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穷的人群:生态民
[□李昌平] 2006-05-13 00:00

 

  我国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近15万个贫困村中,这些村庄和打引相似———生态再生产无法支撑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恢复生态的价值远远大于扩大经济再生产的价值。对于恢复生态意义大于维持农业生产意义的地区,我认为就应该定义为生态区,而不是农业区。生态区的村民就是生态民,而不是农民。

  □李昌平

  

  在乐施会工作三年后,我对西南西北的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国人均年收入在683元的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近15万个贫困村中,其共同特性是人口再生产、家庭种养殖业再生产、生态再生产无法协调起来。常见的状态就是:人口增长———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砍树作烧柴———在石头缝里种庄稼和在山上放牧———水土严重流失———经济再生产扩大失败———更加贫困。

  绝对贫困的2365万人,不能视为农民,应属于生态民

  为使我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我选择非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及其所属的一个村庄的情况作为立论的依据,而该乡村在我国西南西北的贫困山村中是很有代表性的。

  1、打引乡基本情况

  打引乡位于惠水县西南部,距县城66公里。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14个自然村寨,2330户,11154人,布依族占绝大多数,苗族次之。全乡均为喀斯特地貌,森林覆盖率28%,拥有荒山面积4.5万亩,草山面积3万余亩,耕地面积为8099.41亩,其中:田面积4453亩,土面积3646.41亩。乡境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花生等。林产品主要有油桐籽、核桃等。牧业主要有猪、牛、山羊、家禽。工业以粮食、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平均海拔880米,年均气温16.8度。粮食总产量3329吨,财政总收入26.7万元,人均纯收入1379元。

  2、打引乡打永村拉将组、麦国组基本情况

  人口:拉将组14户78人,麦国组20户120多人,布依族;

  土地:有水田、旱地和开荒地。土地占用极不均衡,人口增长较快的农户不得不在石头缝里种植庄稼维持生存;

  种植业:水稻、苞谷基本自用,烟叶为主要经济作物,亩产一般在400斤左右。看不见成片的树木,烧柴日趋困难;

  养殖业:马、牛、猪、鸡,基本自用,马用于驮水,牛用于耕地,猪主要用作杀年猪,鸡以自用为主,也是零星现金的来源;

  食物:自种稻米和苞谷,10%~15%家庭每年缺粮3个月左右;

  饮水:人畜饮水要到3公里外的山间取水,农田灌溉靠老天爷关照。

  收入:人均年纯收入不到900元。

  住房:90%的住房依然是上世纪50年代合作修建的,石木结构,人畜共居。

  外出打工:最近两年外出务工人员增长较快,拉将组成年在外务工8-10人,麦国组20多人,有5户全家外出打工。主要在潮州、浙江工厂务工,月工资600-1000元不等;劳务收入是村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文化娱乐:除老人去世办丧事外,无任何文化娱乐活动,打年糕就算是过年了。

  社区组织:小组长一名,年补贴150元,主要提供计划生育信息。小组没有任何的组织功能,五保户也得不到任何照顾。

  

  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打引乡这样的地方是农村吗?打引人应该被视为农民的一部分吗?解决他们的贫困,能够用发展农业的办法吗?

  在西部的很多地方,所谓的农村发展———开发式扶贫,实际上都是以付出生态代价为前提的,发展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在平原地区,如果一亩地增加100斤的粮食产量,恐怕只要增加10斤尿素就可以了。让平原地区的5-8亿亩地每亩增加100斤,只要付出50-80亿斤尿素,就可以增加500-800亿斤的粮食,这相当于云南、贵州、重庆、陕西、山西、青海、宁夏、甘肃的粮食产量的总和。在贵州,如果要增加1000斤的粮食,至少要付出200斤的尿素或毁掉3亩树林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土地越来越贫瘠等生态灾难的代价。

  我常常想:像打引这样的地方,不应视为是农区,而应视为生态保护区;打引的村民,不应视为农民,而应视为生态民;他们的职业不应视为农业生产,而应视为生态保护———生产公共产品。

  我国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近15万个贫困村中,这些村庄和打引相似———生态再生产无法支撑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恢复生态的价值远远大于扩大经济再生产的价值。对于恢复生态意义大于维持农业生产意义的地区,我认为就应该定义为生态区,而不是农业区。生态区的村民就是生态民,而不是农民。生态民恢复生态,国家应该支付生态民生产“生态公共产品”的补贴———“生态补偿金”,而不是用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开发式扶贫的办法解决生态民的贫困问题。

  生态民的新农村建设该如何搞?

  我的第二个想法是:生态民的新农村建设该如何搞?要分散解决———公路、饮用水、通讯、电视、医疗卫生、教育服务、养老服务吗?假如要我就打引乡的新农村建设提出方案的话,我的方案和中央的“20个字”不尽相同:

  第一,将分散用于各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饮水、电、路、厕所、通讯、水利、学校、福利院、安居过程等)的资金,集中用于乡政府所在地和另一个中心村所在地,统一建设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服务功能齐全的新集镇。

  第二,鼓励各个村庄的村民放弃耕作,集中在新集镇生活。凡放弃耕作的生态民,可以在集镇上住政府廉租房或民建公助的经济房;整家进城市的村民,可以给一次性迁移补助,不少于人均2000元。

  第三,放弃耕作的生态民,享受生态民补贴,保证其生活水平比当农民时高。年满60岁,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不满18岁的,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19—59岁的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1600元。补助资金按月划入各个家庭在银行的账户。

  第四,生态民生活必须的粮食由政府定量充足供应,肉、蛋、鱼、菜、果等,就地解决。

  第五,高中以下阶段,实行免费教育;70岁孤寡老人,住养老院实行免费供养。

  第六,退耕还林的土地,收归国有,分属自然村集体责任管理,林业收入按照“国四民六”分成;“民六”部分,自然村村民按份所有。

  第七, 生态恢复后的副业收入,如药材、水电开发、水库养殖、旅游等收入,归生态区农民集体所有。

  也许会有人担心国家的承受能力,而据我算账,不仅不会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相反,会为国家节约支出,使资金使用效率更高。我以贵州为例来说明:

  贵州现有绝对贫困人口300万,如果按照上述补助标准,人均大约850元,合计补助25.5亿元,而贵州省2005年的各种扶贫资金约30亿元以上。新农村建设启动后,中央对贵州省贫困人口的扶持金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应该说,生态补贴资金和集镇建设资金不存在缺口。全国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即使全部属于生态民,人均1000元/年补贴,所需资金也只有236.5亿元,如果考虑新集镇建设,每年安排300亿元,也低于2005年的中央(330亿元)和省政府(100亿元)的扶贫预算,如果将环保资金和林业资金统筹考虑在内,每年安排400亿元也是有很大空间的。即使给2365万生态民人均补贴2000元/年,每年也不到500亿元,这是国家现有财力完全可以支撑的。

  重要的意义在于,用生态补偿的办法给生态民补贴,绝大部分资金可以直接配置到人头;用于新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可以改专项配置为一般性配置,集中用于整乡或联村推进,这样可以避免财政资金的层层截留和政出多门分散使用的低效率。在不多支出财政资源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生态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到底有多少不是农民的农民

  我的第三个想法是要将9亿农民加以细分,通过细分,找到有针对性的政策化解三农问题。我认为农民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农民、渔民、牧民、库民、矿民、生态民、林民、土著民。这八民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国家应该根据细分后的农民、渔民、牧民、库民、矿民、生态民、林民、土著民的自身发展规律,制定有差异性的政策支持其科学发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