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晓平
“在门口排队的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不少,但对此我们更要积极稳妥。”昨天,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在北京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到了今年底,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大股东的三年禁售期届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便摆在日程上。董事长杨超表示,目前,正与有关部门研究和沟通此问题,国家和监管部门都非常支持。“公司从上市以来一直在寻找新的战略投资者,但没有时间表。”
即使没有时间表,但离12月23日上市三周年的时间越近,寻找新的战略投资者的压力就越大。今年2月,杨超曾透露中国人寿已决定拿出10%的股份引进3个战略投资者,其中两家来自海外,一家来自国内,并表示国内的战略投资者应该比中国人寿的规模还大。
而此次杨超态度很明确:“我们要选择门当户对、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相互促进的1-2家战略投资者”。上述的1-2家显然与4月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上说的2-3家综合性金融集团作为其战略投资者有一定的差距,但有一点是吻合的,即门当户对。
他希望引进的不是财务投资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成为公司的策略股东,目的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董事会,使公司董事会的建设更加国际化,“不排除吸引外资到董事会中,还可以直接选派人员进入公司的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