强化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塑造有别于其它竞争者的核心能力。同时,积极寻找与跨国企业合作机会以尽快提升我们对市场、产品、管理特性的认识水平;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学科边缘性,积极推动跨学科的“产、学、研”开发工作。
传统纺织行业近年来遭受多重冲击,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尤其在上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也更是难以承受不断攀升的多项商务成本,利润率明显下降。但全国的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仍呈快速增长,行业利润逐年增加,整个产业链表现出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纺织领域,其利润总额已占到全行业的90%以上。我们分析认为,地域特性、机制体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问题,是公司传统纺织业务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由此还引发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品结构陈旧等一系列问题。
但公司传统纺织业务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人才和形成的无形资产优势尚存,在行业内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下属的大多数传统纺织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竞争能力。从打造外贸业务产业链的角度,优质高效的实体企业更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公司在2004年和2005年对大多数下属传统纺织企业完成“转让、转制”工作后,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该业务的持续调整。今后的重点将转向三个方面:第一,已完成改制的企业将进入产业调整的第二阶段———“转移和转型”,即生产实体向低成本地区迁移;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整合,提高附加值、摒弃单纯的成本竞争手段;按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第二,未完成改制的企业,要积极谋划方案,在条件成熟时加速推进调整工作。第三,做好企业调整后剩余资产和少量剩余人员的集约化管理,整合可用资源、盘活资产、进一步降低调整持续成本。
综上所述,公司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的变化因素、公司各项业务的历史表现和发展态势、以及公司进一步推进战略调整的整体部署,初步拟订了公司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主营业务收入44.6亿元,利润总额8400万元,净利润6500万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6100万元。
6.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已在上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
6.3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已在上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
6.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5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6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7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经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查证核定的本公司2005年税后净利润为78,014,794.95元,本公司第五届第十二次董事会通过了如下分配预案:母公司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金7,801,479.50元,各控股子公司提取公积金等2,069,108.16元,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目前的资本运作状况,拟再提取40%任意公积金31,205,917.98元,当年净利润尚余36,938,289.31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63,419,652.54元,减去2005年6月14日向全体股东派发2004年度现金红利33,821,086.50元,实际可供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是66,536,855.35元,现拟按每10股分1元的比例向全体股东派发红利47,349,521.10元(含税),尚结余未分配利润19,187,334.25元,转入以后年度分配。本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2005年2月17日,本公司向韩国株式会社甲乙购买甲乙(常熟)纺染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该资产的帐面价值为-34,754.58万元人民币,评估价值为-30,733.30万元人民币(账面值和评估值均为债务豁免前的数据),同时,获得约人民币36889.42万元的债务豁免。实际购买金额为1美元,本次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是以审计和评估值为基础,该事项已于2005年1月18日刊登在《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此项收购已完成,该资产自收购日起至年末为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为 -165.91万元人民币,盈利状况未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印染企业停产后复工所需周期较长,再加上司麦脱公司部分设备搬迁到常熟甲乙,设备和生产体系均需要重新构建。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下转C40版)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度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