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调控的不可承受之重
[□李会霞] 2006-05-08 00:00

 

  □李会霞

  

  在全国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的当口儿,中央已经开始对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基础情况进行摸底,对商品房空置率进行调查即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无疑将成为中央政府是否对房地产业展开二次调控的重要依据。

  许多人认为,鉴于房价暴涨的现状,二次调控的到来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最为警觉的自然是消息渠道众多的开发商们。任志强担忧地说:“当这些市场中的实际反映与政府提出的目标相背时,则可能迫使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调控市场。”潘石屹也预料:“我觉得政府肯定会出台一些政策。”

  于是,二次调控成为许多买房人的期待。然而,二次调控能够不负众望,完成首次调控的未竟“大业”吗?至少,现在看来尚不乐观。其一,导致首次严厉调控夭折的内因并未消除。比如,地方政府从房价上涨中牟取暴利的冲动并未受到有效抑制。其次,房地产市场的透明交易机制至今未能确立,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市场对房价的天然调节作用失灵,为人为操纵房价创造了条件。

  由于第一个因素的存在,地方政府执行中央调控政策的动力不足,政策的作用有可能再次被化解;由于第二个因素的存在,市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房价很容易沦为利益集团牟取暴利的平台。而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恰是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效果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而,我认为,抑制房价暴涨,或者说,促使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并不在于调控的手段有多严厉,而在于政府能够积极作为,做好日常监管工作。通俗而言,就是政府对于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则的制定、确立和严格执行,比事后的调控要有效得多。因为,房价暴涨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公平的游戏规则的缺位,使得强势的利益集团成为这个舞台上的“独角”。

  以信息这一因素为例。据5月7日的《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截止到4月30日,全北京市可售的期房项目共计1512个、面积2608.41万平方米,其中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积1541.39万平方米,未售出住宅面积占可售商品房面积的59.09%。现房销售的项目中还有17815套住宅未签约,共计约12.7万套住宅没卖。

  这些数字将“房屋供不应求,涨价热销”的谎言瞬间击穿,但是,正是这些谎言,推动了北京房价连续的上涨,政府为何之前不公布这些数据?为何不制定一套严格的规则,迫使商品房销售处于透明状态,让消费者对相关信息有所了解,不至于成为房地产市场中任人宰割的“鱼肉”?

  事实上,政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交易透明、公开,市场的调节功能得以发挥,即使二次调控不出台,房价也会逐渐回归理性。毕竟,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最重要的力量,政府的作用就是尽职尽责,让市场的能效发挥出来,或许,这比政府自己走向前台进行调控要有效得多,也容易得多。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