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市对中企的需求看不到顶”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北京报道] 2006-05-09 00:00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北京报道

  “除了我们,坐在这儿的这些人,不是在谈合作,就是在找资金,这个市场的机会太多了。”张帆看着临座的一群人,如此感慨。

  张帆,中国创投界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在过去的四年间,曾成功投资百度、空中和分众传媒;他募集的红杉中国2005年进入中国,并且一直引领着中国创投界的投资潮流。

  近日,在北京友谊宾馆的米兰咖啡厅,张帆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专访。

  改变风投架构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有想法、有创意的人谈,然后把钱投出去。”

  2000年,28岁的张帆在美国加入了由Asad Jamal和德丰杰合作创办的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G)。

  “那个时期,大多数的国外基金对亚洲、对中国的投资套路基本是总部在本国,中国只是一个分公司的概念,即投资委员会、决策权都不在中国。”

  以张帆所在的德丰杰为例,作为一个全球性基金,其对中国的项目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必须要服从于全球布局,决策权、投资委员会均在美国。这种情况下,沟通成本很高,特别是对一个抢手的好项目而言,有时会出现贻误战机的状况。

  2005年6月,张帆从德丰杰辞职。在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鼎力支持下,张帆和另一个合伙人沈南鹏只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规模达2亿多美元的红杉中国的募集工作。

  “红杉中国与总部是一种战略层面的交流,而战术层面的事由我和沈南鹏决定。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发现价值。我认为这是最适合在中国发展的风险投资架构。”

  比的是眼光

  “竞争态势变了,现在是资金围着项目飞,需要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红杉中国刚进入的时候,中国的创投产业刚刚苏醒。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

  据报道,美国现在至少有30个打着“中国概念”的基金在筹资,每家要筹一二亿美元;也就是说,下半年,至少还有30亿美元的基金进入中国。

  这时做风险投资,比拼的主要是眼光。

  张帆说:“我们认同的企业需要满足两点:第一,它处在一个高增长的行业里,产业环境好,这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二,创业团队好,具备核心竞争力。”

  第二点也就风投都在说的“投人”。张帆认为,成功的创业人需要具备4个特点:1、有热情,这是创业的根本;2、有耐心。美国有互联网泡沫,中国当然也会有。而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在泡沫破裂后继续坚持的企业,中国的创业人要有正确的心态;3、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大众点评网就是这样,它的创业团队对餐饮业有长期的研究,他们知道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商业模式,知道商业价值会产生在哪里,应该在产业链的哪些环节提供服务;4、团队有很强的执行力。

  尝试在内地资本市场退出模式

  “虽然投资者多了,但是好在纳斯达克的容量足够大,我看还没到封顶的时候。”

  张帆说,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一共也就二十多家,总市值尚且不到微软的10%,这个数字和中国的经济状况极不相配,中国的创投业还有很大投资空间。

  “只有一家概念股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投资者是苦于钱投不出去。”

  从百度、分众到无锡尚德,事实上,纳斯达克、纽交所已经成为国际风投投资中国企业后“获利身退”的重要出口。

  但是当更多的风投资金进入后,国内证券市场可能会发展成为创投的一个退出通道。

  “目前这种‘两头在外’(即融资在外,在海外实现退出)的体外循环模式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也在尝试体内循环的可能性。”

  2006年,修改后的《公司法》与《证券法》正式实施,全流通改革进展顺利。“这些都预示着阻碍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性坚冰已经开始消融。”

  (陈中小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专访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张帆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