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捐赠: 看爱心不看排名
[◎袁晓明] 2006-05-10 00:00

 

  ◎袁晓明

  管理咨询顾问

  专栏作者

  现居美国达拉斯市

  每年4月15日是美国的报税最后期限,我没有那种要利用最后期限的习惯,离4月15日还有3天,我就发出了我们家的税表。

  最近几年,美国电子报税系统日趋完善,除了国税局的报税系统外,许多软件公司也都经过国税局的认证并与国税局联网。过去3年来,我都是使用同一家公司的网上报税系统,第一次网上申报税表时,我还需要寄去一张签名的表格,从第二年开始,就完全做到了Paperless(无纸化)报税,即鼠标一点,税表发走了,需要补交的税款或者是退回多余的税款都是通过银行转账。

  网上申报税表的好处,除了方便无误外,报税的系统还给许多省税的提示,并提供一些统计数据,比如,有关捐赠的信息。通过电子报税系统,我可以知道两个与捐赠有关的数据,一是美国人平均捐赠与收入的百分比;二是捐赠与减税的关系。美国人重视捐赠与收入的百分比。刚来美国时就听人说,美国人捐赠多与减税有关,当时因为还没有报税的经验,也不能确信这样的说法。现在,通过电子报税系统,就很容易得知两者的关系,比如多捐出1000美元,根据报税人的收入,能从这1000美元里减少多少税款。

  尽管每年《福布斯》杂志也公布当年美国富人的捐赠排名,但美国媒体和公众并不十分看重,国税局提供的捐赠统计资料也从不列出富人的捐赠金额和排名。美国人捐赠的观念是人人捐赠,注重的是捐赠与收入的比例。美国是一个基督徒众多的国家,《圣经》里对捐赠的描述无疑是许多基督徒捐赠的原则,按照《圣经》旧约,基督徒需要捐赠收入的10%,而使徒保罗在《圣经》新约里强调,不需要完全持守旧约里10%的要求,而是要捐得喜悦,欢欢喜喜捐出的每一分钱,上帝都是喜欢的。当然,收入高者捐得多,富人捐出几亿美元受人敬重,但美国人绝不轻看那些年收入两三万美元却一年捐出几美元的穷人,募捐者们从来不嫌捐款钱少,比如大学募捐的人打来电话,捐给10美元,募捐的人会高兴异常,一连声地感谢。牧师在教堂里讲捐赠时,最常举的例子是那些刚够温饱却挤出钱来捐赠或者是儿童撬开存钱盒为灾区奉献“小小”爱心。

  人人都按心的感动和能力去捐赠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遭遇天灾人祸时。新奥尔良飓风灾难后,两个星期内,美国人就捐出了几十亿美元。在许多超级市场的门口,美国历史悠久的慈善机构救世军在那里募捐分币,却挂着一个牌子,告诉捐赠者是在“做最好的善行”(Do the most good),他们不是在说大话,而是真心地认为善行不在钱多,而在于有心并有捐赠的行为。一般来讲,美国人对捐巨资的富人有赞扬,但很少有人会去指责那些没有大额捐赠的富人,因为人是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捐赠的,可以做的是,自己按心的感动去捐赠,收入高低、富裕与贫穷都不应该也不是捐或不捐的主要原因,谁能想到,最穷的州密西西比的捐赠比例在全美排前三名呢!在老美们心中,如果全社会只盯着少数富人解囊捐款,那就不像富人做善事,而是有点像富人被“敲榨”。相反,人人都参与慈善事业才能够造就一个仁爱和温暖的社会。

  当然,美国政府在税收上为捐赠减税,对美国人捐赠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更准确地讲,那是政府在拿出一部分税收参与慈善事业。因为税收就是美国的国家收入来源,减去税款就是政府掏钱。从个人捐赠的角度来讲,有一点退税当然更好,但捐出的还是大头,捐赠减税这样的经济手段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捐赠这样不属于经济范畴的爱心奉献。

  我很喜欢万事达信用卡的一段广告词:“有东西是买不来的,其他的都可以用万事达”,捐赠这样的爱心奉献靠减税的经济手段是买不来的。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