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零售业战略大转移
[本报记者 许群 蔡国兆 孙彬] 2006-04-27 00:00

 

  □本报记者 许群

  蔡国兆 孙彬

  

  这是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

  江苏苏果超市日前宣称,未来三年发展战略是销售收入达260亿,连锁网点达2200家,其中农村市场网点达1500家,所占销售额比例达70%。

  在外国零售业加速布局国内大中城市的同时,一些本土零售业也不声不响地走上了扩张之路。它们的策略是,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周边农村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广被克隆的“农村战略”

  4月22日下午4时,东海县牛山镇的苏果超市外,40多岁的当地农民刘根正把洗发水、香皂等日用品放上自行车车篓。他告诉记者,自从镇上有了超市后,他就经常来买一些日杂品。

  “我们现在也像城里人一样到超市买东西了。”刘根说。据牛山镇苏果超市总经理丁玉云介绍,东海苏果超市只用了4年时间就已发展成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的东海名店,解决了4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民的就业。

  据苏果集团副总经理殷仁定介绍,苏果60%以上的门店扎根县域以及县以下的农村,经营的品种中70%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销售规模中一半多的份额是在农村实现的。

  与此同时,苏果的农村战略似乎正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克隆”。湖南万客源超市、步步高超市、河北好日子超市、浙江慈客隆超市等也都开始实行“农家店”战略。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庞大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一部分,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情况真的如此么?

  双重夹击下的战略转移

  近年来,中国主要便利店企业出现了超速发展的状况。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数据:2005年末,33个主要便利店企业的店铺总数达13071家,较2004年的9836家增长过3成。

  同时,外国资本也正在加快进入步伐。2005年,商务部批准设立外资零售(含批零兼营)企业187个,是2004年的6倍多,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外资零售巨头也纷纷加大跑马圈地的力度,在中国市场新开店数量猛增。

  目前,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境外零售商超市的单位面积销售额为2.06万元/平方米年,远高于本土零售商超市的1.4万元/平方米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最新统计也表明,在上海、北京等商业发达、消费较高的城市,外资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7%。

  在来自内外两方面竞争压力的双重夹击之下,超市倒闭的情况在去年多有发生。中国零售业特别是便利店企业开始向中小城市战略转移,其中不少选择“走向农村”,试图通过“错位竞争”来建立“农村根据地”。

  当然,众多零售企业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道路,并不排除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希望通过这一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于有关项目,政府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予以扶持。

  农村成本土零售业重要砝码

  苏果、好日子等之所以热衷于“农村根据地”,除去错位竞争的考虑之外,中国农村近年购买力的迅速上升是重要原因。

  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5%。而在200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

  在长三角地区,“十五”期间农民生活水平更是有了长足的提高。2005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实际增长6.4%;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元,实际增长8.4%。

  “农村市场正在成为本土零售业抗衡国际巨头的重要砝码。”业内人士分析称。本土连锁企业正在通过改造供销社传统网点、吸引社会加盟等途径迅速做大。而与此相关的一个事实是: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030亿元,同比增长11.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