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豆市场盼来红色五月
[□特约撰稿 铁木] 2006-05-11 00:00

 

  □特约撰稿 铁木

  

  如今,随着南半球大豆收获的即将结束和北半球大豆种植的开始,市场的关注点开始发生转移,这给大豆市场带来了转机。“五一”长假期间,CBOT大豆逐步挣脱历史底部区域,主力合约跃上6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国内大豆市场响应也非常热烈,大连大豆的远期合约和豆粕合约率先走强,带动豆类大盘全线飘红,这预示着大豆市场即将迎来一个红色的五月。

  与工业品生产不同的是,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性,同时关键生长期的天气条件对农产品的生产、收割和运输储藏有着很大的影响。就大豆而言,目前南美的大豆即将收获完毕,而北半球的大豆种植已经开始,这使得市场人士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新一轮大豆种植的条件上来。而今年北半球的大豆种植条件确实令人担心,美国的种植天气也不容乐观。

  纵观历史上每次的农产品大涨,几乎同时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是基础货币贬值导致通胀加剧;二是过去产量和库存的超水平的增加抑制了新产季的产能;三是天气灾害导致了供应的短缺。从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这三个条件虽然不太成熟,但业已存在,特别是新一季美国大豆的种植,更是引人瞩目,因为美国大豆的总产之所以能够连续两年维持在8400万吨以上水平的基础是美国大豆单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虽然得益于美国农业现代化的种植水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天公作美。今年威胁美国大豆生产的除了大豆锈病之外,还要接受天气的挑战,我们知道,应对起前者来,美国人或许还有一些办法,但应对后者可能有点困难。

  但是全球大豆供应压力的存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短期内大豆市场的多头指望“靠天吃饭”的日子还没有真正来临。大豆目前刚刚处在播种期,未来天气的变数非常大,最终导致大豆价格反转的动因还是巴西农民的惜售和中国需求的恢复。根据中粮跟踪的数据,4月份我国进口大豆的量达到了267万吨,5月份的船只正在陆续抵达,目前的南美装运进度还显示6月份也是到货高峰月。据此预测,未来两三个月内国内的大豆供应量是相当充足的。这在显示国内压榨需求不减的同时,也说明了国内大豆的上行态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笔者的建议是,即使在这样一个确定了上涨格局的红色五月中,也要控制好交易节奏。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