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目标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叶檀] 2006-04-25 00:00

 

  □叶檀

  

  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国资委的下一个目标是2010年有六成左右的央企成为世界500强俱乐部成员。这则新闻十分抢眼。

  国资委的目标倒也不算太离谱。去年,我国就有18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以国资委调动资源的能力,只要继续走重组合并、结构调整、集中优势、海外上市、市场垄断之路,到2010年达到50家应该问题不大。

  以上只是笔者依据以往央企的发展路径作出的推断,而王瑞祥先生强调的似乎是自主创新。光靠自主创新能否达到冲刺世界500强是个疑问。虽然世界500强企业都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但那并不表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成为世界500强的充分条件。

  事实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强,代表的是产生市场化技术创新机制背后的制度性土壤之深厚,绝不仅仅是经费数量的问题,这也就是我国虽然有世界领先技术,但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的原因。

  国资委乐观的理由,还因为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使他们的目标有了扎实的基础。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那么掌握了主要资源调配权的央企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笔者想给这股乐观情绪泼点冷水。首先,我国的企业发展总体而言并不成熟,那些在国际市场上笑傲群雄的央企独享垄断之利,凸显出高处不胜寒的窘迫。

  以去年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为例,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分别只相当于2005年世界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8.4%、7.0%、6.0%。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500强企业的经济土壤相比,我们尚显贫瘠。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必要知道,在这些漂亮的目标后面,社会将付出什么代价。去年的“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与世界500强相比,国产500强大多数系中央直属带有行政垄断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企入榜者总体不足6%。

  央企取得这一成绩,并未向社会阐明这些入榜企业鲜亮的营业收入是在何种条件下取得的?维持垄断寡头成长,耗用掉多少社会资源,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与国内外的民企是否具有可比性?我国的社会资源是否还经得起这样的消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垄断企业的壮大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使市场环境劣质化。

  张维迎曾经说过,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把进入全球500强作为政府方针的国家。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企业提出进军500强计划,国家也有扶持政策。经济指标的意识形态化将使我们迷失在豪迈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还是刘永好说得好:“说要进500强的不一定进得去,没说的也不一定进不去。”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